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7回复:53喜欢:12
【一、现代战争打的是代差和金钱】。

最近的一个无人机热点应该是浙江大学FAST团队搞出来的小型无人机集群自主编队协同避障飞行。

关于无人机集群飞行,其实大家一点也不陌生了,比如这几年大城市一到重要节假日就搞无人机集群编队飞行表演,在空中摆出各种造型组合,或者是激动人心的口号标语啥的。但是这种通常都是由地面中央电脑💻集中控制,并且提前输入好预设程序,无人机集群只是按照预先的剧本走位表演而已。

但是FAST团队这次搞的无人机集群自主编队协同避障飞行,听名字就知道,没有中央电脑控制,没有预设程序,没有导航,没有预先规划路线和指令,也不需要在空地,而是十架小型无人机自主穿越竹林。

首先是它们的重量都很轻,单机仅重300克,接近一罐小只的可乐。其次每架无人机仅仅只依靠一个摄像头和少量传感器,然后通过算法自动组合集体穿越竹林。

这其中要考虑到躲避障碍物,包括静止的竹子和旁边走动的路人;要大家一起协同编队适应环境变化飞行,不可能挨得太近互相撞机也不可能离的太远有机掉队,那就不是编队前进了;要集体机动保持一定的穿越速度,不可能慢悠悠安全通过。全过程就是依靠摄像头、传感器和先进的算法,也不需要导航,进入无信号地区也没关系,然后彼此计算路径和距离,保持一定速度,智能通过。说白了,就相当于一支士兵组成的小分队,自主安全穿越竹林。

看完后,总体感觉这个技术还是相当牛逼的,要集群、要协同、要避障、要无需事先控制、还要不提供导航信号等等,还要这么小巧,目前暂时没看到其他国家在相同条件下能实现我们这样智能化、自动化的丝滑表现。

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一旦成熟,调整大小,调整数量,增加不同的设备模块,那就可以用于多个领域,不仅仅是民用,尤其在军用,比如丛林战、巷战、地下室内战等等方面,针对特定目标,只需要丢出去就基本不用管,方便高效又能避免无谓牺牲,堪称神器。

大大小小的无人机研发制造领域,应该说我们国家虽然起步晚,但是追赶速度快,现在已然是跟美国平起平坐的无人机大国和强国了。

这就想起本次俄乌战争,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不是无人机大国,更不是无人机强国,所以也没看到什么无人机大出风头的精彩表现,更没有看到无人机对决的场面。

虽然俄罗斯早早拿下了制空权,但是却没有大批量先进的无人机天团可以投入战斗。海鹰、前哨都是主打侦察与火力校准型无人机,攻击力很弱,比如前哨只有两个武器外挂点,而且海鹰、前哨都需要士兵前出到较近位置进行地面控制,无法做到在后方安全距离外指挥。

猎户座虽然比土耳其的TB2可能好一些,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无法大批量生产,就像十年前已经展露雄姿的苏57一样,早早上台,却不能按时交付,十年后的今天,苏57据说也就十几架,反正这俩都是没有看到过大批量入列的报道。再好的武器,如果不能大批量入列投入战斗,那如何发挥出实际战力呢?

反观乌克兰这边,自家拿不出一架无人机,都是采购自土耳其的TB2,以及美国大量援助的弹簧刀。TB2在之前的纳卡冲突中倒是大出过风头,但其实也只是入门款的察打一体机,只能携带四枚微型炸弹或者导弹,不过好在飞行高度能达到5千米以上,而大部分便携式单兵导弹有效射程不超过5千米,所以很多时候俄罗斯是用防空导弹在打TB2。

而弹簧刀是美军援助的一款小型无人机,飞行时间短,攻击距离有限,当然在低烈度战斗中,可以依靠数量取胜,大批量高架次的出动对俄军形成突袭骚扰还是挺管用,估计俄军报告的打掉乌克兰700多架无人机里大多数都是这种。其实俄罗斯也有一款跟弹簧刀对标或者更好一点的无人机叫柳叶刀,可惜也一直没有量产,所以毫无意义。

最最主要的问题,俄罗斯发展无人机需要的很多零部件都采自外购,一旦有冲突,西方一制裁就很麻烦,所以俄罗斯一直没有解决无人机大批量生产制造形成战力入列的供应问题,说白了就是产业链短缺。反观我们中国在工业体系建设上,从建国以来就十分正确,轻重并举,内外配套,这么多年发展下来,除了极少部分产业链关键部件还被卡脖子以外,其他方面都完全自给自足了。尤其在军工方面,举一国之力,能突破的通通突破,能自足的统统自足,目前无人机、电磁弹射、电磁炮、激光武器、航空航天、北斗导航、雷达系统、量子通信、新型军用复合材料等等方面,虽然起步都晚,但是都走到了世界前列,这些才是引领未来战争形态的主要物质和领域。

还有部分观点认为,本次战争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上场的火力表现不如预期,主要是先得去库存,不急于大量使用高精尖武器,留到后面以防北约加入、态势升级等。

我觉得这很扯!

俄罗斯不是保留大部分高精尖武器不用,而是根本没有多少高精尖武器可用,除了核威慑力量+超远程打击力量+潜艇力量之外,俄罗斯还能有啥武器代差呢?没有代差,或者没有大批量入列形成战力的代差,那就不可能形成压倒性优势,不可能用更小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战果。

如果真有大批量高端武器,就应该在对手还没有完全反应和准备充分的时候先下手为强,一方面尽快控制局势,避免无谓牺牲;一方面正好也检验这些高精尖武器的实战效果。

之前我已经刊文提到过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可不是这种二战打法,一上来战斧式巡航导弹、F117隐身轰炸机、F22隐身战斗机、阿帕奇重型武装直升机、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等等等,这些全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装备,而且整个战争过程轰掉了10000多枚精确制导导弹,40几天结束战斗。

有代差不用不是傻么?

当然这一切后面打的都是钱,俄罗斯从2014年以后经济发展就十分缓慢了,以至于到现在GDP还不敌中国一个发达省。没有钱既导致平时高精尖设备研发有余而生产不足,又导致战时顾东虑西而手脚被缚。

在战争刚打响的初期,英国情报机构曾经估算过如果俄军兵分三路,分别从北边苏梅州、东边顿巴斯地区、南边敖德萨州合围乌克兰,共同推进的话,大概一天就要打掉100亿美金,而俄罗斯一年军费建设也才几百亿美金而已。如果是改成只从东部顿巴斯地区作战,则一天消耗不会超过30亿美金$。我记得前段时间不知道哪家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俄军已经耗用了600多亿美金了,扣掉中间停火谈判和某些非常低烈度的战斗天数看,确实是跟英国估算的差不多,如果一直保持三路大军进攻,这个数字翻倍都不止,俄罗斯真的消耗不起。

说了这么多,第一部分其实就是想说明现代战争没有足够的军工代差和足够的金钱做后盾,宣战也是要谨慎再谨慎,不能快速解决战斗而把自己拖入泥潭将会很被动。


【二、地缘政治决定中国对待俄乌战争的态度】。

对于俄乌战争的看法,很多人思考过于简单,只停留于第一层次思维,也即乌克兰是主权国家,加入北约是它的权利,俄罗斯武力干涉就是侵略,就是非正义,我们就应该反对应该指责,甚至加入西方国家队伍一起制裁。

问题是北约历史上五次东扩,在华约解散之后也一直持续东扩,北约一直以俄罗斯和中国为潜在假想敌,一直步步进逼无非就是想对俄罗斯和中国形成合围之势。当初要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想想为什么我们也要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对?

历史上北约把导弹竖立在了意大利和德国,前苏联对应将导弹运到古巴,按理说古巴也是主权国家,这些事轮不到美国干涉,但美国不一样异常愤怒,想想猪湾事件和封锁古巴。最后是以不惜开打核战为由,强迫前苏联无奈撤回了导弹。

所以说古今中外,遇到这种欲盖弥彰的事情,哪个大国的反应会不一样?

再加上美俄两国在乌克兰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互相扶持傀儡政府轮番上台,同时乌克兰对新纳粹主义的纵容甚至支持,对全国各地二战苏军纪念物品的毁坏,以及对顿巴斯地区俄罗斯族人的长期屠戮,俄乌矛盾早就深埋几米厚了,这一次无非就是刚好有个导火索被引爆了而已。

而我们中国政府看待这场战争绝对不能仅仅停留于第一层次思维,如果为了所谓的正义,加入西方阵营一起指责和制裁俄罗斯,甚至像某些网民说的要讨伐俄罗斯,要让他们退还历史上侵占我们的领土,那就牵涉到了另一个问题,且将我们自己推入火坑🔥,这个问题就是【地缘政治】问题。

当然本文主要讲军工军事,不想展开讨论地缘政治安全问题,只是简单提一下,以后有空再详细码字:

美英两国都远离欧亚大陆,有先天的地缘政治优势,一般的战争对他们本土伤害性不存在。而反观欧亚大陆,世界三大火药桶都在欧亚大陆上,且很不幸的是,正好把中国围在了中间。

这三大火药桶是:
巴尔干半岛以及中东地区;
南亚以及南海地区;
东北亚以及东海地区。
是不是正好分布在中国西、南、东三个方向,形成一个环绕的合围带,所以中国才是世界上地缘政治最不安全稳定的唯一一个大国。

这时候你看着地图就发现北边多么宝贵了,如果北边俄罗斯分化,或者我们与俄罗斯交恶,形成一个新的火药桶,那我们就真的完全陷入四大火药桶的包围之中,有绝境之感也。

处理问题应该分轻重缓急,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当前主要矛盾,比它更重要的是生存问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可靠的背靠背的一致对外的小伙伴,而不是主动跟敌人一起把小伙伴培养成我们自己的敌人,那只会让威胁我们的战争更快到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等到你有绝对实力实现代差和碾压的时候,才能重新考虑历史问题,考虑利益分配问题。


【三、面对战争中国有实力军援但却只能扼腕叹息】。

这一次围观俄乌战争,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慨就是,俄罗斯不是前苏联,也恐怕永远不会再回到前苏联那个实力了,无论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军事实力角度,曾经的两强争霸早已经随着冷战结束而不复存在,甚至在当前这个大家渴望三角制衡————也就是美中俄互相制约的美好愿望下,俄罗斯都已经无法承担其中一角的责任了。在北约还没有直接完全下场PK的前提下,俄罗斯打的远远比预期差,尤其在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海军舰队、电子战等方面的表现上,让人大跌眼镜。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反观前苏联解体以来这三十年,中国却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跑到世界第二,综合科技实力也进入世界前列,军事实力同样跑到世界第二,至少在常规战争方面,除了跟美国还有一定差距,跟俄罗斯比较已经可以说略占上风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当年的朝鲜战争了,也就是说将历史跟现实对比,曾经我们还必须依靠苏联老大哥的支援,而现在已经可以在很多方面反向输出,支援俄罗斯了。

我们举几个汽车、飞机、大炮的例子做对比。

朝鲜战争是典型的落后国打先进国,农业国打工业国。我们可以出人,但是无法出先进的飞机大炮坦克汽车🚗,无法建立起先进高效的后勤保障系统,这些都是非常要命的,所以中国出人,苏联出装备,是双方达成的共识。

本来韩国军队快被朝鲜军队赶下海,结果美军在仁川登陆以后迅速切断了朝鲜军队后勤,一下就扭转了颓势,不但把朝鲜军队打回到三八线以内,甚至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我们被迫派出志愿军,第一批30万大军跨过鸭绿江,但是面临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的汽车运输问题。当时我们刚解放,手里能开动的各种老残旧汽车只有2400多辆,就算全部投入到后勤运输都远远不够,还有一个零配件消耗的问题。最开始我们希望苏联能从远东地区迅速调集几百辆汽车先救急,但是苏联却没有立即响应,逻辑很简单,他想先观望,因为当时美联军很猛,朝鲜军溃败太快,对于中国当时的装备,苏联认为完全不经打,如果志愿军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什么战力,那大量援助也是白搭。

没想到的是,我们入朝参战发起的第一次战役就表现令全世界震惊,竟然将联军又赶回到三八线了,斯大林一看了不得,即刻苏联的大批军援就毫不犹豫、源源不断、滚滚而来。

不仅仅是远东区,苏联还从大后方也调来了最新生产的各式汽车,主要是吉斯系列,运载力强、皮实耐用、保养方便,与此同时也送了一批给解放军各大院校用于快速培养自己的汽车技术兵。

整个朝鲜战争过程中,苏联大概支援了我们27000辆载货汽车,构成了我们后勤保障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大家都说解放前的淮海战役是依靠老百姓千万辆独轮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而朝鲜战争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苏联在后勤保障方面的大力支持,我们只会打的更加艰苦惨烈。

不仅仅是战场支援,同时苏联还派出几百名专家和技术工人帮助我们设计建造了长春一汽,也就是汽车界的共和国长子。整个一汽基本是按照苏联的利哈乔夫汽车厂复制出来的,而投入生产的第一款载货汽车就是吉斯150车型,在1956年下线了第一辆,这就是我们国产的解放牌汽车。

然而光有汽车是不行的,绵延不绝的后勤运输车队很容易成为敌人轰炸机的活靶子,就算改在夜间运输,并且每一次运输行动都有高射炮做保镖护卫,但是一旦被发现照样被动挨炸,且运输效率大幅下降。这就牵扯出了我们急需苏联提供的第二大项军援项目————战斗机。

米格15隆重登场。
作为1948年才正式批量装备苏军的米格15以及后来衍生出的升级版米格15比斯战机,按照性能指标看属于当时全球排名第一的喷气式固定翼战斗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就是美军的F86战斗机,两者其实设计思维都受到德军Ta183乌鸦原型机的影响,所以总体都属于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里的佼佼者。

实际上最开始苏联研制米格15主要是为了应对敌人的轰炸机,要求速度快、火力猛,在跟敌人的轰炸机护航编队作战时能取得上风。尤其是将美国的B29轰炸机作为第一假想敌,详细对比参数指标模拟实战效果。

米格15以及后来升级版的米格15比斯,全金属机身,先进优异的机动性能,虽然只有三门航炮,射速不算快,但是口径大,火力猛,能打穿当时世界上所有飞机的装甲,并且皮实耐用,经常在被装有六门航炮的F86打的浑身弹孔的情况下,依然能继续机动作战。

据说在1951年10月的一次空战中,苏军克拉马连科少校驾驶米格15,在被三架美军飞机夹击的情况下,连续做出几十个螺旋滚转和极限过载动作,摆脱了敌机,然后抓住机会开火,将美军座机凌空打爆。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他一人击落美军飞机23架,创下了记录。

按照战后统计,当然未必十分准确,朝鲜战争期间苏军飞行员总共击落美机1097架,己方损失345架,阵亡飞行员200多名。

说完汽车和飞机,自然少不了还要提到苏联援助我们的另外一大神器,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rocket:。

早在1921年苏联已经开始进行固体燃料火箭弹的研制工作,而到了1941年,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实验,最终喀秋莎落地成型,开始批量装备苏军,军用编号为BM—13—16火箭炮。采用卡车底盘,轮式机动,8根导轨发射架,可一次性上下挂载合计16发火箭弹,有效射程8.5公里,后来还升级到11公里,最大行程385公里。因为保密需要,未公布正式名称,只在炮架上有一个K字——共产国际工厂的第一个字母,因此而被苏军战士亲切的称为喀秋莎。

我们最初是希望苏联可以提供一个火箭炮师的装备,但是苏联并未答应,只提供了两个团的喀秋莎,每一个团共计12门火箭炮。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虽然一个团建制出动轰炸敌军的次数不是特别多,但是几门喀秋莎机动炮击敌军的次数还是非常多的,对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集结、野战工事以及装甲集群十分有效。在电影《金刚川》里也有喀秋莎从头顶飞过如烟花绚烂一般打击敌军阵地的场面,效果非常突出。而在战后,苏联也一直不断研制更先进的火箭弹,最终成为火箭弹强国。

也就是说,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对我们提供了大量军援,尤其是不少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当然,这些援助绝大多数都不是无偿的。
我们要么正常采购,要么低息贷款,要么以货易货,要么先用以后分期偿付等等,也都是以尊严和代价换回来的!

然而风云变幻、时过境迁,到今天,无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常规军事实力,我们都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尤其通过这次俄乌战争来看,在很多军事装备方面,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反向输出了,当年被老大哥援助的小兄弟,现在已经有实力完全可以反过来援助老大哥了。

相对应的:

比如在汽车、重卡、重工方面,俄国没有进步。
俄罗斯引以为傲的国民汽车品牌拉达,现在虽然还是俄罗斯的主打车企,但是已经被雷诺收购,而且俄国内销售的拉达车型竟然都没有电子辅助系统,四驱还是纯机械构造操控模式。而其另一个国产MVP车型瓦兹旅行车,同样也是缺少电子辅助系统,油耗高,动力差。总体来说汽车工业还是维持着几十年前的机械传统,在电子化、自动化方面严重不足,其实这跟军工产业里,俄罗斯在雷达、航电、导航、通讯领域已经全面落后都是一个道理,没有资源、技术、人才去集中发展。

反观我们中国就不同,这几十年虽然日系、德系、美系车也蜂拥而入,但是自己国产品牌也孕育成长了不少大企业,并且售价也从十万向二十万进军,而颜值、配件、性能等等都在配套升级。不但国产替代,且走出国门,带动整个产业链在全球其他地区投资布局,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汽在印度建厂以及收购英国RW品牌、长城在俄罗斯投资、福耀玻璃在美国跟俄罗斯建厂、骆驼蓄电池在马来西亚和北美设厂等等。

至于重卡重工就更是天差地别,曾经世界重工领导品牌基本被德国日本霸占,而现在国内一堆重工机械企业都榜上有名,尤其是在中国成为全球基建狂魔这条路上,国产重卡重工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年我们还需要苏联援助汽车,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包圆俄罗斯所有的细分汽车产业了。不仅仅是在民用以及战场后勤保障运输领域,想想任何一场战争过后重建家园,也都是需要重工重卡上场的。

又比如火箭炮。
苏联因为搞出了喀秋莎,一度是火箭炮全球老大,但是现在这个领域有句说法是,火箭炮分两种,一种是中国火箭炮,一种是其他国家火箭炮。为什么我国大力发展火箭炮,而美国却没有在这方面持续领先呢?

因为火箭炮主要是在陆战方面,可以对敌军大规模集结地带进行纵深面状打击,又或者对敌军建筑设施等进行无差别轰炸摧毁。美国有先天地缘优势,北边加拿大和南边墨西哥基本不可能对抗,所以他主要是跨海打击其他国家,依靠空军海军,就算要入境占领的话,短距离可依靠榴弹炮、加农炮等,长距离直接上导弹炸弹。

而中国坏就坏在地缘政治劣势,周边到处都是不稳定不安全的邻居,未来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陆战,这种情况下火箭炮具有极大优势,因为比导弹便宜,又比榴弹炮等打的远、打的快、打的猛,集中摧毁效果非常恐怖。

例如我们的最强火箭炮———PCH191箱火,模块化设计,两个箱体,可自动装弹。采用惯性制导和北斗卫星导航,必要时可采用无人机激光末端制导修正,打击精度15米,可发射多种类型弹体。

可5联装300毫米火箭弹打击距离150公里,可4联装370毫米火箭弹打击范围350公里,甚至可发射750毫米火龙战术地对地导弹打击距离扩大到500公里。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传统火箭炮的定义了,打击距离四五百公里以上,误差只有十几米,那叫导弹不叫火箭炮,所以应该叫炮弹合一综合进攻系统更合适。

想想假设未来在战场上,俄罗斯跟乌克兰有大规模装甲对决的机会,或者是需要摧毁美国援助的M777牵引榴弹炮阵地,那上PCH191真的是碾压级别的,因为榴弹炮打不到PCH191阵地,而191轻松送出一排又一排火箭弹,打击纵深不可同级而语。

目前综合性能看,PCH191箱火位列全球火箭炮第一宝座。

最后还可以反向输出无人机。
当年苏联援助我们全球第一强的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我们现在不能援助歼20,但可以出动攻击11无人机啊,还不需要牺牲飞行员。

攻击系列其实是由攻击2察打一体化无人机、攻击11隐身无人机、以及反辐射无人机组成。

在美军X-47B隐身无人机项目被取消的前提下,攻击11作为世界上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正式服役的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攻击机,作战半径超1500公里,航程超4000公里,能以0.9马赫高速飞行。两个内置弹舱,可携带8枚精确制导炸弹或者导弹。可轻松突防敌军雷达系统,对地面目标进行纵深打击和定点清除。也就是说其实攻击11跟歼20定位一样,都是主要对地攻击,隐身突防,只不过一个无人一个有人,一个载弹量小一个载弹量大,所以目前据说我军已经推出双座版歼20,用于空中指挥协同攻击11一起执行远程踹门任务,实现将来忠诚僚机的作战模式了。

另外据说攻击-11可能会出现折叠机翼版,成为舰载无人机。联想到目前正在建设的076两栖攻击舰,因为要上电磁弹射系统,那就极大可能会搭配舰载版的攻击11使用了,届时我军的两栖攻击舰也就不仅仅是作为登陆抢滩工具和直升机攻击平台,还可以正式成为航母编队的无人舰载机攻击平台了,跟美军的两栖攻击舰定位基本一致了。

如果攻击11投入到俄乌战场,用于战争初期突破敌人空中防线,对地面目标进行定点清除那是最合适不过,同时在后期用于压制对方低端无人机,以及对地面装甲目标进行摧毁打击也是恰到好处。对比俄罗斯的海鹰、前哨、猎户座、柳叶刀,以及乌克兰的TB2、弹簧刀等,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几代的代差啊。

更别提我们还有刚升级过的彩虹6,超长滞空时间,从周一起飞上班一直飞到周五下班,超长待机王,这种不间断长时间的侦察和打击,敌人根本连打盹的机会都没有。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明两点:

第一,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统一的俄罗斯,至少当前阶段需要,在一个美中俄三角制衡的局势里,我们才能继续尽最大努力发展自己。

第二,我们虽然有巨大进步,但是还必须加快发展核心产业链,尤其是被美国卡脖子的领域,早日实现国产替代,才能避免将来陷入跟俄罗斯一样的痛苦境地,一旦被西方多方面制裁,我们有心无力,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这一次俄乌战争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超过海湾战争,也远远超过战争本身,因为战场之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的制裁,才是更可怕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我们有绝对的援助俄罗斯的实力,却没有绝对的跟美国角力的实力。

我们当然不是鼓吹战争,也不会支持毫无道理的侵略战争。

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抛掉核打击力量不算的话,就常规战力而言,俄罗斯已经步入衰退。

我们不能步入俄罗斯后尘!
我们可以强大!
我们必须强大!

感谢阅读。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