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HCV检测市场分析,圣湘与达安双龙盘踞!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0喜欢:1

 $圣湘生物(SH688289)$   $达安基因(SZ002030)$   $之江生物(SH688317)$  

来源:贾半仙聊诊断

大家好,2022年第一篇准备聊聊临床PCR非新冠外开展最广泛、市场体量最大的HBV DNA/HCV RNA检测市场,这是一个经典的长盛不衰的产品,本期具体和大家聊聊该细分领域的市场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机遇。

一、中国HBV/HCV诊疗现状

1.1  HBV病毒

HBV属特异性嗜肝DNA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在细胞核内形成cccDNA,之后再以cccDNA为模板维持生命及繁殖,cccDNA半衰期较长,难以从体内彻底清除,这就是乙肝难以治愈的根本因素,目前还不能实现临床治愈。

经过国家医保局组织的4+7集采,口服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TDF或丙酚替诺福韦TAF等“强效高耐药屏障”一线核苷(酸)类(NAs)药物的可及性大大提高,使慢乙肝患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大为降低,但还是不能完全阻止病情发展,所以指南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 复制,延缓或减少肝硬化失代偿、肝功能衰竭和HCC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我国CDC统计数据:2009-2019年HBV感染新发人数,近些年来稳定在100万人次左右。

据2020年12月21日Polaris报告的中国消除乙肝进展,我国的HBV诊断率从2016年的19%提高到了2020年的25%,但离WHO2030全球消除肝炎战略中90%的诊断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既然诊断上不去,治疗率就更低了,2020年为17%。

目前最重要的两个诊断指标是HBsAg和HBVDNA,在2019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只要HBsAg、HBV DNA阳性且ALT异常者,就会启动抗病毒治疗。

1.2  HCV病毒

HCV 属于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在人肝细胞质内进行复制,因此容易被以NS3、4A、NS5A和NS5B为主要靶位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迅速清除,从而实现临床治愈,而且使用泛基因型DAAs时,治疗方案非常简单。

HCV 感染进展多缓慢,病情隐匿,很多人感到不适就诊时已失去宝贵治疗时机,被称之为“沉默的杀手”,因此有必要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对HCV RNA阳性病人尽早启动DAAs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清除HCV,获得治愈,清除或减轻HCV相关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最重要的诊断指标是HCV RNA、anti-HCV。

我国CDC统计数据:2010-2020年HCV感染新发人数,近些年年均>21万人次

2020年12月21日Polaris报告的中国消除丙肝进展如下,与HBV相似,诊断和治疗率与WHO 2030目标相差很大。

当前是消除丙肝最好的时机,政策、认知、诊疗、药物可及性等东风都已具备,只需要把丙肝患者找出来并得以治疗,就有望在2030年实现WHO消除丙肝的愿景。

 二、HBV/HCV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

2.1  HBV核酸检测

①    中国HBV流行病学数据

我国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估计例数如下表所示,中国2019版慢乙肝防治指南采用Liu,et al的数据:目前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HBV感染者都需要治疗,如免疫耐受期的患者、非活动期的携带者等等,事实上“慢乙肝患者”(CHB)仅占“HBV感染者”的一小部分,指南上一般规定确诊CHB后才需要治疗(某些HBV特定感染状态需不需要治疗还存在争议)。

②     HBV DNA检测的市场规模

HBV DNA检测贯穿CHB诊疗全流程,拓展应用范围广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市场规模估算:

由于HBV无法彻底清除,按照指南要求,住院治疗结束后每年至少随访监测2次,预计在10年内会保持这种趋势。

2.2  HCV核酸检测

①  中国HCV流行病学数据

当前预计我国共有1000万慢丙肝患者,根据历年CDC的数据,还有70%慢性HCV患者未被发现,国内已经制订了《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试行)》,行业专家与吉利德公司正在推动多种院内筛查模式,目的是发现更多的丙肝患者,从<大道至简、消丙有道>系列线上会议发布的数据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②  HCV RNA检测的市场规模

由于丙肝可以特效药,而且药物可及性大大提高,且进了医保谈判目录,因此只要发现患者就能治愈,假设现有存量病例都经过DAAs治疗,因此不再估算。再者,由于治疗方案简化,未来只需在治疗前和12周后检测HCVRNA即可。

2.3  主要玩家

目前几乎所有老牌分子诊断厂家都有HBV/HCV核酸检测产品,主要玩家有达安、圣湘、科华、之江、天隆、艾康、安普利、复星、浩源、凯普、罗氏、雅培

根据近四年国家临检中心EQA数据,目前圣湘、达安是该领域的双雄,科华虽然绝对用户数没有下降,但由于没有新产品上市产品老化,导致被新锐西安天隆、上海之江反超,很显然这又是疫情对分子诊断行业重新洗牌的结果,乘着疫情的东风这两家核酸检测仪器的入院直接带动了HBV DNA定量检测用户量的增加。

同样,在HCVRNA的EQA结果中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

2018-2021年HBVDNA EQA厂家分布情况

2018-2021年HCV RNA EQA厂家分布情况

 2.4  技术参数比较

由于检测技术十分成熟,各个厂家的技术指标主要集中在外标/内标、检测下限、自动化程度等等,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me too产品,在产品设计方面想要突出重围,还需要下一些功夫,比如未来可以开发真正的内标法,定量更准确且节约标准品和PCR试剂;常温保存试剂,降低冷链运输成本;开发全自动流水线一体机等等。

HBV DNA各厂家产品试剂性能比较

 

 HCV RNA各厂家产品试剂性能比较

备注:以上参数可能不是最新,请谅解。

2.5  HBV/HCV核酸检测在诊疗各阶段的作用和临床价值

三、核酸检测未来趋势和市场潜在机遇

总所周知,任何传染病都要具备三个要素,具体如下,对于乙肝而言,目前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漏洞,丙肝存在没有疫苗而无法保护易感人群的漏洞,两者都存在无法控制传染源头的困难,虽然临床和血站对HBV/HCV进行了筛查,但仅仅筛查是不够的,一定要筛诊治结合才能彻底消除传染病,从这个底层逻辑出发,未来诊断的增量来源要靠筛查。

开发针对基层社区、高流行地区、特殊人群的便携式POCT产品,甚至是居家自检模式,和政府、协会、药企合作推广,打造HBV/HCV筛查、诊断和治疗路径的闭环,再辅以政策引导、财政和医保适当补贴,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真正造福全社会。当然这条路径很难,天时地利人和缺一项不可。

3.1 临床关注方向与HBV核酸检测可能的增量

I. HBV低病毒血症LLV:最近病毒性肝炎圈内非常热门的话题,因为随着强效NAs的推广使用,慢性HBV感染者感染时长的累积,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例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2000IU/ml),而LLV的判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HBVDNA检测结果,主要是LLV有一部分比例还是会出现疾病进展,临床如何处理是一个难题,目前只能换药/联合用药、持续监测。

II. 扩大HBV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这是2019年版中国慢乙肝指南的核心变化之一,主要考虑到NAs药物可及性已不是问题。庄辉院士在《2021年津冀鲁豫肝病论坛》上指出现有国内外指南的治疗标准过严,有相当数量的CHB患者因不符合标准而未能接受抗病毒治疗,从而导致肝病相关死亡,因此急需扩大CHB抗病毒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降低启动CHB治疗的ALT阈值:将启动治疗的ALT阈值修订为男30U/L,女19 U/L,可增加约30.7%~50%患者治疗;

b. 降低启动CHB治疗的HBVDNA域值,如ALT异常,排除其他原因,HBVDNA阳性即治疗,可增加约34%CHB患者治疗;(2019版指南已更新)

c. 治疗不确定期CHB患者(在初治患者中,不确定期约占40%);

III. 关注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控:由于我国新生儿在出生后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免疫,HBV的母婴传播率显著降低。但在HBsAg阳性的感染母亲中仍有多达10.0%发生垂直传播,特别是对于孕期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高病毒载量(HBV DNA>1.0E+5IU/ml)孕妇的新生儿,仍处于HBV感染的高风险之中,所以未来孕产妇群体的筛查诊断也很重要。

由于目前无法实现治愈,需要不断动态监测病情发展,预计10年内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目前病人普遍年龄较大,随着NAs的广泛使用和他们的逐渐离世,再加上对新生儿采取的HBV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母婴阻断,传染源头越来越少,检测市场规模会萎缩。

3.2  丙肝核酸检测的机遇

主要源于广泛的院内筛查及随后诊断、治疗带来的核酸检测机遇,但随着治愈的人数的增多,市场会逐渐萎缩。前面已有分析和论述,不再赘述。

3.3  总结与展望

当前医学实践对于HBV/HCV核酸试剂的新要求中,检测下限(检测灵敏度)是临床非常看重的指标,目前各大指南对HBV DNA检测灵敏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下图。目前,国内外主流的HBV DNA定量试剂灵敏度可达到10~20IU/ml或以下,且结果重复性较好,超敏试剂将帮助临床更早发现低病毒血症LLV和隐匿性肝炎OBI。CHB诊治现状对检测方法的需求:定性标志物追求“定量”,定量标志物则追求“超敏”,这是一个大趋势。

对于HCVRNA检测而言,中国指南明确提出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下限≤15IU/ml。

最后借用杨瑞锋老师的论述:HCV已经被人类攻克了,但HBV在启动治疗、监测疗效及判定停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困扰或争议,部分NAs治疗患者存在低病毒血症及疾病进展的临床现实再次提醒我们,实现慢HBV的“精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灵敏、特异的HBV核酸检测手段,以及对其结果的正确解读和应用。产品开发需要结合检测灵敏度、检测效率、操作易用性等整个检测系统来综合考虑。

衷心希望这个世界能早日消除HBV和HCV!


 国之高端重器·民之健康刚需,市场首只医疗器械 ETF(159883)

医疗器械 ETF(159883)为市场首只,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只医疗器械主题ETF。该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前十大权重分别为迈瑞医疗爱美客金域医学欧普康视乐普医疗万泰生物健帆生物鱼跃医疗英科医疗华大基因等股,一指囊括抗疫、养老、医美三大热门概念龙头,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表现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个股波动大,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指数基金更省心,还可分散个股投资风险。场内用户可通过医疗器械ETF(159883),场外用户可通过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进行布局。

(红字为12月初新调入成分股)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