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互联网医院独角兽,解码医联专科聚焦方略 | 爱分析调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调研 | 晴空 田群 撰写 | 晴空 田群

在互联网医院步入稳定发展期的节点,商业模式成为业内最关注的问题。而互联网医院的商业模式与企业的核心优势资源紧密相关。供应链优势,以及慢病、专病患者的定位,使得医联可以顺利实现商业化落地。

从挂号加号、求医问药、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到互联网医院,一路走来,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在需求、政策和创新企业的共同推动下,终于走到了如今日渐清晰的格局。

进入2019年,已经鲜有人再提及四五年前的移动医疗大战,而是将关注点放到逐渐切入医疗医药服务的互联网医院。

2015年,乌镇互联网医院打响了互联网医院第一枪;2017年,银川积极拥抱互联网医院,一度催生了互联网医院小热潮;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从此互联网医院进入稳步发展期。

纵观当前的互联网医院赛道,模式各异,百家争鸣。

复诊和续方是常见的模式,尤其是慢性病领域吸引了不少企业入局;从医患资源角度来看,坐拥患者流量的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从全科、基础医疗角度切入,而在三甲优质医生资源积累领域有核心优势的好大夫在线、医联等企业则多在大病、专科领域发力。

成立于2014年的医联,凭借多年积累的优质专科医生资源,以及专科用药供应链优势,在慢病互联网医院领域不断深耕。

庞大的认证医生基数,为互联网医院提供核心资源支撑

早在2015年的时候,医联平台就有10万认证医生,彼时已是行业领先的医生运营平台。2016年开始试水转诊业务,且平台认证医生数量进一步达到了40万。

截至当前,医联平台实名认证医生超过60万。深厚的医生资源积累,是医联的核心优势,也是医联进军互联网医院业务的基石。具体体现在,医联互联网医院已有超过3.3万签约医生,为患者提供复诊、电子处方、随诊管理等诊后医疗服务。

2018年,医联开始与企业合作,以肝病专科作为切入点开始做慢病互联网医院。在后续的业务发展中,医联不断扩展专科病种,并基本形成以专科服务为特色的慢病互联网医院业务。

打造链接医患药的互联网医院生态

医联互联网医院具备远程复诊、电子处方、随诊管理、医生教育等功能,已覆盖感染科、骨科、内分泌科、肾脏病等领域,具有鲜明的专科特色。

由于早期由运营医生群体起家,因此医联互联网医院的患者流量来源于医生的绑定。在初次线下问诊中,患者通过微信扫码绑定医生,后续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医患沟通和复诊咨询。

医联的整体布局并不止于医生和患者,药企和医药终端亦在其打造的生态圈内。医患绑定的长期服务模式,以及云药房的运营,既是药企喜闻乐见的提升用药依从性的法宝,也是企业新特药推广的创新渠道。

云药房的布局,对患者来说完成了“医疗+医药”的服务闭环;对于医联来说,通过自建药房、合作药房等方式,不仅能更好的满足药企的渠道推广的诉求,同时也通过连接和赋能合作药房,承接更多的SKU,不断强化医联的供应链体系。

互联网医院——天生的智慧医院

目前,医联平台单个医生管理患者数量从几十名到几百名不止。在多年的医生职业平台运营和互联网医院运营过程中,医联围绕患者需求积累了一套提升医生医事服务效率的工具和体系。

比如包含智能病历、智能辅助临床决策在内的临床智能辅助模块;涵盖特殊患者智能分类、多维度索引查询病历等功能的患者分类管理模块;以及处方审核模块和医联体云HIS等。

相比于线下医疗机构正在经历的智慧化升级,由医疗服务在线化而诞生的互联网医院在高效率诊疗、智慧化医疗服务层面具备先天优势,是天生的智慧医院。

短期,医药是互联网医院商业化的落地点

当前,互联网医院已成为万家涌入的赛道,据悉,当前各地摘得互联网医院的企业已接近200家,而这一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不管是2014年左右激战在移动医疗领域的企业,还是近期陆续宣布摘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众安保险、搜狗,都印证着当前互联网医院是一个相对吃香的赛道。

在互联网医院步入稳定发展期的节点,商业模式成为业内最关注的问题。而互联网医院的商业模式与企业的核心优势资源紧密相关。

医联的云药房SKU超过10000种,合作药店超过6000家,其中包括了自营药房、合作药房和其他渠道的药品来源。在专科用药领域,医联具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与部分非自营药店的合作过程中,医联也承担药品供应链角色。

供应链优势,以及慢病、专病患者的定位,使得医联可以顺利实现商业化落地。类比同行业,妙手医生、智云健康等企业当前主要营收亦来自于医疗服务加持的医药服务。

长期,高品质医疗服务与医患关系的沉淀才是核心竞争力

当下,我国医保尚难以覆盖互联网医院企业,而患者为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自费的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商保也未大规模进场,短期,能够通过医药实现商业化变现是互联网医院企业重要的变现方式之一。

但长期来看,医联也将与业内互联网医院企业一起,推进医疗服务付费。从用户习惯的变化趋势上看,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开始习惯为高品质医疗服务买单。

向价值医疗靠拢,即患者、商保为医生的医疗服务买单,平台从运营中获得收益,也将是互联网医院企业商业变现的重要方向。

近期,爱分析对医联副总裁唐寅进行了专访,就医联当前的业务布局,以及互联网医院行业趋势做了深度交流,现将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

基于早期医生学术社交平台资源积累,进军互联网医院

爱分析:从2014年到2019年,在互联网医院变现的道路上,医联有哪些业务上的探索和重要节点?

唐寅:第一个阶段是做医生的学术社交平台阶段,这个阶段积累了足够数量的实名认证医生。

第二个阶段是基于医生平台向产业链上下游做业务延伸的阶段,这个阶段通过医联医生平台连接了医疗机构、药械厂商以及商业保险等多方资源。

第三个阶段就是目前的互联网医院阶段,医联目前90%以上的业务都专注于互联网医院。医联的互联网医院以专科作为特色,一个专科一个专科去打通闭环,稳步发展,打造慢病互联网医院,形成“医患药”的慢病管理模式与闭环。

爱分析:医联目前业务布局如何,布局重心是否转移到了互联网医院业务?

唐寅:互联网医院业务作为医联的业务重心已经有两年时间。

作为医疗行业的创业企业,医联必须紧跟国家医改政策的需求。这个过程中,医联是第一批获得银川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企业之一,同时在山东、广州、四川等地也有牌照储备。

医联之前的业务汇聚了全国各地实名认证的医生。聚焦在互联网医院业务以后,医联从实名认证医生群体中发掘出多点执业的签约医生,作为核心资源。然后,再把之前其他业务积累的多方资源进行整合,构成了医联现在核心的互联网医院版图。其中,感染专科是医联互联网医院的标杆业务。

爱分析:医联早期的业务聚焦在医生群体,这个业务形态持续了多长时间?

唐寅:医联早期的业务要追溯到创始人王仕锐创业的起点。作为学医出身的创业者,他深知中国医生群体的生存状态与需求,早期的医联就是在全国率先为中国的 医生群体打造了一个掌上的学术社交平台。

这个早期业务形态属于医联发展历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起点,这个阶段积累了来自全国的优质医生资源,为后来医联的业务延伸奠定了基础。

爱分析:医联在成立之初的定位是否就是往互联网医院方向发展?

唐寅:很难说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是目前的形态,但在医联创立之初,创始人就看到了医生多点执业的机会,医生有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个角度没有发生变化。

医联一开始利用医生社区和学术交流的方式把医生聚拢起来。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多点执业方式区别很大,医联在这个过程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例如不同模式商业稳定性的考察。医联自成立之初就是帮助医生服务患者,这个方向没有变化。

凭借优质慢病专科医生资源,打造慢病互联网医院

爱分析:医联互联网平台上的执业医生是以专科医生还是全科医生为主,有没有进入门槛?

唐寅:以专科医生为主。从国家的互联网医院政策看,互联网医生没有很高的执业限制。从客观结果上看,医联平台上执业的医生中60%的医生来自三甲医院,而且大部分是主治以上级别的医师。

爱分析:医联患者获取方式是怎样的?是医生线下初诊以后通过扫码绑定,还是通过医联的线上平台获取C端患者?

唐寅:线下医生会让患者扫码与自己进行绑定。在线上,医联也会主动寻求一些渠道,比如通过患者社区。目前,通过线下医生进行患者绑定的比例会高一些,绑定之后的运营维护基本上以医联自己的团队为主。

因为医生都有自己的执业时间限制,一般不具备周全的运维能力。医联利用自身的运营人员和电话客户中心等方式支持医生的轮换管理。这也是医联对医生群体的价值所在。

爱分析:医生在医联平台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医事服务价值变现?

唐寅:医联是医生的一个多点执业平台,其程序都是合规可靠的;而且医生通过医联提供的工具能够提升自身的工作和管理效率。医生在互联网医院上提供的医事服务会形成阳光化的收入,并通过平台支付给医生。

影响医事服务价值的维度有三个,一是医生的级别和年资;二是服务患者的数量;三是医生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的服务种类。本质上,这些定价维度都是在政策与市场规范的合理范围内。

爱分析:长期来看,医联认为的比较理想的服务模式是什么?

唐寅:医联平台上医生的医事服务这块还没有向患者进行收费,患者只需要为用药服务买单。目前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短期来看是从患者的用药服务上取得。

长期来看,医联更希望从服务患者的过程中提供的高品质医疗来获得,用药服务只是服务患者过程的一个环节。

供应链整合能力优势明显

爱分析:医联目前的处方量大概在什么量级?

唐寅:量级在几十万。从电商或者轻问诊的角度看,几十万可能并不是很大的数字,但是医联平台的电子处方大多是一些大病用药或者连续用药,我们认为基于强医患关系所产生的单一电子处方的价值更高。

爱分析:医联的药物配送是线下自建药店,还是与药店合作,只做线上的调配服务?

唐寅:医联线下包括自建药店体系和合作药店体系,在全国主要城市都有覆盖,以网订店送的模式为主。大部分慢性病患者都有持续用药需求,网订店送模式1到3天的配送时间,一般能够满足慢性病患者用药时效性的需求。

爱分析:医联是否会向医药电商导流并收取导流费,还是有其他的合作模式?

唐寅:医联没有采用向医药电商导流并收取导流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医联没有太大的价值。

当前阶段,市场协同大于竞争,医疗服务变现是未来方向

爱分析:随着互联网医院在多科室领域的扩张,各家互联网医院之间的服务模式是否会趋于一致?

唐寅:首先,互联网医院在慢病或者专病领域的赛道足够宽;二是,从医联的角度看,各家目前在部分专科存在竞争关系,但在患者服务的不同环节也有很大的协同空间。

例如,医联的线下药店就包含了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在整个产业链中,医联更多的负责上半段例如增强医生影响力、在线审方等的一些工作;而合作方则可以负责产业链的下半段,如解决选址、配送、用药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从长远看,医联不排除有些企业会从上半段往下半段发展,反之亦然。当前各个企业都在追求更有效率、更适合自身的模式,所以协同会大于竞争。

爱分析:现在线下医疗机构药品端的利润在管控之下不断下降,长期来看线上医疗机构是否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唐寅:医药分家从而增加了院外的市场,对于医联来说是一种利好。用药服务只是互联网医院模式中的一个环节,随着国内商保成熟度的提高,通过患者服务收费会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