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在自己的领域内找到这样的高增长企业,投资不简单啊。。
当然,CFA里的是西方发展过来血脉正统的投资分析框架。我不建议大家照搬,而是可以借助这个框架,来帮助自己梳理清楚每一笔投资。 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要考虑的往往是:
1,自身和家庭的负债情况,有多少cash能用来投资? 最长接受多久的年限?
2,投资目标(买房? 养老?孩子教育?资产增值?自我提升?)
3,自己有多少投资知识,还能再学习多少?身边有哪些可靠的朋友可以参考的?
4,本职工作之外,有多少时间能用来钻研投资? 压力会大到影响情绪吗?
5,你人生处于什么阶段,能接受多大的损失?
在这之后,才轮到你要思考买什么股票、买什么基金、什么节奏买、何时卖 等这些具体细节。
我拿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例子一:
一个大学毕业生,北漂或深漂,喜欢投资,找父母拿了5万元。本着价值投资的理念,只买自己看得懂的大白马股,例如格力电器、茅台、腾讯、福耀玻璃、海康威视等公司。先不说能买在市场底部,即使能在3年内翻五倍,25万元能用来做什么? 读个MBA ? 还是买台车?
实际上大部分人根本等不到翻五倍,就在中途不断地拿盈利的部分用来消费,买MacBook、去旅游、喝酒吃肉。当他到了30岁,这笔投资款似乎也并没法带来本质的改变,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例子二:
一个中年人,车贷房贷二娃,也喜欢投资,于是咬咬牙拿出积蓄的30万元入市,由于有赚钱养家的压力,往往会认为买蓝筹涨得慢,倾向于去做短平快的交易。赚了还好说,万一遇上系统性风险,就会严重影响家庭的现金流。
例子三:
一位上进青年在职场呕心沥血,有所成就。趁着还没结婚,拿着攒下来的80万买入高分红的股票,由于自己本身不是金融业,因此也不敢(没时间)买其他没听过的公司。可惜,这家高分红的公司处于行业的成熟期,行业开始走缓慢的下坡,即使管理层再努力,要出圈也很困难。于是,这笔投资可能分红率越来越高,但股价却跌了几年。
其实每个人定义的“好企业” 的标准都不同,但在大部分眼里,好企业等同于: 高分红、规模在行业里No.1、稳定的行业龙头…… 但若稍微对宏观和商业的理解不充分,那么很容易买到传统行业里缺乏成长性的公司。
早期特斯拉车主,在2013-2015年时花上百万元买一台model S,没少受到身边朋友的嘲笑(人傻钱多)。可你不知道的是,他在一边体验着smart EV,同时看好这个新事物和行业的前景,于是买了特斯拉股票。
早期互联网刚出来时,以及移动互联网刚面世时,Tencent QQ被认为是小屁孩玩的东西,马老板的电商平台被认为是假货天堂。近几年,PDD的“帮忙砍一刀”被许多精致白领嫌弃,大部分人用静态的眼光看待电动车而错过汇川技术和蔚来。
不愿用探索的心态来迎接新事物,那么,这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回报当然不属于你。
拿着那5万元、10万元,如果是真心想投资(指的是愿意花时间在这事情上的),若不追求10倍甚至更大的潜在回报,这笔投资对你的人生能有什么意义?
除非,你不愿花时间,也不愿费脑筋,对待这笔原始资金的心态就是“理财”,指的是把闲钱赚取略高于通胀的收益率,那买入早已 price in 的大白马当然OK。
不然的话,你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所有努力都应该用来寻找早期阶段的、有成为优秀公司潜质的机会,当然,一定是在你理解范围内的(以及,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触新行业)。
$小米集团-W(01810)$ $拼多多(PDD)$ $LAZRW(LAZRW)$
@今日话题 @雪球路演 #蔚来# #消费股投资指南#
18年在雪球最傻而且很常见的一句话 "小米是对消费者好的公司,但我不会买它的股票因为它不是对投资者好的公司"。说出这句话的人有没有意识到前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