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一直拿着凯利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06喜欢:43

 $凯利泰(SZ300326)$   

实盘持有凯利泰,见公众号:一生一次的投资机会

从最早11元买入凯利泰,拿到30没有卖,一直拿到现在,具体的成本因为换过券商,已经不记得了。最新的成本是15元,对应市值是108亿,目前浮亏15%。

我对于凯利泰的投资,在11元的想法,和30元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骨科是一个渗透率很低的行业。很多中国的骨科病人,因为治疗费用昂贵,加上对治疗效果的担心,没有受到有效的治疗,长期处于痛苦之中。所以,在未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深入,需要骨科治疗的病人会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医疗体系的逐步进步,骨科医生的逐渐增加,骨科技术的进步,骨科病人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治疗。

在骨科治疗中,骨科有其特殊性。对于骨科医疗器械的使用,非常依赖医生的技术。一个成熟的骨科医生,需要10年的学习经历,才可以独立操作一台骨科手术。目前骨科机器人逐步推出,这个时间可能缩短到5年,但也是一个不短的时间。目前中国骨科治疗的渗透率低的重要原因,就是成熟的骨科医生还是太少。

骨科手术,需要有医疗器械的销售跟台,还有一定的辐射风险,做一台手术,可以说凝结了医生和器械生产商的很多付出。这些付出,我认为就是一台手术的价值。如果这个价值不能实现,最后都是低价,那最后的结局就是没有人愿意做手术,病人的病痛得不到缓解。有钱的病人去私立医院,没钱的病人在公立医院排队等,最后可能得到医生的建议也是回去静养,或者医生会推荐病人去私立医院。

所以长远来看,骨科器械公司一定是可以获得合理的利润,而且这种利润可以维持很久。因为可持续性久,所以骨科公司享受30倍以上的估值是合理的。

再来看看骨科里的凯利泰,凯利泰的创始人是袁征。凯利泰的创业故事我之前写过——凯利泰的故事。目前初创的三人中,只有袁征还留在凯利泰,同时看到袁征在企业信息系统里控股了41家公司。

袁征更像是一个有医疗器械行业经验的投资人。这就决定了凯利泰的成长,更多的是通过收购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这种模式和自主研发的模式相比,更为实用。在自主研发期,由于投入很多,没有产出,很多医疗器械公司都是亏损的。这类似眼科医院,开始运营阶段也会出现亏损。凯利泰可能是想学习体外孵化,等业务成熟盈利了,再注入到上市公司的模式。

国际上的骨科巨头都是通过并购变成巨头的。我们看到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在自己的CXO领域,也有很多投资和并购。关键是看,能否收购到好的资产。这就是考验袁征的眼光了。

凯利泰2012年上市时估值15亿,营业收入8000万,净利润0.37亿,目前估值90亿,营业收入12亿,净利润2.9亿。上市8年,市值增加了6倍,营业收入增加了15倍,净利润增加了7.8倍。从历史业绩看,袁征干的还不错。

凯利泰最新的董事也是一个投资基金的总经理。未来的路径应该还是发掘更好的医疗器械公司,在合适的时候注入上市公司。很多人说凯利泰商誉高,但和国际巨头的商誉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收购的资产是能创造利润的资产。

未来8年,要是凯利泰净利润继续增长8倍,达到24亿,市值增加8倍,达到800亿,有没有可能?我也说不好,但我觉得凯利泰走的路没有错,我会继续持有凯利泰。

精彩讨论

非著名路人2021-01-13 18:22

财借术而聚,因道而留。收益不会大于格局。

有人说高瓴跑了,话说真的有去了解高瓴?有去理解我们是创业者恰巧又是投资人这句话?有去品味做时间的朋友这句话?当然你现在会反驳,资本都是逐利的。

有人说集采,业绩要玩完了?可笑不可笑?集采如果连龙头都玩完了,那谁来制造?谁来研发?病还治不治?问问自己,集采的目的到底是啥?

有人说,套死他们,再腰斩他们,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其实大可不必,自己的财富自己负责。大家都是股市的韭菜,韭菜何苦为难韭菜?

平常心,赚能力钱。

黄药师在上海2021-01-13 17:48

我也是,目前浮亏48%

股海求生之人2021-01-13 16:07

我的观点和你相似,买入并不是因为高瓴资本投资该股。账面虽然亏损,但我一点都不怕,目前继续加仓中。

巍66662021-01-13 22:03

坚持自己的观点就好。支持点赞博主。

pklyjpcbbbrs000342021-01-13 18:55

偶尔玩玩这个 网页链接 也挺开心的吧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