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5
回复@b_ing: 恰恰相反,我注重估值本身而完全不注重编制规则。我选择指数最根本还是看重成分股的内在价值创造(ROE)以及其估值水平高低(PB),我也不预判其未来演变,只能根据当下的估值水平来选择指数标的。//@b_ing:回复@阿土哥a:你的买卖决策依据的是指数编制规则,而非估值本身。你判断指数的涨跌实际上已经在预判个股的涨跌以及权重的影响,这样就需要去判断权重高的股息率未来会如何演变。所以你才会想到将编制权重用来做估值计算来契合指数点位的涨跌对吧?
但实际上任何估值方法都无法完全匹配指数涨跌,估值和编制方法都没有一个完全不变的对应因子。所以我说估值方法是估值方法,点位编制是编制。即便是编制权重加权也不过是看估值的一个面而已。
引用:
2017-02-21 23:34
前几天有人花了一笔巨款问我,(网页链接),他说到上证红利成分股,大部分都是1.1PB以上,整个指数才1.05PB是不是错了?我开WIND查了一下,PB数据没错,再一细想,那肯定是因为权重的问题,低PB的银行股数量不多,但它的权重太大了。又想到这是一百大洋的问题啊,...

全部讨论

b_ing2018-03-04 11:21

了解,这样确实杠杆的因素是大头。

阿土哥a2018-03-04 11:10

我目前主要是股指期货,对我最关键的还是杠杆成本。

b_ing2018-03-04 10:58

其实如果能够自动化交易,自身的成本应该还低于ETF。但其实要把ETF本身分析透彻的工作量也已经是非常之大了。

阿土哥a2018-03-04 10:37

我买指数而不买个股有很多考虑,包括杠杆成本、杠杆比例、摩擦成本等等。

b_ing2018-03-04 10:34

那你参考指数样本然后自己研究得出结论后,再买入一篮子股票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e大海航行靠舵手2018-03-04 10:30

现在问题就是各种估值无法判断准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