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给孩子压力,有父母给孩子助力,你是哪一种?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7回复:28喜欢:113

     上一篇文章《全职妈妈在做什么? 如果你觉得她很闲 , 可能你还不成熟》发出后,有雪球网友提出疑问。

      这位网友应该是个未婚姑娘。虽然未为人母,但她的担心不无道理。

        这些质疑是不是很耳熟?“管得太多,孩子会叛逆,会缺少自理能力,会变成妈宝。” 那不管孩子会怎么样呢?可以参考知乎的一个贴子《父母不管孩子是种怎样的体验?》,里面很多小时候被父母放养,缺爱的孩子。管会有问题,不管也会有问题,真叫人左右为难,怎样才是适度?真是难死爸妈了!

        不如,先别对自己要求太高,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完美的教育,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同样不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要求放低一点,父母和孩子都会轻松一些。成长必然伴随着痛苦,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不能避免痛苦。家长努力做的正是,以尽量小的痛苦、代价和成本去换取孩子更好的成长。

        教育孩子,没有通行的方法。在A孩子身上立杆见影的方法,在B孩子身上可能不奏效。所以,有人说教育孩子有的是easy模式,有的是hard模式,easy模式的家长很难理解hard模式的家长。我曾做过几年家教,教过百余个学生,同样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孩子,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滴水不进,有的容易带动快速进入状态,有的总把自己藏起来。前者也许只是学习方法不到位,知识点有薄弱,这个容易提高;后者不只是底子差,还可能存在不自信、因害怕而拒绝的情绪问题。当你讲知识点时,他的注意力不在知识上,而是陷入茫然害怕和逃避的状态中,如果没有整理好孩子的情绪,补习效果很差。

        孩子的情绪障碍不是一天形成,也不可能一天解决。障碍常是积累而来,有性格的、家庭的、际遇的因素,未必是父母造成的,但父母应成为扫除障碍的主要帮助者。想想,成人受挫时也需要有人倾诉、帮助、甚至是信仰的指引,更何况一个没有生活阅历、缺少心理力量的孩子。

        怎么减少孩子教育中不必要的痛苦、代价和成本呢?做为一个只有11年工龄的妈妈,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限的经验,可以一言以概之:多换位思考;和孩子一起找方法;将目标化整为零,陪伴孩子坚持;留给孩子快乐时间。


1. 没有同理心的父母,是问题的制造者

      我觉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同理心”,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她的感受。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一个片段:


      小男孩成绩差,在家常挨打。老师家访时向孩子父母指出孩子不认字的原因,并不是笨和懒。孩子父亲不以为然,认为这是逃避读书的借口。于是,老师拿过一个印有外文的包装盒,对男孩爸爸说“麻烦你把字念出来!”
父亲看了看说 “怎么念啊,都是外文。”
老师说 “念吧,专心一点!”
父亲生气说 “你有病啊,我怎么念!”
老师指责 “你脸皮真厚,你这是什么态度!”
父亲说 “你的行为就恰当吗?!” 话一出口父亲愣在当场。


       是啊!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们的行为恰当吗?片中父亲不是不想念,是不会念。不会怎么办?教他嘛,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多遍。只责骂有用吗?通过角色扮演,父亲突然理解了孩子的处境。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犯着和片中父亲同样的错,找不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只会责骂、控制,甚至恐吓、羞辱孩子。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我曾听到一位妈妈这样骂上小学的孩子 “我说了多少遍,你还不会,你怎么这么笨!你到底有没有用心?!”,“你有什么用,就是个废物!”,“你为什么不说话!你现在不说话,是因为你还小,没有能力反抗,等你大了就是白眼狼!”

       每个父母都曾经是孩子。为什么不想一想,当年自己父母如果这样责骂,能让眼前不会做的题目变得会做了吗?显然不能。即使是成年人,单位领导如此责骂,也未必能经受得住,很可能羞愤辞职。可是,孩子面对家长责骂和羞辱,是无处可逃的。常期承受这样的情绪压力,孩子可能封闭内心,由问题积累;可能叛逆,不愿承认自己不会,宁说自己不想。直到孩子独立离开父母,才算摆脱了这样的处境。离开之后呢?妈妈的话也许一语成谶了。


2. 管理好情绪,陪孩子找方法

       昨天在论坛看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深圳有个初中的孩子因为学习与母亲发生矛盾,结果孩子和母亲相继跳楼。这几年,每年都能听到类似消息。实在让人痛心!考学和生命相比,孰轻孰重,是显然的。学习成绩再差,都有解决的办法,人生不止一条路。平静时,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当遭受愤怒、痛苦、绝望等负面情绪折磨时,理智的力量就弱了。

      负面情绪几乎对解决问题没有一点帮助(为什么用“几乎”这个有余地的词,是考虑到负面情绪也需要合理宣泄)。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正确的方法和行动。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带着负面情绪做事时总觉得不顺,等平静下来后,发现问题慢慢解决,没那么糟。

      在帮助孩子时,父母先管理好自己情绪,并帮孩子排除情绪的干扰,才能更有效地去提供实质的帮助。无谓的情绪撕扯,不仅是浪费时间、也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说一个我和女儿一年级时的事情吧。一年级刚开学,学校古筝队来班里招人,女儿举手去了。我对她说,你考虑清楚哦,学古筝很辛苦的,要每天练琴,你做得到吗?她坚持要学,因为有新鲜感。2个月后,有一天晚上,她跟我说,想退出古筝队。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她不说,只是哭,我抱着她让她哭了好一会儿。(估计孩子也在观察我的态度,害怕我责怪她,确认我不会责骂她,才敢坦露心声)哭够了,再慢慢问出原因。因为老师说,一个月后学校表演,只有弹得好的孩子才能去,她觉得自己弹得不好。我明白了,她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于是连努力都放弃了,这不仅是孩子会有的问题,很多成人也会有。

    (我不会替代孩子选择道路,但我对孩子有个期望:自己选择的路,不能随便放弃。在决定放弃前,至少要好好努力过。)

      我陪她睡,躺在床上聊了两个晚上(前一晚说通了,第二天又退缩了,于是再聊了一晚)大概五六个小时吧,只是想让她明白几点:1.能不能去表演没关系,老师也是凡人,她不选你不代表你不好。 2.自己选择的路,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至少要去努力一下。3.忘掉表演,忘掉老师的评价,我们只关心今天,我们只管今天练30分钟琴。

      我对孩子说“ 现在到表演还有30天,我们就练30天,不论能不能去表演,不论老师怎么认为,妈妈都觉得你非常棒!妈妈会为你骄傲,因为你做到了一些大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知道吗?不少大人也会害怕失败,就不开始也不努力。你战胜了他们,也战胜了自己,我觉得你值得被奖励。”我答应孩子30天后给她买个大奶油蛋糕,并告诉她到那时,她可以再决定是否退出古筝队。

        从那天后,孩子不再害怕了,没有了杂念只踏踏实实练琴。每天我都陪她练琴,刚开始累了她会回头来看看我,我会鼓励鼓励她说“弹得真好听”或是“还有几分钟就到30分钟啦,很快就结束了,想想你爱吃的奶油蛋糕,加油!”。坚持一两个星期后,她不需要鼓励就能完成练习了。

       30天后,她如愿去表演了(其实大家都选上了,老师只是想给孩子一点压力让孩子好好练习),短短30多天她在古筝队同级的孩子中就拔尖了,拔尖的状态一直保持到现在。

        老师给孩子们一些压力,促使孩子们练琴,这是合理的。但每个孩子对压力的敏感度不同,上进心强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她减压,这正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孩子体验过克服困难的过程,如果她明白了担心、害怕、焦虑,无助于解决问题,真正有帮助的是当下每一个今天的努力,那她就拥有了一件宝贵的礼物。

      古筝弹多好并不是特别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次心理体验。这个体验,帮助她以后在其它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平复内心的情绪,勇敢不退缩。假如父母还能帮助年幼的孩子找到方法,陪伴她努力,她的进步会很快。


3. 把目标化整为零,陪伴孩子坚持

     二年级开始,每个寒暑假,放假的第一天,我会和孩子一起做一个进度表。包括学校的作业,和我给她增加其它内容。列是作业项目,行是当天完成的量。完成一格,就用彩笔涂掉一格。这个表格不必严格遵守,她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提前或推后完成哪些,只要大致保证进度即可,但最后一天前要完全部全内容。

      自从有这个表格后,孩子做作业轻松了。孩子特别享受涂格子,她说像在完消消乐,涂满的表格五颜色六色的,特别有成就感。对妈妈来说,孩子的作业进度一目了然了,心情也放松,孩子可以尽情玩,不再有玩得正开心时突然被问到 “你作业做多少,还不快去做作业”这么扫兴的事情。

     将目标化整为零,一步步去完成。不论对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是有用的方法。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甚至会用未来恐吓孩子,想以此激励孩子努力,可是常事与愿违(比如我的童年经历)。人要不要定目标呢?当然是要的。但是,目标定下来后,制定好计划和日程表后,就可以把目标忘记了,目标的意义主要存在于做计划的那一天。

      过多思虑未来,只会患得患失,徒增压力。所有的未来,都是当下的每一个今天积累而来,每个今天踏实做好了,未来是水到渠成的。即使不能达到预期,但也无悔了。

      所以,有人觉得父母管得多,孩子压力大,是未必的。我不喜欢用“管”,我更愿意用“陪”字。在孩子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之前,需要父母多陪伴孩子,在孩子跑偏的时候提醒一下。当然不是每个父母都做得到,这需要父母有这意识,能做到对孩子是更有益的。孩子养成习惯后,可以慢慢放手。


4. 不要拿走孩子的快乐

      经常有家长说自己孩子做作业拖拉,我没遇到这个问题。 我想了想,大概有几个原因:离家近,我在家,晚上没有辅导班,家庭成员少没干扰,生活规律。

      女儿现在5年级,每天5点多到家,晚上7点左右已经吃过晚饭 ,并完成了学校的作业,加上我给她另外增加的各种练习,8点半一般也完成了,之后是她玩的时间。每天放学后学习时间是2-3小时,包括练琴。

     (有些孩子放学去晚托,7点到家吃饭,开始写作业已经近8点。有的孩子上辅导班,到家9点做作业。做2小时的作业就11点了。 这种状态,不能责怪孩子写作业慢。有可能的话,重新规划一下时间。)

      女儿写作业不拖拉,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玩,玩游戏、看电视、看课外书、做手工、下楼找朋友玩都可以。记得小学一年级,每天一帮孩子准时来找她玩,在小区疯跑2个小时才回来。从上小学第一天开始,她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写作业,写完收书包,吃晚饭,然后等她的朋友们来按门铃。

      做完作业,有快乐的事情可做,就增加了她快点做完作业的动力。

       如果认为给孩子玩只是为了鼓励做作业,那就太功利了。玩不只是手段,更是目的,玩本身也是人的生活追求之一。况且,在玩游戏、看电视、阅读都,孩子都可以学到东西。

                                                             结     语

      当我没有孩子时,你若问我"将来你有能力教育孩子吗?",我肯定是迷茫无措的。可是,有孩子以后,反倒内心笃定一些,因为“孩子”不再是个词,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有血有肉有情绪,会给你反馈。就像我们去接手一项艰巨的工作前,内心总充满忐忑,但动手去做以后,反而渐渐平静下来,如果工作给我们好的反馈,我们会对自己有信心。

     孩子的反馈最开始是毫不隐藏的,饿了哭,开心了笑,学会说话后她会用有限的语言能力告诉你她的需要和感受。我们不一定都能理解,但她对母亲是完全信任坦诚的。当孩子长大,进入学校,习得规则和界限后,这个反馈就变得曲折,比如“报喜不报忧”,这是她社会化的过程,这很正常,她是知道了“利”与“害”后,在趋利避害。这就需要父母有更多的耐心。

      写这篇文章,不是在指导他人如何教育,甚至算不上分享,因为没有多少好的经验。之所以写,更在于提醒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对自己育儿心路的整理。 我希望,得到家长们的回应,特别是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父母们少走一点弯路。


     优美:兼职理财的全职妈妈
    主要方向:企业债、可转债、分级基金、房产。 
     微信公众号:yumilicai

全部讨论

军军13142019-04-07 08:50

非常赞同您的观念,对每一件小事的坚持,就是每个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团队也很重要,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孩子们互帮互助。我孩子班里的同学考入清北、直接出国留学的比例很高,但这些别人眼中的学霸,就是别的孩子看网络小说追剧时,她们在读英文原著,别的孩子在玩手游时他们在机房里编程……所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引领她,她有独立意识的时候助力她、尽力成为她可以信耐的朋友。

飞凫2018-09-15 10:14

这么花力气培养女儿,觉得有些圣母情结。我觉得女儿要自觉才行,不能事事安排。

叶彤2018-09-15 00:00

重要的是面对竞争的态度。就我自己的经验,学习要想成绩好,方法只是一方面,不服输、好奇心强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的轨迹2018-09-14 15:10

知识和金钱一样,都是人生的基础,但不是人生的全部。说得很赞

旺财妹2018-09-14 10:48

同意,如果连应试教育的关都过不了,更无法面对成人世界的各种挑战。

七七二十六2018-09-14 09:33

挺好的学习了

鄞州小潘2018-09-14 09:18

楼主的孩子到初中就不会这么轻松了,还有父母要有平常心,不要给孩子无形的压力,毕竟特别优秀的孩子占比还是比较少的

闲持贝叶书2018-09-14 09:01

有本《20位常春藤妈妈的育儿手记》不知道您看过没?里面的妈妈基本都是助力型,给予孩子足够的爱,适时搭建脚手架,以及美式的激励开拓式教育,注重抗挫折能力,培养长跑选手的思路。精英思维的妈妈们的教育方法非常有启发,如果没看诚挚推荐您翻阅。

优美2018-09-13 22:32

言简意赅

长江川流不息2018-09-13 22:17

死读书不好,但不读书更不好。就好比只想赚钱不好,但没有钱更不好。知识和金钱一样,都是人生的基础,但不是人生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