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在做什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4回复:92喜欢:153

历史

2010~2018

2010年之前,我的时间都花在图表分析,2010年,我接触到了价值投资。

所谓的价值投资,甚至包括索罗斯的反身性,以及达里奥的宏观轮动,对于我来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我触碰这个世界,而技术图形,数字本身的放大或者缩小,不知道,不清楚,这对外界又意味着什么?

这8年时间,又经历了两次转变。


第一次转变是2011年.

在此之前,受到各路巴菲特推广书籍的影响,我也试图寻找一个中国的可口可乐。

这次转变是轻松的,不易察觉的,因为只要多读书就知道,这个玩法并非巴菲特的原意。

这段时间,所有精力都花在公司上,对市场几乎是无视的。

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大幅低于公司价值时买入,等于或者高于公司价值时卖出。


第二次转变是2015年至今

在2015年前后,有三个人先后指导过我。

因此开始思考了一个问题,交易主要是靠缘分吗?

于是,我搞出了一套双底网格交易的路子,机械化的执行,试图将买卖的价位、时点严格限制,而不再是随心所欲。

这是第一个阶段。倒也算是轻描淡写。

-------------------------------------------------------------------


真正的,巨大的改变,从2016年开始,是时间的折磨。

我意识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牛短熊长】的中国股市(港股则相反),如何去填充这无比漫长的时间?

举个例子,2001年6月,全市场市场估值非常之高,这个时候应该尽量回避。

但是,等市场估值处于很低的时候已经是2005年6月了,这中间是4年,2009年7月到2014年7月,这中间是5年。这期间,大多数股票是高估的,或者是不高不低的,绝对低估的也有,是极少极少的。

等待机会吗?空仓等待,然后闲云野鹤5年吗?


很多中国夹头的解决方案是:满仓穿越牛熊。

我内心是不认同的,况且这样做的人,往往都有庞大的现金流做支撑(比如满仓持股一两年就自动就变成半仓了[吐血]),而我没有。


两位“老师”的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我早应该意识到,曾经有两位老师先后带过我,都对我提出过同样一个问题:中国熊市这么长,你的价值投资打算怎么办?

我都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引起重视。

第一位老师,是07年靠着所谓价值投资起家,但是在2010年面对这个问题时,选择了股指期货,对冲掉了漫长的熊市。

第二位老师,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那一批技术面玩家,虽然对基本面分析也颇有建树,但遇到问题时,骨子里还是怀疑的,他自然是告诉我,用技术分析度过这漫长的5年。

股指期货、技术分析,这两个似乎并不适合我。


新的改变,面对既不恐惧也不贪婪的时刻:

很多事情都来自于机缘巧合。

2016年初,我偶然看到了一片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做统计,中国真的是“牛短熊长”吗?

数据存在的意义,往往就是与直观印象的显著差异。

其实,上涨时间和下跌时间差不多,中国股市绝大多数时间(好像是60%),是牛市见顶后,处于熊市中期的震荡时间。

所以宏观上来说,似乎是牛短熊长,但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与熊市中期震荡上行的行情相处。

几乎在同时,我也偶然发现了一件事,茅台的股价总是在熊市见顶,而不是牛市。

那么【熊市中期上升行情】+【茅台总是在熊市见顶的表面现象】,如何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操作的交易体系?特别是在这个时候,这时估值并不廉价的前提下。


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2015年的时候,开始思考价值投资的第五年,我试图用网格交易严肃买卖纪律时,我问过“老师”一个问题:

“现在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早不早啊?”

“早了点。”

体系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深度熊市、严重低估,如何寻找股票,如何买入,最疯狂的时候,在何时卖出,对现在的我来说,可能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面对市场那60%既不恐惧也不贪婪的时刻。

两个方面:

经典里的答案:

多数人与曾经的我一样,对估值的理解是静态的,比如什么样的基本面,对应多少数字的PE、PB或者PS。

而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里是这么说的,当全市场收益率(市盈率的倒数)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2倍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巴菲特在2016年说美股没有风险,也是用国债收益率作为论据。】

恰好,在我对A股的统计情况,是1.8~2.2倍,熊市中期的上升行情,往往是在1.8倍。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动态的,因此对个股的估值也应该是动态的。

当然,这个说法与巴菲特的证券化率一样,是有BUG的:当国债收益率=0时,怎么算?也许就应该看差值了?这个先不展开说。

新星里的答案:

看到海通研报后的一年,2017年初,随着周金涛的去世,掀开一股周期轮动的热潮,也大概是这个前后,我又接触到了两个人作品,达里奥的《宏观经济运行框架》,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宏观轮动开始进入了我的视野,是动态估值的重要补充。

我也是以此在2017年完成了5~8月的卡车股投机,以及10月和1月空仓开衰市场的决定。

从策略上来说,这一年的成果是令人满意的,但也是急需完善的,预计今年,从策略上可以实现多数市场环境下覆盖的状态。


体系的轮廓:

以国债收益率为锚进行动态估值,以极端低估买入,明显高估卖出,切合宏观轮动,以此度过漫长的熊市中期上升行情。


这八年,由于无法接受也无力实现永远满仓的策略,从完全忽略市场只看公司,到切合市场内在动能的转变。

全部讨论

平原君8862018-05-24 06:56

不错收了,谢谢楼主,辛苦了

知识变现中2018-05-23 12:31

我们不是通过预测来获利,而是通过预测来提醒自己可能忽略的风险。

西雨牛仔2018-05-23 11:09

用格雷厄姆对国债收益率的解释回答你,当然市场回报率回报率是国债收益率的2倍,这个吸引力是巨大的,请问在这个时候买入,需要预测什么?股票是众多投资品类的一种,正如卡车股,是众多股票当中的一种。为什么是几个月,因为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变得贵了。

若风神游2018-05-23 11:02

如果不预测的话,怎么解释只买卡车股,而且只买了几个月呢?

hubei9992018-05-23 10:53

哈哈。不聊了。祝你发财!打扰了,有机会再听你的价值投资的理解!要出去吃饭了。再见!

西雨牛仔2018-05-23 10:52

在看巴菲特的早期致股东的信之前,可以先看看我的文章 网页链接

西雨牛仔2018-05-23 10:51

说明你对巴菲特的了解还停留在畅销书的榜单上……看看他早期的致股东的信吧……

hubei9992018-05-23 10:47

就很少见巴菲特完全清仓过过,印象中好像就一次。巴菲特几个月换一次仓位?巴菲特的可乐也有多年未涨的历史。

古道红枫2018-05-23 10:43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