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格雷厄姆教你如何“炒股”

发布于: Android转发:6回复:3喜欢:22

通常认为,《证券分析》是格雷厄姆的代表作,也是证券投资作为一个学科的开山之作。因为专业性太强,普罗大众通常是看不懂的。所以格雷厄姆就在《证券分析》的基础上,去掉“技”的内容,而专注于“道”的传授,写作了普及版的价值投资巨著《聪明的投资者》。

《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从一开始,定位就是写给普通投资者的。

总体上讲,格氏为普通投资者推荐的是一个“股债平衡”的投资方案,但这个方案对今天中国的投资者来讲,并不是那么合茬好用,主要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债券发展并不充分,无论从品种,还是从交易程序上看,都还远远没有达到股票那样的普及程度。

所以我看《聪明的投资者》一书,重点在吸收格氏关于投资的精神实质和分析他对于股票投资的方式方法。

书很厚,行文又很艰深(当然,也有翻译的缘故),虽然是普及版,很多朋友读起来还是感觉特别别扭,甚至困难——我最近又重读了一遍了此书,阅读过程中信手摘记了格氏关于股票投资的相关内容。

总结摘抄、夹叙夹议如下,供朋友们参阅:

1、正确地建立自己的投资预期。

格氏把投资者分为两类:防御型的投资者和积极型的投资者。

从量化指标上分析,所谓防御型的投资者,就是追求长期投资收益不输于股市大盘年复合增长率的投资者。

这个数字,格氏的建议是:3.5%的股息率+4%的留存利润增值率,约为7.5%。

这个数字,和《股市长线法宝》作者西格尔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西格尔的研究结论就是,股市的长线投资年均复合收益率大约就是6%-7%。

所谓积极型的投资者,就是追求超越大盘表现的投资者。

格氏的建议是:比防御型投资者的收益率高出5%,这样的“积极性”才有意义。

在区分两类投资者的同时,格氏还从不同侧面论证、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即:对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更适合追求成为一名“防御型的投资者”。

转化成腾腾爸式的大白话说就是: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要适当地放低自己的投资预期。

长期而言,年化复合收益率能达到7.5%,成绩就非常不错——笃定跑赢债券、房产、黄金、存款等投资工具。

这个收益率,可能很难让大家接受。但投资大佬们的基于股市60年以上投资记录的分析,这是一个相对可靠的数字。

除非你能在投资的道路上不停地进阶,否则坦然接受这个现实,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2、适当地分散。

最少10只,最多30只,选择不同行业的不同股票,建立一个股票组合。

我曾经讲过,《聪明的投资者》一书,明线讲的是“安全”,暗线讲的就是“分散”。

在格氏的思想中,安全边际是投资者进行成功投资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实现的方式之一就是适当的分散投资。

很多人常常拿这一点来跟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理论对比,巴迷更因此嘲笑格氏的保守和落后。

其实这是后人对格氏的误解。

一是集中和分散本来就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巴氏的集中,也有十几只股票。这一点,看看伯克希尔的持股就行了。

但现在的人,一谈集中,好像就是放到一两只股票身上,很显然,这是不对的。

二是别忘了我们刚才一再强调的,格氏写作此书,最开始的阅读对象就定位给了普通投资者。

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知识的缺失。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专业投资者那样对投资标的进行详细而又认真、深入而又可靠的研究。

而巴菲特在谈集中投资时,前提条件就是专业研究、深入了解。

这二者在精神实质上,是不冲突的。

让他们两个人发生冲突的,是只会断章取义的后学之辈。

3、在标的的选择上,要遵守“大型的、知名的、财务稳健的”原则。

什么是大型?什么是知名?什么是财务稳健?

格氏在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

他认为这些形容词虽然笼统,但在具体的市场背景下,往往是好理解的。

比如格力电器——只要提到它,你就能马上想到,它是大型的,它是知名的,它是财务稳健的。

这些东西都是人所共知的,所以不用过于教条地给以数量上的标准。

根据这个原则,A股市场上已经备受宠爱很多年的新股和次新股,基本上就都被排除在“防御型投资者”的股票组合之外了。

4、连续的分红历史。

格氏建议,防御型投资者的股票选择,至少要有20年的分红历史。

格氏甚至建议,普通投资者只能选择有分红的标的进行投资。

因为中国股市开埠时间尚短,至今未及30年,市场中的绝大数股票上市时间还不及20年,所以机械地照搬格氏的这条建议,无异于自绝于A股市场。

要知道,格氏提出这条建议时,美国股市已经存在了一二百年。

这和我们的大A股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的建议,结合我国的实际,把分红历史降低到10年(至少也要5年),是合适的。

5、严谨的市盈率范围。

参照每股利润,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控制在25倍以内的市盈率——选择符合条件的标的进行投资。

如果仅仅以过去一年的利润为参照,则市盈率数值应该控制在20倍以内。

为什么是20、25倍?

因为这个水平的市盈率意味着4%-5%的静态投资收益率。

这个收益率水平是稍高于长期国债利率的。

为什么要强调是7年的平均利润?

是因为平均的年限越长,意识着盈利的稳定性越强。

格氏是一位大学教授,同时又是一位成功的投资者,他提出的很多标准和公式都是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撑的。

很多人嘲笑坚守低市盈率策略的人是刻舟求剑。

同时又在盛赞投资者应像巴神那样不停地进化。

殊不知,不停进化的巴神,在人生中最重大最赚钱的十几笔投资中,购买对象的市盈率估值从来没有超过20倍的。

真不知道是我们在刻舟求剑,还是你在断章取义?

6、定期体检。

按上述要求,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股票组合了,可以放心地持有。

但是——要定期进行一下体检。

格氏给的要求是:至少每年要重新检验一次。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在香港、素有“亚洲股神”之称的东尼先生曾经讲过的一段话——他说,股票组合就像一个大花园,需要园丁不时的修剪。

因为花园里总会不知不觉地生长出一些杂草。

勤劳的园丁必须及时地发现并拔除掉这些杂草,如此,才能确保花园里百花盛开。

大佬们,尤其是成功的大佬们,生活时代不同,耕作的市场不同,但基本的投资理念往往跨越时空,高度统一。

感叹!

感叹!!

感叹啊!!!

7、“美元成本平均法”。

所谓美元成本平均法,其实就是指在股市估值总体不高的情况下,有钱就买。

这样可以把平均持仓成本降低下来。

你看,这不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定投大法”吗?

8、防御型投资者证券组合的7项统计要求。

讲完上边7点,我认为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基本上就讲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在书的末尾,格氏意犹未尽,又一气给我们总结出了7个组合要求。

它们分别是:

(1)相当的规模;

(2)足够强劲的财务状况;

(3)至少在过去20年内连续支付过股息;

(4)过去10年内没有负的利润:

(5)10年内每股利润至少增长三分之一;

(6)股价不高于净资产价值的1.5倍;

(7)过去3年内的平均市盈率不超过15倍。

这7条标准,和上边有重复的部分,还有要求更苛刻的部分;也有新增加的部分,从而使组合的整体要求更严谨、更有稳定性了。

如果把这些标准照搬过来放在我们大A股,你会发现,防御型投资者能投资的标的,好像就那么几十只。

是的,这就是格氏的本意——他一再强调性地告诉你:好的股票并不多,请珍惜。

所有对不符合条件对象的乱炒一气,其实都是对好股标的浪费!$上证指数(SH000001)$$中兴通讯(SZ000063)$$深证成指(SZ399001)$

全部讨论

迈旅2018-07-23 06:30

就十万块也买十多只股票么?

逆向-思维2018-07-22 23:04

2、适当地分散。

最少10只,最多30只,选择不同行业的不同股票,建立一个股票组合。

我曾经讲过,《聪明的投资者》一书,明线讲的是“安全”,暗线讲的就是“分散”。

在格氏的思想中,安全边际是投资者进行成功投资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实现的方式之一就是适当的分散投资。

很多人常常拿这一点来跟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理论对比,巴迷更因此嘲笑格氏的保守和落后。

其实这是后人对格氏的误解。

一是集中和分散本来就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巴氏的集中,也有十几只股票。这一点,看看伯克希尔的持股就行了。

但现在的人,一谈集中,好像就是放到一两只股票身上,很显然,这是不对的。

伯克希尔的持股数量其实就相当于格雷厄母的分散投资,那些说集中即是押宝一两只股票的我一律定义为赌鬼

$格力电器(SZ000651)$ $中兴通讯(SZ000063)$ $长生生物(SZ002680)$

西陆纤尘2018-07-22 21:31

佩服坚持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