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余堂的落寞——上海医药的局中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2回复:31喜欢:85

胡庆余堂资本重组150年
无论是股份制,还是合伙人制,或是债转股、股权集中,这些现代企业的股权制度,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早在140年前,中药公司胡庆余堂就已经开创。而胡庆余堂经过140多年的经验证明,没有一种股权制度一定最完美,它只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锁定某种股权制度而已。
世界上最长寿的公司是一家日本建筑公司,成立于578年,按照2015年倒算,这家公司迄今已存在了1427年。这家公司成立之初的业务是在大阪从事神庙建筑,现在则经营民用建筑。
而根据法国老企业俱乐部统计,列世界最长寿公司第二名,也在日本,是成立于公元718年的一个日本小旅馆,现由创始人第46代孙在打理。

第三名则由法国的古拉尼公司摘得,其创建于公元1000年,至今经营葡萄园、博物馆和农场。

有趣的是,在法国老企业俱乐部统计的世界百家最古老的企业中,中国有3家公司入榜,分别是创于公元1864年的全聚德、1669年的同仁堂和1874的胡庆余堂。其中,胡庆余堂又因其创始人胡雪岩而具传奇。
算起来,胡庆余堂比之奔驰、可口可乐等现今世界500强公司还要早。当我们现在高谈阔论中国企业如何去做百年企业的时候,不妨先把目光转回到胡庆余堂,看看我们的“老祖宗”做百年企业的秘诀。
胡氏股份制
胡庆余堂创始人胡雪岩并非药业出身,其从13岁当钱庄学徒到富可敌国,一生开钱庄、收蚕丝、办洋务,到51岁事业鼎盛期,才投身药业,并开办了胡庆余堂雪记药号。  
创办之初,胡雪岩在上海《申报》等报章上刊登广告,招聘大药堂经理。后听闻松江府(当时属江苏)一家药号的经理余修初很有能力,但因资金有限无法舒展才能,胡雪岩立即去松江登门求教。余修初侃侃而谈:“要成大气候,就必须以大资金投入办药厂、药号、药行和门市一条龙。而办药业须以仁术为先,不应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胡雪岩一听大喜,当即聘用余修初负责胡庆余堂筹建工作。
凭能力凭业绩,而不是凭资本,并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余修初的任职,与现今我们对“职业经理人”定位如出一辙。因此,“职业经理人”并非舶来品,先人早已用之。
胡庆余堂此后的兴旺发达,与胡雪岩有功必奖的用人原则不无关联。据记载:有一次,胡庆余堂所在大井巷口发生大火,职工孙永康冒着生命危险把店门口的两块金字招牌抢进来。胡雪岩认为,金字招牌是药店的象征,孙永康冒死抢回,足见他和药店生死与共,即宣布给予一份“功劳股”。所谓的“功劳股”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干股。
除此,胡庆余堂还设立“阳俸”和“阴俸”制度。“阳俸”是给对企业有过贡献,因年老或生病无法工作的职工,照样发薪直至身亡。这种做法好比现在的退休工资,但当今的问题是,企业不再承担,而是交给政府,然而胡雪岩在当时历史背景中,自愿承担责任,值得思考。而“阴俸”是指职工去世后,按工龄长短发钱给其家属,这可能是中国企业抚恤金制度的雏形。
2012年,美国谷歌公司发布“遗属福利”制度—在10年里每年向去世的员工配偶或同居伴侣支付该员工生前年薪的50%,与胡庆余堂的“阴俸”基本一致。
首创“债转股
胡庆余堂历史上第一次资产变动发生在1884年,是因胡雪岩破产被“债转股”抵押给光绪皇帝的叔父、刑部尚书文煜。
胡雪岩的破产,起因是生丝生意亏本,造成其旗下的阜康银号挤兑,而文煜在阜康银号(胡雪岩私人拥有的钱庄)存款达46万两,为保护私产,文煜也向阜康银号提现,但胡雪岩资金链已经断裂,只能将胡庆余堂抵给文煜,仅留红股10份。
文煜此举,实际就是一种类似现代金融中的“债转股”—债权转变为股权。只是,文煜的“债转股”形成了对胡庆余堂的实际控制。按照两家股权对比,文煜和胡家分别是:90%:10%。
此后,文煜对胡庆余堂的股份再做分拆,形成了180股。1899年,文煜和胡家又订了一份契约,商定自己再出8股分给胡氏。这样,加上原有的股份,胡家的股份也上升到了18股。但两家股权对比没有变,文煜依然控制着胡庆余堂。
1911年,文煜犯事,其包括胡庆余堂在内的所有财产被没收,并被标卖。后由施凤翔、应棠春等人出面,以20.01万元得标。这样,胡庆余堂也由当初的独资变成了合股经营,其股东13人,合股资本为36万元,分120股,每股3000元。
施凤翔等人接管胡庆余堂后,重新对股份制度做了新的改革:3年分红一次,若亏本,按120股的比例由股东掏钱补足;若盈余,作240股分配,股东按股权120股分到红利,其余120股分配为领袖股、招牌股、经理股、财神股等共58.5股,剩下的61.5股,由正副经理“酌量勤懒”分给各员工。
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使获得激励的员工持股分红计划,兴起于1950年代的美国,但这样的制度,胡庆余堂早在1912年就已实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胡庆余堂股权分配中的“财神股”,实际是传承于中国最早的晋商股份制企业—大盛魁商号,其用途是社会慈善。
胡庆余堂靠不断改进股份制改革,延续经营,不但避免内部股权斗争,也幸运躲过了数次战争。
股权模式轮转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百废待兴。此时的胡庆余堂的权力在以王晓籁为首的13个股东手上,后来他们将自身的股份转让给亲属或业内同行。根据1952年胡庆余堂《股东名册》记载,当时的股份已经被分成120份,股东为81名。这可能源于股权碎片化所致。因此,早期由施凤翔等人对胡庆余堂设立的合股经营制度,已被打破,公司成了合伙人制。
1955年底,经有关部门批准,杭州药材站对胡庆余堂投资人民币2万元作为合股资金,由此,胡庆余堂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改名“公私合营胡庆余堂国药店”,到了1959年再次更名为“公私合营胡庆余堂制药厂”。1965年,所有股东履行国家赎买政策,全部退股,由此变成国有企业。1966年,又改称杭州中药厂。
1972年,在胡庆余堂纪年中是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杭州中药厂被一分为二:胡庆余堂—也就是杭州中药厂原厂部格局不变,改称杭州中药一厂;而位于杭州城西桃源岭下的郊外生产车间,则脱胎而出升格为杭州第二中药厂,冯根生出任厂长。冯根生1949年进入胡庆余堂,是胡庆余堂沿袭数代的学徒制中的最后一位关门学徒。
到了1992年,在杭州第二中药厂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青春宝集团,并成为当时全国中药行业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中药企业之一。而风雨坎坷100多年的胡庆余堂,却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因经营不善跌入低谷。
1996年底,胡庆余堂被青春宝集团纳至麾下,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并任命刘俊为职业经理入主胡庆余堂。这次企业“兼并”,青春宝未带去一分钱,也未带去一个产品,只是精准地开出“12字药方”:转换机制、擦亮牌子、清理摊子。
经3年整合,胡庆余堂每年利润均以超过100%的速度飙升,由亏损企业变成纳税大户。重拾风流后,胡庆余堂并未停止资本机制的改革步伐。1999年,胡庆余堂改制成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成为经营者持大股、职工参股,保留少数国有股的股份制企业。
资本变革、领跑时代、再造机制。从140年前的作坊式店铺到今日的大型国药企业集团,胡庆余堂完成了一出从传统向现代的完美转型。但是,我们希望这家中国硕果仅存的百年老店,继续保持安静,有节奏的经营,而不是看资本市场的脸色,唯有此,才能走得更远更长,并造福后世。
资料显示,胡庆余堂于1874年创建,是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控股子公司,整合了集团医药产业的优质资源,主要参、控股公司有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等,拥有较为完整的中药产业链。其拥有国家批准生产的药品184只,保健食品9只,其中复方丹参片、安宫牛黄丸被列为浙江省医药储备定点品种,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企业之一,享有“江南药王”盛誉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胡庆余堂总资产为13.64亿元,总负债3.5亿元。2021年上半年,胡庆余堂营业收入为6.46亿元,净利润为1.17亿元。
在上世纪90年代,胡庆余堂更是原地复活,门庭若市,曾创下一年单是开药方就赚了6000万元的老字号商业奇迹。

上海医药局中局


上海医药:中药占比虽不大,但它把江南最好的老药号胡庆余堂、雷允上以及“八宝丹”揽入麾下。

上药控股中药老字号:

雷允上(上海医药控股97.58%)、

胡庆余堂(上海医药控股51.01%)、

上海和黄的麝香保心丸(上海医药控股50%)、

厦门中药厂(上海医药控股61%)。

老字号苦苦等待,不见东风[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上海医药(SH601607)$ $片仔癀(SH600436)$ $同仁堂(SH600085)$ #股民日常#


附录:中药板块


国资中药:
1、华润系4家
华润三九昆药集团江中药业东阿阿胶
2、国药系2家
中国中药太极集团
3、地方国资15家
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白云山
达仁堂红日药业康恩贝广誉远
中恒集团精华制药佛慈制药
千金药业金陵药业太龙药业陇神戎发
3家港股
中国中药、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
八大金刚(市值)
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华润三九,白云山,以岭药业,达仁堂,太极集团
代表性公司:
太极集团(600129),片仔癀(600436),广誉远(600771),同仁堂(600085),云南白药(000538),东阿阿胶(000423),白云山(600332),九芝堂(000989),寿仙谷(603896),马应龙(600993),达仁堂(600329),健民集团(600976),贵州三力(603439),上海医药(601607),佐力药业(300181),康缘药业(600557),天士力(600545)
上游中药材种植上市公司:
白云山(600332)、信邦制药(002390)、两面针(600249)、云南白药(000538)、昆药集团(600422)、同仁堂(600085)、天士力(600535)、片仔癀(600436)、东阿阿胶(000423)、太极集团(600129)、佛慈制药(002644)、振东制药(300158)、江中药业(600750)、益佰制药(600594)等;
中游中成药:
千金药业(600479)、方盛制药(603998)、景峰医药(000908)、太龙药业(600222)、贵州三力(603439)、上海医药(601607)、九芝堂(000989)。
板块细分
中药药材主营:
牛磺酸药材:永安药业;阿胶类公司:东阿阿胶;鳖甲类公司:福瑞股份;红豆杉类公司:红豆杉;虫草类公司:康能生物;铁皮石斛类公司:寿仙谷;三七类公司:昆药集团;人参类公司:益盛药业
中药成药类公司:
片仔癀、以岭药业、众生药业、白云山、江中药业、九芝堂、吉林敖东、沃华医药、太极集团、千金药业、同仁堂、神奇制药、云南白药、康恩贝、红日药业、上海凯宝、金陵制药、益佰制药、马应龙、人民同泰、桂林三金、济川药业、青海春天、华润三九、华润双鹤、易明制药、康辉制药、盘龙药业、步长制药、方盛制药、健民集团、新光药业、上海医药;
中药民族制药:
西藏药业、远东药业、奇正藏药、亿利洁能、贵州百灵、威门药业、桂林三金;
现代中药:
康缘药业、康恩贝、天士力、上海凯宝、步长制药、华神科技;
中西成药:
华神集团、亚宝药业、太龙药业、通化东宝、大理药业;
中药注射液:
红日药业、九芝堂、康缘药业、上海凯宝、中恒集团、益佰制药、誉衡药业、龙津药业;
中药饮片:
丽珠集团、振东制药、中国医药、新华医疗、莱美药业、千源制药、精华制药、奇正藏药、达仁堂、天士力。

精彩讨论

赢家闻道明德2023-10-05 09:50

每个优秀的公司,集中在上海医药这班管理层手上,一个个都变得平庸了。

赢家闻道明德2023-10-05 09:48

胡庆余堂搞成现在这样子实在是太可惜了,原来跟同仁堂是并驾齐驱,南北药王,现在算是很没落了,太可惜了。如果经营的好的话,他并不输于同仁堂。

股息兼成长2023-09-30 17:05

那早年的老股东,现在还有股份吗?

悦读心性2023-11-21 06:11

雷允上(上海医药控股97.58%)、
胡庆余堂(上海医药控股51.01%)、
上海和黄的麝香保心丸(上海医药控股50%)、
厦门中药厂(上海医药控股61%)。
老字号苦苦等待,不见东风

悦读心性2023-11-21 06:09

本主今年九月发文,上海医药,手握中药宝库,就是不好好发展!存在重大嫌疑!
一周前刚刚更换董事长的上实集团,其总裁周军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上实集团是上海国资最大的主动型投资控股集团,历史上曾控股海通证券中芯国际等一批较有影响的上市公司。
周军刚刚卸任的另一个职务是上实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医药的董事长。$广誉远(SH600771)$ $太极集团(SH600129)$ $达仁堂(SH600329)$ #股民日常# #今日看盘#

全部讨论

2023-10-05 09:50

每个优秀的公司,集中在上海医药这班管理层手上,一个个都变得平庸了。

04-14 12:00

仔细拜读了,又增加了我对整体中药行业的理解,感谢感谢,非常深刻而且也很有广度!

2023-09-30 17:05

那早年的老股东,现在还有股份吗?

2023-10-05 09:48

胡庆余堂搞成现在这样子实在是太可惜了,原来跟同仁堂是并驾齐驱,南北药王,现在算是很没落了,太可惜了。如果经营的好的话,他并不输于同仁堂。

2023-12-19 10:50

#缘富读上海医药# 确实,上海医药里面的中药业务,也是悄无声息。

2023-10-05 14:16

期待单飞壮大

2023-12-19 12:28

遇到上药这帮垃圾管理层,有什么用

2023-12-19 10:31

2023-12-19 10:05

上海医药应该把老号独立上市

2023-11-21 06:11

雷允上(上海医药控股97.58%)、
胡庆余堂(上海医药控股51.01%)、
上海和黄的麝香保心丸(上海医药控股50%)、
厦门中药厂(上海医药控股61%)。
老字号苦苦等待,不见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