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牛市而不自知之六——牛市理应 “三看”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4喜欢:13

看清市场做好投资,应坚持三看:“站高了看,拉长了看,放大了看”。

“站高了看”,就是要有巨人视角,多复杂的问题,一眼能看透本质,能看到山后面看不见的东西。比如看到决定面粉价格的,绝不仅仅是供需。

“拉长了看”,就是要有周期视角,当下看不清的事儿,拿到历史中看,拉回到中国这四十年的发展框架中看,拉回到西方这三百年的经济发展中看。3年的库存周期看不清,就看8年的债务周期;再不行就看10年的经济周期;还不行就看60年的技术创新周期。人世间没什么新鲜事儿,不过是相同逻辑的一再重复,未来方向看清了,再回到当下,有些事儿如何处理自然也就清晰。

“放大了看’,就是研究公司时想深,想透,想全面。把小问题想大,如果真发生了怎么办?对公司未来会不会有实质性影响?如果对未来没有实质性影响,什么大问题也不过是暂时的问题。

老拙从第一篇“什么决定了股票资产的价格”,第二篇“一场A股的估值革命”,第三篇“不被理解的供给侧改革”,都试图把自己拔高了看,把复杂问题简单来看。

从第五篇“A股就在第三个大周期中”开始,老拙试图“拉长了看”。毕竟这世上的高高低低,其实就是有规律的潮起潮落,拉得越长,看得越清。

在第五篇中,我们提出A股市场就处于A股第三个大周期的第二阶段,即业绩推动的上涨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价值股的春天,业绩为王,不动声色的上涨。

2013年至今,什么指数在涨?

2013年6月25日至2019年8月16日的6年间,以收盘价计,各指数涨跌如下:

1、深成指,7495点涨至9061点,+21%,年复合收益率3.87%,不算高;

2、沪综指,1959点涨至2823点,+44%,年复合收益率7.58%,不算高?

3、创业板指,985点涨至1568点,+59%,年复合收益率9.74%,还不算高?

4、沪深300,2165点涨至3711点,+71%,年复合收益率11.4%,算不算高?

5、上证50,1526点涨至2824点,+85%,年复合收益率13.1%,这算不算高?

很显然,涨幅最大的,是代表价值风格的沪深300上证50指数。连续6年,年复合收益率分别高达11%、13%。

指数在这种收益率下还不能算牛市,那您说它该是什么市?

但更显然,这6年中,能赚钱的投资者不多,能跑赢上证50的更少,所以查理芒格说,“牛市是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2013年至今,什么股票在涨?

2013年6月25日,A股市场有市值记录的上市公司2308家。

从那时起到8月16日,市值增长超过71%,即超过沪深300涨幅的公司,有1146家,占比49.65%。投资者买入这1100家中的任何一家,年复合收益率都会超过11.4%。有几个买了并持有到现在?

从那时起至8月16日,市值增长超过85%,即超过上证50涨幅的公司,有1026家,占比44.5%。投资者买入这1000家中的任何一家,年复合收益率都会超过13%。有几个买了并持有的到现在?

从那时起至8月16日,总市值增长超过300%,即6年中年复合收益率达24%以上的公司,有472家,占比20.5%。投资者买入这470家中任何一家,妥妥巴菲特的业绩。

从那时起至8月16日,总市值增长超过500%,即实现6年6倍的公司,有201家,占比8.7%。投资者买入这200家中的任何一家,年复合收益率都会超过38%,完胜巴菲特!

总市值增长当然可能包括增发因素,老拙这里没有剔除,因为增发那点钱,与市值相比,占比不大。

下一个问题来了,哪些公司的涨幅超过了6年6倍?

除了借壳重组公司和茅台这样的大白马,或许有些大家想不到的公司。

在6年6倍的201家公司中,还有11家软件企业,8家化学制剂企业,6家电源设备企业,5家电子制造企业,4家电力企业,4家光学光电子企业。其余的企业,行业属性上高度分散。

而恰恰是这些企业,最值得我们研究。

2013年至今,为什么涨?

投资者从股票中获得的收益,不外乎三个:业绩增长、估值提高、股息分红。

我们曾在第五篇文章中援引数据:2011-2018年美国牛市,标普5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11.3%,其中业绩增长贡献6.3%,估值提高贡献2.9%,股息分红贡献2%。

但这三方面收益,并非同时均等提供回报。有时是估值提高的收益大些,有时是业绩增长的收益大些。因此,我们把牛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估值报复;第二阶段是业绩推动;第三阶段是概念泡沫。

今天,让我们拿起这把杀猪刀,找到那些6年总市值提高500%以上的公司,看它们收益的各自来源:

1、有31家公司,估值在6年中提高了1倍以上。其中五粮液从7倍PE(ttm)提高到33倍,提高了3.6倍;白云机场从9倍提高到41倍,提高了3.5倍;贵州茅台从14倍提高至33倍,提高了1.4倍;恒瑞医药从30倍提高到70倍,提高了1.3倍。这占比15.4%的公司,可简单理解为估值大幅提高造成的收益。

2、有40家公司,估值在6年中有提高,但在1倍以下。这些公司要想取得高收益,还要靠业绩增长。例如立讯精密,估值6年前是41.6倍,现在是41.8倍,但这10年间,它的归母净利润提高了10.3倍,因此它的股价也相应提高了10.9倍。这接近20%的公司,可以理解为估值与业绩共振的结果。

3、有82家公司,估值在6年中不但没提高,还下降了。这些公司市值的高增长,绝大部分来自业绩增长。如宋城演艺,6年前估值是28倍,现在是27倍,所以业绩必须增长5倍;中国平安,6年前是12.8倍,现在只有10.8倍,所以业绩只能再增长5.4倍;洲明科技,6年前是47倍,现在是17倍,所以6年间业绩提高了18倍。绿地控股,6年前是25倍,现在只有5.6倍,所以业绩增长了108倍。这40%的公司,可以说是纯业绩说话,估值只有负面贡献。

4、另有48家公司,或者6年前市盈率为负,或者现在市盈率为负,我们就不讨论了。

老拙这只是粗粗一算,其中如有数据错误的地方,还请大家原谅。但总体数据,与真实世界差异不会太大。

瞧,在A股这总市值6年6倍的201家公司中,有40%,82家,是纯靠业绩提升造成的收益,占比最大。还有20%,是业绩与估值共振带来的收益。剩余的40%,业绩也都有增长,老拙懒得算谁感兴趣自己算好了。

2013年至今,涨出了个什么道理?

我们“拉长了看”,也没拉太长,6年。

6年中,有201家公司,总市值6年6倍,占当时2308家A股公司的比例为8.7%。这其中有您看好的公司吗?您拿到现在了吗?

6年中,有82家公司,估值不但没涨,反倒下降了,但业绩的增长,使它们实现了6年6倍,占比40%。这其中有您看好的公司吗?您拿到现在了吗?

拉长了看,A股市场与其它成熟市场也没什么太大差别,都是业绩为王。

这业绩为王的道理,不就是价值投资吗?

找到内在价值远高于其外在价格的公司,深入研究原因,找到闪光点,持有,等待,不好吗?

这,就是我们的第三看,即“放大了看”,把关注点放在公司身上。而对于市场,并非不重要,看准大方向即可。

没有投资者不愿意抓住这个牛市。但要抓住它,就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公司。因此,老拙和同事们为那些长期的价值投资者,开发了一款进行公司深度分析的投研软件:阿甘投研。

全部讨论

外向的金条小音符2019-09-12 02:11

这些股票有名单?

坦荡的升值小冰雹2019-09-11 20:51

开始卖软件了?我想知道我投的钱啥时候还给我

行空天马2019-09-11 17:12

转发学习

懒人打板2019-09-11 08:36

你不不炒股,怎么搞软件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