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看看A股、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估值和盈利情况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3回复:113喜欢:658
上次写了篇《以PE和PB为史,看看当前市场》网页链接,得到的一个主要结论是从中位数PE看市场危险的吓人,而从中位数PB看,市场的估值还凑合。得到了不少反馈,主要包括几点:
1. 各个板块不一样,最好能切分开看,上证50、沪深300、中小板、创业板
2. 2013年后的市场大量并购导致PB看上去还可以
3. 商誉没有考虑在内
4. 净资产收益率、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因子能看到更好

作为一个喜欢数据和逻辑的人,个人也是非常喜欢上面提到的那些建议,感谢这些朋友们的建议。而我也终于是有机会从整体的层面用数据看看A股市场的估值情况,同时将这些不太容易得到的数据向普通投资者展示出来。

首先要给大家表示下抱歉,先前一篇数据里面的加权平均PE和PB使用的是市值加权法,而非(总市值/总利润)、(总市值/总净资产) 加权法,使得我上篇的加权数据实际上是偏高很多的。但总体结论并不受影响,因为加权的相对值是可靠的,另外这里有一篇《以沪深300指数为例验证PE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度》网页链接 @冬日的阳光 验证了股票走势和PE中位数有着最大的关联度,因而从中位数的角度来看估值还是没问题的

先弥补下上篇文章的错误,数据重新计算,截止于2016-08-01。
先来看看沪深所有的加权PE(TTM)以及最低的一些行业数据(因为只能贴图,不能和UI交互,所以丢失了不少信息和趣味,还请读者见谅了)。

实际上,如果单纯的从权重的角度看PE,还是有不少便宜的行业。

再来看看加权PE(TTM)最高的那些行业

这些行业即便是按加权值看,依旧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同样,我们再来看看加权PB(TTM)低位的行业

与常识理解的比较类似,银行和石油天然气垫底,都处于过去十年估值的最底部区域。

我们再看看那些危险的行业高PB行业

高达6倍以上加权PB(TTM),也请读者注意了,估值从来都上不了天。

关于整个A股的PE和PB历史情况,这里再上两张图,好有个整体的感觉。


还是同样的结论:
1. 中位数PE处于历史高位,而加权PE偏低
2. 中位数PB偏高,但还可以接受,而加权PB甚至处于过去10年的33%这样一个分位点
3. 加权值无论PE还是PB都不高,泡沫带有局部性质

我们知道PB=PE*ROE,如果市场PB持续看着还行,但是PE持续高估,那么实际的情况就是ROE的下降。

整体A股的ROE在08年达到最低的10.73%后,09年和10年持续反弹,达到10年的13.29%,随后便开始持续下跌,到2015年只剩下9.35%,可见实体上赚钱确实是越来越困难了。

有人说计算净资产时要考虑商誉的影响,那么让我们看看商誉占净资产的比值情况。

伴随着ROE的持续走低,市场从2010年开始商誉逐渐提升,并从2013年开始加速,到2015年,达到整个市场的2.44%。从整体上看,这个值似乎还不怎么高,所以对整体的影响其实也不大。后面我们会再分板块看看这个值。

ROE=ROA/(1 - 负债率),先来看看负债率情况。

这个就有点意思了,熊市的时候负债率提升,而牛市的时候负债率下降,这个想了很久有点不太理解,不知道哪位朋友可以提供点解释。07年负债率最低83.5%,而到2011年负债率攀升到了85.87%,到2015年有下降到了84.72%。但整体上负债率在3%以内的区间变化,对ROE的影响也不大。

再来看看ROA的情况。

其实前面几个变量没什么大的变化的话,ROA想也想的出来和ROE基本一致,没什么特别。

ROA = 销售净利率 *总资产周转率。我们把A股当成整家上市公司来看看吧,按照杜邦解析方法解析到底。[笑] 先看看销售净利率

A股整体上2007销售净利率达到过最高接近10%,08年金融危机快速下降到7.14%,然后快速回升到2010年的9.01%,此后下降到2012年的7.9%,然后是慢慢攀升2015年8.41%。和2013年开始的小盘股牛市的理解不太一致,市场整体上并没有比以前更赚钱,但也没有更差

当然,结论已经很清晰了,那问题一定是处在总资产周转率上了。

也有点意思,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销售净利润率爆降,但是总资产收益率缺还小幅上升,看样子企业的普遍应对方法是降低利润加大销售力度,回笼资金,准备现金过冬,到09年就彻底萎了,总资产周转率从23.79%下降到09年的19.64%。2010年小V反弹过后,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22.64%下降到15年的16.99%,下降幅度高达5.64%。从现在的角度看2010年更像是回光返照。

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10年过后,资产生钱的能力在逐步下降。当然这个不难猜到是:A股10年前资源股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新经济模式的诞生,使得创业板上天,而资源股持续在地狱边缘徘徊

那么我们再分开看看中小板、创业板、国证50、国证300等指数的情况。看看我们的新兴经济体是否真如传说中的那么牛逼
(注意:
1. 由于数据样本只能获取2010年7月份的详细数据,2010年7月份以前的数据借用2010年七月份的数据,所以在那以前的数据可能会有些偏差。
2.我选取的是国证50和国证300指数,而非上证50和沪深300,这里吐槽一下,上海交易所和上证指数的官网真TM破,连个更新数据都找不到,还相互说可以在对方网站上找到……[怒了]


1. 无论从PE还是PB,加权还是中位数来看,创业板确实是上了天。错了,可以说创业板一直是在天上,历史上处于最低区间20%的加权PE也有42倍,PB也有4.32倍,确实匪夷所思
2. 即便是国证300,看来也还是被平均的厉害。

那么创业板中小板的牛气究竟有何原因呢?先来看看ROE。( 为了避免样本对数据的影响,我们只从2009年开始)

1. 看完这张图估计不少人要吐血了[吐血]过去5年里我们的创业板指数的ROE居然只有在15年才略微超越国证300,连国证50都没有超越,2015年底也只有11.46%
2. 从2013年开始ROE表现良好的居然是中小板,净资产收益率从11.93%上升到12.82%
3.2010年国证50和国证300的ROE好歹还回升了一把,但中小板却一路下掉,难道08年的4万亿只刺激了一下国企,而中小企业没有获益

先别急,我们再像解析公司一样,按杜邦分析法再解析一遍这些指数。先看资产负债率

1. 创业板资产负债率从10年的20%一路攀升到15年的38%。
2. 中小板在2011年达到64%的低点后,也一路缓慢攀升到69%。
3. 国证300和国证50几乎没啥变化,常年接近于90%。(这里说明一下这个吓死人的负债率,因为这里的权重股几乎被银行、保险、地产、证券所把持,银行和保险资产负债率常年在90%以上,而保险和地产也在80%以上……[吐血]

创业板资产负债率攀升不难理解,因为从一个小的基数开始么,总是要加大杠杆的。但为毛先前看到的净资产收益率在下降?


很明显,上市之初的创业板超高的资产收益率解释了其不断下降的净资产收益率,但也不可避免的是这个超高的资产收益率在不停地下降,这也似乎是企业变大后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最后再看看资产周转率和净利润率


1. 中小板这两年ROE的提升得益于销售净利润率的提升以及杠杆的增加来的
2. 而整体上资产收益率这些年无论创业板、中小板还是国证300、国证50都是在走下坡路

最后再看看商誉对净资产的数据:

2015年底创业板商誉占净值的比接近20%!中小板7.14%,国证50和国证300不过还在1%左右停留

这种瞠目结舌的收购行为,确实是让人目瞪口呆。不过高估值带来高收购,这也从侧面验证了PE高估,PB还凑合的的原因,当然如果排除商誉影响,这个PB恐怕也算高估了如果游戏行为反过来呢?

好了,一大堆话和一大堆图,可能很大程度上和部分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搞这些数据,我说“只为心中有杆秤”,这杆秤可以让我做的决定在策略上没有大的问题,这样也就避免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最后说说结论。

先主要谈谈创业板:
1. 从ROE的终极层次来说,创业板并不优于主板或者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后因为大幅募集资金,ROE下降正常,但问题是新开发的项目貌似并不能带来以前那样的收益。这种情况不是特例,而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情况。
2. 创业板的大幅收购,一方面推升了泡沫,另一方面做大的同时却带来了未来潜在的风险,要命的商誉、人员整合、资源整合、市场整合……哪一个不需要实干实干再实干的企业家才能解决?
3. 高达77倍的中位数PE(要注意创业板综指只是覆盖了100家优秀企业,如果全部创业板考虑在内,估计这个数更大),49加权PE(TTM);7.47的加权PB(TTM)以及9.16的中位数PB,创业板是市场未来的一大隐患创业板未来走的路极有可能是:ROA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勉强维持ROE。但整个过程中估值将不可避免的下降

再谈谈中小板:
1. 从过去的环境中看,中小板的路走的非常艰辛,08年金融危机受影响最大,而过后的4万亿似乎又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终于到了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开始缓慢上升,主要得益于销售净利润的提升,也加大了一点杠杆,这证明中小板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在扎扎实实地做转型,至少我们从财务上看到了些积极信号
2. 中小板目前加权PE(TTM)31.78,分位点位于50%;中间PE(TTM)54.54,分为点54%;加权PB(TTM)4.83,分为点位于44%,中间PB(TTM)6.58,分为点位于53.17%。相对于过去10年的数据点来看,不贵也不便宜。未来寄希望于ROE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相对缓慢的下跌,慢慢恢复到常态估值

最后说说主板:
1. 主板被金融裹挟,银行、保险、地产、券商占比较大,这里数据应该说有很大的失真,这里不多做分析了,问问银粉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2. 应该说过去整体而言,大趋势是资产生钱的能力在减弱,表现是ROA在不停地下降,也就是说仅仅靠过去占据上游资源就天天数钱的情况一去不返,对应的是需要转型和改革。2010年过后的资源价格暴跌,带来的被动型的改革,现在看上去可谓难得的机会,否则那些高高在上的资源型国企会占据更多资源,也更加没有改革的动力
3. 应该说主板还是有些机会的,当然机会在于那些能够转型成功,树立新的组织架构,提升硬实力,提升效率的企业。当前的低估值会变成未来获取高收益的好机会,这个就看个人能力了。

(注:个人已经对数据做了很多验证,以确保不会在算法上出错,如果以上数据有值得怀疑的地方,还望指出来,我会尽快查明,并且一旦找到错误,马上更正。另外,以上分析仅属于个人意见,不做投资建议。)

全部讨论

2017-04-15 15:22

请问老师,这些数据是哪里查到的?

2016-10-08 11:33

只要ROE开始回升,主板还是有机会的。

2016-08-26 15:14

讨论已被 b_ing 删除

2016-08-14 23:41

非常棒,分析得真好!我没看懂,存下来慢慢研究。数据分析

2016-08-13 18:52

2016-08-11 15:03

分析的有道理

2016-08-09 15:57

2016-08-09 15:37


很佩服专业精神,但其实对于全市场估值,基本上毛估估,简单的拿中证的历年数据对比一下,就能简单的得出类似的结论。
当然,学问以及精细的分析又是另外一回事。

2016-08-08 23:13

争取看懂

2016-08-08 16:36

牛市融资方便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自然会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