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确实是一个有点奇迹的存在,默默无闻的在赚钱。
这也侧面说明专注做一件事(100%正品+折扣),虽然规模做不大,但占有一席之地后,每股含金量丝毫不受影响。
大是个面子,对股东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事投资回报率。
拼多多这次炸店事情发生后,增加了联系ceo,公司口号从多实惠多乐趣变成了多实惠好服务,这应该代表公司从快速增长的阶段进入到质量经营的阶段了,根据pr文可以看到新ceo做的几件事情,刀具购买限制、盗版书籍打压、仅退款、资源倾向优质商家和商品,这些都代表企业进入新的运营时代,要开始向商家和消费者方面话费更多的精力去处理一些不好的事情了,我理解这可能代表拼多多的单价可能要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当年淘宝向天猫转变的过程。拼多多在转变过程有个好处,就是价格上有天猫、京东、抖快这些对手在,价格上估计整体上还是会牢牢的把握住比竞品低的底线要求,也就是多实惠。并且因为三年疫情,以及大量的失业,经济恢复较慢的情况下,对拼多多新阶段发展来说,有很好的机遇,拼多多这次财报与竞争对手相比,应该就是明显的收益于此了。拼多多专注于电商平台,不干其他的,专注于消费者导向,国内下一个阶段有立马抓住国际通胀机会拓展海外,打发还是以前多实惠多乐趣一套(多乐趣就是那种各种小套路),员工才1.2万(最新季度没看),买菜业务也是发展的很不错,这个团队太猛了,京东简直就是渣渣。不放心的地方,就是这个团队很多不按套路出牌,有些风险,比如以前的砍一刀算法问题,最近的隐私问题、炸店问题,仅退款的一些不合理问题等等,上海有个部门出的拼多多投诉量也是不小侧面反馈拼多多问题还是不小的。整体上这是一个很牛的团队,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发展速度依然匪夷所思。
在电商行业,还有个奇迹般的企业,那就是唯品会,在这么多强大的竞争对手下,这些年来竟然发展的顺风顺水的,以前以为早就该没了的,结果完全不是,无论是电商行业以前的一些对手,比如蘑菇街、腾讯的那个电商(忘记名字了)等,还是中概行业的一些较小的公司,比如陌陌、yy等,这些同行都越来越困难,而唯品会却越活越滋润,真乃奇迹也,就像隐形的冠军一样。管理层在线上品牌折扣这个细分领域做到了专注,持续的耕耘,记得以前好像还有快递业务卖给了顺丰吧?最近这些年的回购也非常的猛。让我想起了老巴总念叨的喜诗糖果了。
$拼多多(PDD)$ $阿里巴巴(BABA)$ $唯品会(VIPS)$
唯品会确实是一个有点奇迹的存在,默默无闻的在赚钱。
这也侧面说明专注做一件事(100%正品+折扣),虽然规模做不大,但占有一席之地后,每股含金量丝毫不受影响。
大是个面子,对股东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事投资回报率。
,2018年那会阿里流行说我们不会再回到1元、几元包邮的时代,他们(拼多多)看自己是小阿里,我们觉得就是聚划算的放大版。转眼四、五年就过去了,消费习惯两年就能养成了,谁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消费者就选择谁,拼多多还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百亿生态”就很不错,TEMU也值得期待。
阿里的错误,根本上是对供需的判断有问题,供给过剩就是要无脑舔消费者。这种问题在网约车领域就特别明显,因为网约车领域供需变化比较快,一旦转变不够快,份额就蹭蹭掉。对于第二名来说,供给过剩是天堂模式,因为只需要搞定需求端就好了,所以像抖音、拼多多这些搞定了需求端的自然就势如破竹。这些成功,本质和滴滴国际化在拉美的成功是一样,阿里不过是犯了 Uber 在拉美一样的错误。
他们两都卷不死拼多多,反而会把自己卷死,原因有几个,一个是像阿里规模大,肯容易把自己和商家卷的惨,当然实际上他们控制了量,这一控制了销售的量,那就有点不厚道了,另外阿里和京东员工多,效率没拼多多高,同样经营,这两需要话费更多的人均经营成本,第三就是京东本身赚钱就不多,在亏损玩儿,先把自己给玩没了,当然实际上有规模控制,实际上也就是小打小闹,因此他们的百亿补贴都灭不了拼多多,反而让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更知名了,实际上阿里几年前就搞补贴了,现在拼多多都赚钱这么厉害了,用户这么多了,价格是几个平台(包含抖快)里头整体价格最低的,他们拿什么跟拼多多去竞争低价呀?拼多多专注于电商,没有其他太多需要亏损支撑的业务(买菜和temu目前都有控制整体亏损规模)员工少,经营成本低,而阿里和京东就不一样了,即使阿里和京东很多都拆了,已经是不可能卷死拼多多了,只能说如果尽量的减少自身份额的丢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