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后建立的疫情报告制度,一直运行良好,结果偏偏新冠时不好用了。落实制度始终是人,建设硬件当然必要,但制度跟不上还会重复历史
我记得他的《分析与思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本书中都有提过这个观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书中谈到的传统基建与医疗基建的GDP转化率的对比:传统基建因为周期长,所以计入当期GDP增长的比例很低,而医疗基建有相当大一部分可以计入当期GDP。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想搞政绩,医疗投入其实是很划算的。既没有把钱浪费在传统基建上,也补齐了城市医疗短板,还增强了城市抵御医疗风险的能力,更增进了老板姓的医疗体验,最重要的是GDP提升明显。
我比较关注公考,这两年四川各地事业单位中的招聘中,医疗系统的岗位要占很大一部分,不知道是不是黄市长思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