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2023:营收突破450亿美元,中国420亿元人民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4

▎Armstrong

2024年2月7日,阿斯利康发布2023年财报,全年营收458.11亿美元,同比增长6%。去除新冠产品,2023年营收45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5%。

阿斯利康成功达成2014年设定的目标:2023年营收突破450亿美元。

阿斯利康在所有5个治疗领域板块都实现了显著增长,只有抗病毒领域因为新冠影响有所下滑,除去新冠产品影响,抗病毒领域由于RSV抗体等的表现也实现了显著增长。从地域上看,新冠占到其新兴市场一半的体量,2023年营收58.76亿美元,约合420亿元人民币。

阿斯利康在新技术方面积极布局,夯实了创新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产品来看,奥希替尼2023年销售额57.99亿美元,同比增长9%;PD-L1抗体Imfinzi销售额42.37亿美元,同比增长55%;BTK抑制剂Calquence销售额25.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Enhertu全球销售额23.74亿美元,阿斯利康计入营收2.61亿美元;SGLT2抑制剂Farxiga销售额5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9%;罗沙司它销售额2.71亿美元;IL-5R抗体Fasenra销售额1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RSV中和抗体1.06亿美元,赛诺菲计入5.9亿美元,合计7亿美元;二代C5抗体Ultomiris销售额29.65亿美元,同比增长52%。

总结

阿斯利康经过十年积极布局,五大治疗领域全面爆发,营收突破450亿美元。其中收购Alexion这一交易也被证明是具有远见的,罕见病业务2023年贡献了77.64亿美元营收,新一代C5抗体成功接棒,两款产品合计贡献60亿美元销售额。如今看来,Alexion管线营收规模仅稍逊于Vertex,且具有同样良好的增长性。

阿斯利康也是在中国商业化最为成功的MNC,同时积极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引进创新产品,包括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引进和铂医药Claudin18.2/CD3双抗、引进康诺亚/乐普生物Claudin18.2 ADC、引进诚益生物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安锐生物EGFR L858R抑制剂等。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GPRC5D靶点全梳理;

CD40靶点全梳理

CD47靶点全梳理;

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

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

Claudin 6靶点全梳理;

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

靶点冷暖,行业自知;

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

被炮轰的“me too”;

佐剂百年史

胰岛素百年传奇;

CUSBEA:风雨四十载;

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

中国双抗竞争格局;

中国ADC竞争格局;

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

中国ADC技术全梳理;

Ambrx技术全梳理;

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

Immune-Onc技术全梳理;

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

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

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

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

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

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

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

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

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

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

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

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

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

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

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

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

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

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

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

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

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

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

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

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

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

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

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

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

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

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

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

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

Momenta技术全梳理

NGM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

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

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

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百奥泰技术全梳理

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全部讨论

02-08 18:14

七分之一。不如中国gdp 的全球占比。这还是家深耕中国本地市场的公司。外企节节败退,守不住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