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们在雪球上挂的产品底层子基金均是虚拟估值【即已经扣除了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母基金收费较低。另外子基金费用是没有渠道费用的机构费率。
机构管理人相比个人,除了研究深度以外,另外不同点在于:机构除了覆盖管理人数量更多外,覆盖策略类型也更广泛,包括高频套利类策略、期权类策略、T+0类策略等等,个人投资者很难覆盖到。这些策略与主流策略特征不同,且具有一定的低相关性,放到组合中能够提升夏普;
但是个人自己做组合也有好处,能够完全根据自己的收益风险预期定制产品。
其实可以把自己的组合表现与相似定位的FOF产品做对比,如果自己做,结合自己的预期,效果显著更好,那当然可以自己做组合;如果差不多或者跑输,那还不如把配置交给FOF管理人,自己去享受生活。
以人为梯、逐梦自由 ——我的私募投资之路 前几天应 @雪球创作者中心 邀请,要我写写 #我的私募投资经历# 。周末闲暇,刚好回顾一下,顺便整理下自己私募投资思路,并抛砖引玉分享给同道球友,以求切磋斧正。 1))投资初衷 我2007年入市,如果十四年不算短,那我也是一个股市老韭菜了。一如股市...
费用上,现在大部分FOF底层都是虚拟净值估值,也就是说FOF层面展示的净值是底层扣减业绩报酬后的。大部分情况下,看FOF费后收益做比较时,只需要减去FOF层面的业绩报酬即可。不过早期的一些产品有可能是非虚拟净值法估值,可能造成一定偏差。这个需要提前确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