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选择了郭鹤年(一)——糖王之役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各地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光景:人们提着油瓶,走上几里路,来到粮油店门口,排起长队,打上几斤过日子的散装油。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生活消费品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

而这一阶段中国市面上充斥的是杂质多、油烟大、卫生安全无保障的散装食用油,符合卫生标准的小包装食用油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金龙鱼品牌横空出世,在中国市场率先开始了小包装食用油的生产,面市的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油就是非转基因产品,既满足老百姓的口味需求,又确保安全卫生,显著提高了百姓的生活品质,将中国人从食用散装油带入了食用小包装精炼油的时代 。

在华人眼中,一直将金龙鱼看做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这条充满幸运、高贵的"金龙鱼"从深圳南海出发,游进了千家万户中国家庭的餐桌,引发了厨房革命 。

2020年10月15日,金龙鱼在大A股市场创业板开启交易,短短1个月时间,截至11月17日,金龙鱼的价格已经从44元涨到74元,市值增长近1500亿,成功跻身创业板前列。


金龙鱼的背后是谁,而他又是从何而来?现在价格贵不贵?

这一次,我们将分期推出这名华商的智慧与韬略,和大家一起品尝金龙鱼背后的故事。

时间选择了郭鹤年


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新山的一个华商家庭。

他的父亲郭钦鉴祖籍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曾任新山宽柔中学董事长和福建会馆主席、新山中华公会理事,被柔佛苏丹封为准拿督衔。

1920年,郭钦鉴与来自家乡福州的郑格如结婚,先后生下了3个儿子。郭鹤年生于1923年10月,行三,上有两个哥哥郭鹤举和郭鹤麟。当时郭家已成为当地小富,因此有能力供养子女读书。郭鹤年兄弟三人都毕业于新山英文学校及著名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良好的教育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父母对郭鹤年影响非常大,华商韬略曾发展文章报道说: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是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

郑女士对家族生意不管不学,却自幼劝告孩子要有商业道德,不要崇拜物质。在世时,她曾在铁板上刻下"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的金玉良言。郭鹤年非常孝顺母亲,说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而将郭鹤年引入商道的父亲也对他有着至深影响。

"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郭鹤年说。

不仅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父亲也以自己的言行对儿子们进行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理念,事业有成之后,郭钦鉴和他的兄弟们热心办学,为华人发展出力献策。

日本侵略中国之后,郭钦鉴更出任新山华侨筹赈委员会主任,和家族成员积极筹款,支援祖国。


1947年,24岁的郭鹤年只身赴新加坡,以10万元马币作资本,创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力务克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次年,郭父去世,郭鹤年返回马来亚新山,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于1949年正式成立。

入股者除郑格如、郭鹤举、郭鹤年外,还有郭鹤青、郭鹤尧(郭钦端长子)、郭鹤景(郭钦仁长子)、郭鹤新及郭鹤瑞(郭钦宝之子)等堂兄弟。该公司联合郭家兄弟的资产,继承了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

由于郭鹤年才识出众,被推举为公司的董事主席。

1952年,由于二哥郭鹤麟参与马共游击队而被当时的英殖民政府杀害,郭家受到当局的监视。

在这种情况下,郭鹤年到英国暂住和考察。他悉习研究了企业经营的方法和国际贸易知识,尤其对蔗糖买卖、经营作了深入的研究,深受启发。

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

郭鹤年敏锐地看到,随着英国传统经济势力的消退,马来亚国内消费品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真空。马来西亚政府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走上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郭鹤年毅然于1959年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在槟城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炼糖厂,即马来亚糖厂。

他从泰国购入粗糖,在自己的糖厂加工后运销到各地,并通过设在香港的商品经纪公司销往中国。他还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在短短几年内,他就控制了马来西亚的蔗糖业,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并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为了彻底改变马来西亚糖业依赖进口的落后面貌,1968年,郭鹤年向马来西亚政府租借位于玻璃市州约1.44万英亩的土地,开垦为种植园,种植甘蔗,并成立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从事蔗糖的种植和提炼。

马来西亚虽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适合甘蔗生长,但却主要种植稻米、胡椒、可可、烟草、腰果等经济作物,很少种植甘蔗。

因此可以说,郭鹤年开创了马来西亚大规模种植甘蔗的先河。

随着甘蔗面积的扩大,郭鹤年糖厂的产量迅速增长,使马来西亚迈出了糖业自给的第一步。
1970年,他抢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投巨资于白糖期货贸易。随着糖价的上涨,他一举购进60万马元,震惊了国际糖交易市场。

郭鹤年的郭氏兄弟公司不但掌握了大马糖业市场的80%,而且通过多边贸易,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约占当时国际糖业市场的20%。

年仅40出头的郭鹤年,又登上了 "亚洲糖王"的宝座。

一战成名

1973年4月,正值国际冷战期间,一通来自中国的神秘电话,让 “亚洲糖王”郭鹤年陷入了一场不可告人的商业行动中。

中国外经贸部所属的华润公司找到他,告诉他国家现在很紧张,大量缺糖,而且钱也比较缺,希望他帮忙,低价从国际市场买30万吨的糖,同时也买一些期货在行情波动时进行套利。

在世人传统的印象中,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几乎可以说是商人的身份特征。但是,郭鹤年永远记得自己是中国魂,为了助力国家发展,他甘愿将自己的生意冻结起来,专门用一两月时间来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

虽然郭鹤年当时已是世界顶尖的食糖贸易商,但即使他愿意低价,手上也没有这么多货可以卖给国家。

30万吨的糖,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中国买糖的消息走漏风声,会让国际糖价上涨20%到25%!

为了打赢这场商战,精明的郭鹤年制定了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正是因此,这个生意必须绝密进行。

要在绝密中买够30万吨现货,还要同时买期货,这是相当高难度的事情,但听到是国家需要,而且这么信任他,郭鹤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个忙我一定帮,但我们都得非常之抓紧,要想得快,做得快。”郭鹤年还同时承诺,将把自己的生意冻结起来,专门用一两月时间来替国家做这个事。

为了避免刺激国际市场砂糖价格的上涨,他先和负责此项目的工作人员奔赴伦敦,在伦敦砂糖交易所购买了26 万吨期货,平均每吨 82 英镑。

紧接着,郭鹤年使用了一招“声东击西”的战术。

在日内瓦的郭鹤年,一边和国际同行推杯换盏、觥筹交错、“虚情假意”,一边抓紧部署和跟进着巴西的行动,“每一天都很紧张,过得提心吊胆”。

巴西行动的关键期,一位英国商人还吓了郭鹤年一大跳。“他把我拉到一边,很神秘地和我讲:你知道吗?最近巴西很奇怪,两三个从来没见过的、很年轻的亚洲人,天天在糖区进出,好像有大事要发生。”

郭鹤年一阵心惊,装着很诧异也很重视的样子和对方说:“是吗?你还有什么行情、什么消息,一定要告诉我啊。”转身,则是一脑门子冷汗。

“可见他们的情报好厉害。”

▲郭鹤年(左)与当年买糖的助手

第二天,巴西的年轻人给郭鹤年传来了好消息。“大会上,有人正演讲,广播传出一个声音,叫Robert Kuok,我的英文名,说有国际电话找。”

郭鹤年赶紧接了这个电话:“巴西的同事告诉说,我们有一点进展了。我说,你要快啊,要飞快啊。不然,消息出来要爆啊,而且这边已经知道一些苗头了。”

四天后,郭鹤年大获全胜了。

一战下来,他不但成功用低价为中国解决了30万吨食糖,还通过期货市场为中国赚了500万美金。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有数据显示,197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8100万美元。郭鹤年一战为中国赢来的500万美金,一下超过举国的外汇储备,绝对是雪中送炭。

但作为国际大糖商的郭鹤年,却没从这么大的行情中赚到一分钱,相反还丢掉两个月的生意。

“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挣钱。”郭鹤年说:“但我不能那么做。因为这样就是对中国的不忠。这样说,可能太隆重。我的原则是,即使一个普通的生意,你答应了人家,也不应该跑两匹马。”

心路历程

2011年8月郭鹤年接受中国央视《对话》访谈,以下是部分对话:

当年您为什么那么绝决地提出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炼糖业?

郭鹤年:食品方面除了大米、小麦,差不多砂糖是一个很重要的。小孩子,一两岁的,小孩子哭的晚上,你给他一点糖他就安安静静了,所以价钱可以抢的很高的,不然父母亲第二天没有精神去工作了。所以我就觉得这个生意真正可以做,就是讲市场最存在的,市场最容易的,不是卖好像化工品,石油化工的制成品,那种有时候有人要,有时候没有人要,那时候还没有到电脑电器的时代,所以简简单单的生意,最聪明的办法来抓便宜的原糖就可以发财。

您做糖都一帆风顺吗,还是当中遇到过大的困难?

郭鹤年:大多部分是很顺利,但是1963年,我胆量太大,我记得好像是五六月份,我就把现货抓了十几二十万吨,也到期货市场,我本来以为看得准,市场会涨,会赚大钱,想不到七八月份,它不但没有稳定站住,还大下降,假如资力不够的话就破产了,当时也没有办法补救这种危局。8月底,一个很凶的台风打到古巴,古巴的甘蔗园、砂糖业遭到大破坏,国际市场的糖价一直上涨,这没有想到,好像是老天要帮我的,可能时机方面有一点特别吧。

做生意更多的是要靠我们的智慧,还是更多的要靠运气?

郭鹤年:肯定90%以上要靠自己的勤奋,靠自己的头脑和智慧,要不断地搜集信息,研究各方面,供求问题,生产消费问题,运输问题,有的船载糖要五六个周,所以一个国家如果缺糖,你不能等一个多月。看清楚以后,马要跑得快,因为别人也会像你一样看。

你在糖这个领域战胜那么多对手,你靠什么?

郭鹤年:我那时候比较年轻,满口英语,那些商人在伦敦在纽约都是用英语的,他觉得很奇怪,一个中国人又年轻,英文讲得这么好,所以我很容易上他的门口,经常每天白天在他们的办公楼跑五六家,这家跑完再跑到ABCDE家,晚上就请一家出去吃饭,在吃饭过程中把他脑中的看法都拿出来,拿出来以后回去再研究一点,写电报回去新加坡,睡觉的时候差不多要半夜一点了。我相信比我聪明的对手有好多,但是有的人聪明,他的夜生活比较乱,等到第二天可能我不会睡觉,他们也会睡觉,所以我马就跑得快,大概是这样。

每一种生意都有危险,但是假如有危险你就怕,就走开,假如还有别的更好机会,那走开也不是问题,就抓第二个机会,但是假如每一次都胆量太小,那就永远是穷人了。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有胆量,但是胆量要对生意,不要用胆量对人。

1973年,中国政府请您帮忙,您是如何帮中国买糖的?

郭鹤年:我到香港之后就约了这两位华润集团,就是国家那时候叫外贸部,现在叫做商务部,里面的两位高级经理、中高干,他们一坐下来就讲,国家现在很缺糖,同时钱也比较缺,这种困难要想和我商量一下,我就问需要多少糖,我记得好像30万吨左右,那时候30万吨是比较大批的货,等于现在贸易差不多100多万吨。他讲也有砂糖的期货,这个消息一出去会震动国际市场,也要求我帮他们搞一些期货,这种消息一出去,糖价在我本人的估计会跳20%-25%,一个食品价格能跳20%-25%,是很凶的,不是一般的。我就讲你们既然这么信任我,我一定要帮,那种的环境,所有事情想得快做得快。

所以我就对二位讲,我只能够把我的营业的账口冻结起来,我会五六个周之内,专门替国家做事情。我讲这个事情,我随时要回去新加坡,我会派人去巴西,只有巴西有这一批货,别的国家没有什么货。再过两三个周,在日内瓦有一个国际糖的会议,我就特地去报名,就是在那边天天跑来跑去,有人想(可能是)我去巴西买糖,(但是)看我在瑞士,(就会认为)那不是我,大概是别人,我是用这种的想法,去保护我们的队伍去巴西买糖。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和巴西做过出口糖的生意,那时候不像今天,巴西的砂糖进出口是官方控制的。

我在日内瓦的时候,我的英国商人朋友走过来讲,你知道吗,最近巴西很奇怪,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日本人,年轻的有两三个天天在糖区,我说是吗。第二天大会有人演讲,突然间一个声音讲,国际电话找RobertKuok(我的英文名),就是巴西我的同事打来的,他讲我们有一点进展了,我讲你不但要进展,要快,这边开始有震动了,不然的话这个事情就会爆出来,我那边还做期货,还没做得够,我讲你要快,我去加快多买一些期货。然后再过了三四天,他们就签了合同,我之后那几天在英国期货市场,纽约期货市场,连巴黎白砂糖的期货也抓,他们签完过了几天全世界知道了,市场一直涨,一开始涨我就脱掉了,因为你没有办法到高峰全部卖完,所以一路一路脱,一路一路卖,然后就赚了一些钱,四五百万美元左右,同时巴西一听是中国买,给的优惠的价钱,要做朋友的态度。

当时你知道中国希望购买30万吨白糖,你在帮中国买糖的同时,自己的公司也加入其中,也来做一笔生意,不是可以挣得更多吗?

郭鹤年:那没有办法加嘛,这是不忠对中国,这句话太隆重,就好像你答应了一个客户,你不能跑两只马。

对当时的中国而言,这是不是一份特别厚重的礼物?

郭鹤年:我也没什么特别感觉,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赚多少是看市场的涨跌。

让你成为“糖王”的这段日子,你自己总结一下,能够成就这么一大番事业,主要靠什么?

郭鹤年:一定要专一,不能花心。

回忆这一段在国际糖业市场打拼的经历,郭鹤年曾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表示,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他通向世界的重要法宝。

他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善他的沟通技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靠近他。

"因为早期在华文和英文学校的学习背景,郭鹤年不仅同时具备了英文和华文的沟通能力,还和很多马来西亚日后的政界要人成为了好友,这些都非常有利地支持了他其后事业的发展。

 $金龙鱼(SZ300999)$   #金龙鱼估值1400亿贵不贵#   $创业板指(SZ399006)$   #食品股全线大涨多股创新高#    #消费股投资指南#   

全部讨论

2020-11-18 07:34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