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5喜欢:48
$中芯国际(00981)$   关于赵伟国的文章  。 紫光有中芯9%的股份。


2015年的冬天,台湾半导体產业界有些紧张。台湾「行政院」官员曾邀请台湾半导体业界数位领军人物一起午餐,商讨如何应对大陆「红色產业链」入侵。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赵伟国是其中的焦点话题。

行将年满49岁的赵伟国是紫光集团董事长。

2015年10月,赵伟国去了一趟台湾,敲定入股台湾第三大封测厂力成的交易;之后又频频出手,投135亿元揽下台湾第二大封测厂硅品及第四大封测厂南茂。

对於赵伟国入台投资,台湾產业界三大台柱——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各自发声。其中,蔡明介积极回应赵伟国提出的「合纵连横」假设,使联发科股价应声而涨;郭台铭则言辞犀利,直指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机者。

尽管外界褒贬不一,但全球科技界有越来越多双眼睛注意到了赵伟国,揣测紫光的下一步动作。他的每一次投资,每一场演讲,甚至一举一动,市场都有反应。

因為赵伟国实在是来势兇猛!

短短一年时间,赵伟国坐镇北京,西进美国,南入台湾,带领紫光集团接二连三地并购、入股,落棋狠準,出手果决,节奏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就像凭空杀出来的一只猛虎,在中国乃至全球產业界、资本界翻搅出巨大浪花。

据财新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赵伟国一手主导的股权投资交易至少有11起,涉及资金高达600亿元以上。其交易标的之热、运作资本之大,使其迅速被许多经验丰富的竞争者视為对手。一位颇有实力的小米投资人半开玩笑地对财新记者说:「我们做了90分,好不容易才赚那麼点钱,跟赵伟国相比,我们简直是傻瓜。」

过去六年多,紫光集团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规模。

2009年6月,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出任总经理。彼时的紫光集团,手握上市公司紫光古汉(000590.SZ)和20多家子公司,但经济效益不佳,资產规模约13亿元,净资產只有2亿元,收入只有3亿元。

六年半之后,赵伟国站在2015中国信息產业经济年会的舞台上宣布,截至2015年年底,紫光集团的资產规模约為1000亿元,合併净资產约為350亿元,收入约為500亿元,税后总利润约為40亿元;2016年预计紫光集团资產规模达到2000亿元,收入800亿-1000亿元,税后总利润达到100亿元,旗下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将达到4000亿-5000亿元。

近百倍的扩张,都是并购而来。

投资界试图向赵伟国学习撬动资本,產业界则希望看清赵伟国的布局。但循跡追索,2013年以前的赵伟国和他背后的紫光集团,却在舞台大幕背后模糊成一道剪影,偶尔被人提及也是轻描淡写地寥寥几句,「紫光?是那个卖保健品的公司吧?」这与紫光集团现在的关键词「半导体」完全脱节。

赵伟国终於等到了属於他的机会。在半导体產业链条从西向东转移的大势中,在中国政府鼓励集成电路產业发展的政策风口,在A股对高科技企业的巨大估值优势支持下,赵伟国把所有资源用到极致:

——强调「绝对忠诚」的态度,把自己与清华大学紧紧绑在一起。

——果断拿下看中的「好东西」,就是细分行业全球排名前三最差也要至少前五的企业,至於是哪个细分行业并不是十分重要;价格也不用太计较,只要A股市场的下家还在。

——有一条通向A股市场的快车道至為关键,清华校產体系新近将紫光股份和同方国芯腾挪到紫光旗下,与赵伟国发起震动市场的多起天量定向增发计划相同步。

「一切只為做大事」,在财新记者的专访中,赵伟国说。

撬动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进入紫光集团的头三年,市场几乎听不到赵伟国的声音。彼时,赵伟国要梳理紫光集团的既有资產,要解决上市公司紫光古汉的内外纠纷,要寻找新的业务。现在,赵伟国已不太愿意详谈那段艰难时期。财新记者了解到,这段岁月持续到2011年前后,紫光集团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消化殆尽,有了利润。

缓过劲儿后,赵伟国开始思考紫光集团到底要怎麼发展。正如事态后来的发展所证明的那样,并购这条路最快。

收购什麼?

赵伟国一开始并没有思路。他描述自己,「像女人逛街一样」,瀏览国内外财经网站,试图在刷刷流过的海量信息中抓住一丝光亮。

201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大约凌晨12点到1点的样子,赵伟国看到展讯通信(NASDAQ:SPRD)。

「那一瞬间,我知道展讯是可以收购的。」

五条理由。

在交谈中,赵伟国习惯用到「有几点」「几个方面」,似乎通过这些序列词可以更好地理顺思路。他有自成体系的逻辑,不习惯被别人打断,即使被打断,他很快会调整回原来的话题。

赵伟国边想边说:一是展讯的大股东待了八年了,股东有退出要求;二是展讯的创始人已经离开公司,一般而言,创始人还在的公司很难被收购;三是展讯管理层持股比例很低;四是展讯只有十几倍的PE,比国内市场一般的PE低得多;最重要的是,智慧型手机还在增长。

「我认為人一生有两件东西是离开不了的,那就是手机和内裤。」他说。

展讯2001年成立於上海,主要生產手机晶片,在全球IC业界排名第14位,国内排名前三,其中手机基带晶片全球出货量第三。

赵伟国很早就知道展讯。他在清华大学上学时的两个师兄武平、陈大同是展讯的创始人。不过,直到有意收购展讯,赵伟国才想起曾经的渊源,而武平、陈大同早在2010年前后就离开了展讯,赵伟国需要找到更合适的人来牵线搭桥。

「2012年秋天到2013年5月,我一直在找这个人。最后找到了一个清华校友,他和展讯现任CEO李力游私交不错。2013年6月初,经他引荐,我见到了李力游。见了一面,我们就谈成了。」赵伟国说,「这就是為什麼商场如战场,并购是最接近战场的一部分,你必须找对人。」

2013年6月,展讯已经走出了最低谷。作為中国為数不多的手机晶片平台级公司,展讯2007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受金融危机、业绩下滑等诸多因素影响,2008年11月,其股价下挫至歷史最低位0.67美元。之后,李力游取代武平成為展讯的新掌门。展讯发展开始向好,2013年二季度做到营收2.778亿美元,同比增长60.5%;净利润达到3480万美元,同比增长66.2%。

展讯走上坡路之际,赵伟国打动了李力游。「价格是主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管理层愿意接受我们,愿意和我们合作。」赵伟国说,在退市之前,展讯的多数股东是美国的共同基金,它们关注的是分红和股价。按照美国《证券法》,研发不可以资本化,為研发投的每一块钱都会吃掉它的当期利润,对分红、股价產生很大压力。一旦利润下降,董事会就会给管理层压力,甚至调整管理层,这种情况下管理层缺乏安全感,也无法执行长期战略。

「李力游经常提到,展讯根在中国、成长在中国、发展也在中国。他应该早就有从纳斯达克回归中国的想法。」一位半导体业内人士说,「恰好,在4G来临之际,赵伟国找到李力游,给了李力游更大的施展空间,使其能够在研发和市场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抓住即将到来的4G机会。」

有李力游支持,交易进展很快。2013年6月20日,紫光集团向展讯发出私有化要约。7月12日,展讯与紫光集团达成私有化协议,紫光集团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31美元的价格收购展讯所有股份,交易总价约17.8亿美元。期间有美国公司开出了高价收购要约,被展讯管理层拒绝。

赵伟国亦称,收购展讯没有竞争对手,「确实有人想找展讯谈,但展讯压根就不谈」。

展讯收购进展顺利,赵伟国又瞄上了其对手锐迪科微电子(NASDAQ:RDA)。锐迪科同样位於上海,比展讯晚三年成立,也是国内三大晶片设计製造商之一,2010年1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3年11月11日,紫光集团与锐迪科达成私有化协议,紫光集团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18.5美元的价格收购锐迪科,交易总额约9.07亿美元。彼时,上海国资委旗下的浦东科投已经拿到发改委「小路条」,赵伟国绕道海外成立紫光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利用境外资金顺利「抢」到锐迪科。

上述半导体业内人士分析,若展讯与锐迪科在低端市场激烈竞争,在追赶高通、联发科的道路上难免分散精力。先收展讯再收锐迪科,紫光集团实际上坐稳了中国手机晶片公司第一把交椅。

一直在移动晶片领域不甚得意的英特尔闻风而来。

紫光集团内部人士回忆,2014年4月,英特尔CEO 科再奇(Brian Krzanich)造访清华科技园,在会谈中突然提出要收购展讯,还给出了报价。

赵伟国回到,等收购完锐迪科再谈。

到8月份科再奇再次来清华科技园,就已经决定要入股,后续就是敲定投资比例、额度及基本条款的事情了。

2014年9月26日,英特尔宣布斥资90亿元人民币(约合15亿美元),获得紫光集团旗下北京展锐20%的股权。北京展锐是展讯、锐迪科的控股公司。这意味著,不到一年时间,展讯、锐迪科整体估值达到75亿美元,较紫光集团26.87亿美元的收购总价溢价279%。

赵伟国初战得手。

「这两笔交易做得漂亮。它就像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一位香港证券市场人士分析。

两笔交易的成功,也為清华体系、紫光集团和赵伟国巩固了地位,得到来自清华大学高层的更多支持;在市场上,投资人自然围拢过来,愿意跟著他玩;在政府层面,展讯、锐迪科的收购,正踩在国家做大做强半导体產业的风口上,相关部门乐见其成,赵伟国也积累了相关的政府资源;在產业层面,紫光集团通过展讯、锐迪科甚至英特尔延伸了自己的產业触觉,能够获得更多的项目机会。

2015年2月14日,国家集成电路產业投资基金(俗称国家大基金)宣布将会向北京展锐投资1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亦宣布提供200亿元综合授信。

旋风式扩张

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之后,赵伟国的触角向四面伸开。2015年,赵伟国一刻也没有閒著,在全球资本市场频频出手,截至目前已与九家公司敲定股权交易,涉及金额超过600亿元。

这还只是明面上达成的交易,谁都不知道赵伟国到底和多少家企业洽谈过收购或入股,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突然又会公布一单新的交易,譬如美国存储巨头美光(Micron,NASDAQ:MU)。尽管美光一再声称没有收到紫光集团的收购要约,但据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紫光集团确实和美光谈过。紫光集团内部人士也透露:「和美光的事情,不会是空穴来风,但它终究是风。」

已经达成的股权交易裡,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买入华三51%的股权,是赵伟国的另一个得意之作。

华三(H3C)最初是华為為对抗思科联手3com成立的公司,专注於交换机和企业级路由器市场。2006年,3com出资18.8亿元人民币,收购华為持有的华三49%股权,将华三变成3com的全资子公司。之后的2009年,惠普又以27亿美元收购3com,华三随之变成惠普的全资子公司。

尽管几易其主,华三一直保持著独立经营,在企业级路由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在资本市场,华三也是公认的优质资產。2014年,惠普出售华三股权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来诸多资本登门。

2014年10月,各路买家开始与惠普接洽时,赵伟国也注意到了华三项目,但他当时并没有动买入的心思,反而将这个项目推荐给了另一家中国公司。「锐迪科的收购是在7月中旬结束,9月底我刚刚和英特尔谈成90亿元的投资,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讲,更準确地说,从心理上来讲,我没有做好再开展一场收购战的準备。」赵伟国说。

令赵伟国意外的是,直到2014年12月,惠普仍在為华三寻找合适的买家。赵国伟对竞购对手做了一番了解、权衡自身优劣势之后,决定出手。

一位参与交易的投资人告诉财新记者,赵伟国之后,厚朴资本也与惠普进行过沟通,甚至由重庆政府牵线搭桥直接向惠普CEO惠特曼发出了投资请求。此前惠普已经将多家公司纳入视野,包括中国信息通信领域的航母级公司中国电子,以及拿到了「小路条」的央企二级机构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这些竞争对手实力雄厚。

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在最初设计的股权转让方案裡,惠普希望将51%的华三股权分拆卖给几家中国公司。如此安排,惠普既能保证对华三的话语权,又能在中国重视信息安全的大环境下给华三一个合适的身份。但这是中国买家和中国政府都不能接受的,也是惠普迟迟未能卖出华三股权的原因之一。

赵伟国分析,惠普保留华三49%股权而不是全卖,心态是嫁女儿。揣摩透惠普的心思之后,赵国伟逐条列出紫光的优势:一是国有身份,紫光是国有控股企业,控股华三能够获得中国政府和大客户对华三的身份认可;二是市场机制,紫光的市场化机制有利於与惠普更好的沟通,且英特尔即将成為展讯的股东,表明紫光有和大型国际企业合作的经验;三是高校资源,惠普的两个创始人都是史丹佛大学毕业,惠普对和大学的合作非常熟悉,甚至怀有某种天然的情感;四是紫光提出了对华三团队的股权激励计划,可能是所有合作伙伴中最好的股权激励计划;五是紫光出得起钱。

不知惠特曼接到紫光集团的投资要约之后,经过了怎样的思量,但2015年春节过后,只有紫光集团一家公司坐在了惠普的谈判桌上。双方很快敲定了协议,5月间即正式公布。

2015年下半年,赵伟国的投资重心转向存储和封测领域。尽管7月传出紫光集团拟230亿美元收购美光的消息一直飘在空中,9月30日,赵伟国却实实在在地在存储领域落下一子。紫光集团与全球第二大硬碟生產商西部数据(NASDAQ:WDC)达成协议,由紫光股份旗下香港全资子公司紫光联合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38亿美元买入西部数据15%股权,成為西部数据第一大股东,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之后不到一个月,西部数据即宣布以19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三大闪存厂商闪迪(SanDisk)。

「赵伟国入股西部数据,本来行业裡许多人都觉得买亏了,毕竟西部数据所在的传统机械式硬碟市场增速放缓,固态硬碟(SSD)才是未来趋势。但没想到西部数据转头收了闪迪,瞬间就变成了一笔好生意。」一位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评价。

与西部数据达成协议之后,赵伟国南下台湾,不到两个月,与台湾三家封装测试厂商硅品、力成、南茂达成股权交易,交易总额达174亿元人民币。按企业营收计,2014年,这三家封测厂商的全球排名分别為第三、第五、第七,各自占到10%、5%、3%的市场份额。

伴随著收购,赵伟国将紫光集团的战略从开始的「芯」重述為「芯+云」。

但是,赵伟国一边坐在惠普谈判桌上,一边完成了另外几笔与「芯+云」毫不相乾的股权交易:

2015年4月,紫光集团旗下孙公司紫光智能、紫光4.0投资30亿元获得瀋阳机床21.52%股权,成為其第二大股东;

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卓远以总价6亿元买入银润投资15.59%股权,成為银润投资第一大股东,為之后借道银润投资做到学大教育(NYSE:XUE)私有化埋下伏笔;

2015年6月,紫光国际以1.24亿美元买入国内互联网彩券龙头500彩券网(NYSE:WBAI)15.2%股权,成為其第一大股东。

此外,赵伟国还参与了世纪互联私有化的交易。这几笔交易中,瀋阳机床、世纪互联还能勉强算是IT製造,银润投资、500彩券网,则很难与赵伟国勾画的「芯+云」战略联繫起来——它们更像赵伟国尝到利用中美股市对中国网路公司估值差、操作中概股私有化回国上市甜头的财务投资布局。

交易,交易,交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交易本身才是第一位的,至於產业战略的设计,要服务於交易。

哪裡来的钱?

歷数紫光集团近三年的收购、投资,需要支出的资金近800亿元。

而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紫光集团总资產為489.86亿元,归属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產為83.97亿元,2014年度做到营业收入123.41亿元,归属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过区区6.28亿元。

那麼,紫光集团要从哪裡找钱?

收购展讯、锐迪科是赵伟国迈出的第一步,代价是162亿元现金。赵伟国回应称,「大部分是紫光集团自己出的」,然后是由清华控股担保,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為紫光集团提供了為期九年、总金额70亿元的并购贷款。赵伟国「还通过自己的人脉找了两个朋友投了一些钱」,他未正面回应找的两个朋友是谁。

值得注意的是,展讯收购落地之际,北京紫光展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是展讯的资本平台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7月26日成立时该公司註册资本只有100万元,最初的股东為北京冠华伟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嘉信匯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紫光集团。后经多次股权变更,註册资本增至33亿元,股东变更為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紫光通信、紫光集团、自然人郭舜玲以及国家大基金。

收购华三51%股权的25亿美元,出自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0.SZ)的定向增发。

5月26日,距离紫光集团与惠普宣布达成合作不过五日,紫光股份提出了一份定向增发方案,计划向九名投资对象增发8.49亿股,募资225亿元。

根据该方案,225亿元中,188.51亿元用来收购华三51%股权,4.65亿元用来收购紫光数位44%股权,3.5亿元用来收购紫光软体49%股权,15亿元用来建设云计算机研究实验室及大数据协同中心,13.34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

收购西部数据15%股权需要38亿美元,资金更為庞大。而作為直接收购主体的紫光联合2015年8月13日才成立,尚未开展实际业务,其母公司紫光股份也正在為入股华三募资。钱从何来?

赵伟国作出的资金安排是,由紫光集团提供担保,紫光联合向银行等金融或投资机构申请贷款。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同方国芯(002049.SZ)提出高达800亿元的定向增发方案。在这份方案裡,同方国芯同样计划向九名投资对象增发29.6亿股,募集资金800亿元。其中,600亿元用来投入存储晶片工厂,37.9亿元用来收购台湾封测厂商力成25%的股权,162亿元用来收购晶片產业链上下游的公司。

有市场人士猜测,紫光集团入股南茂、硅品的资金,很有可能出自用於收购晶片產业链上下游的1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紫光股份、同方国芯的定增方案中,紫光集团旗下公司认购了大部分股份。具体来说,紫光股份定向增发225亿元,紫光集团旗下紫光通信将认购145亿元,「清华系」将支持18亿元,包括清华控股旗下的林芝清创认购10亿元、同方股份旗下的同方计算机认购8亿元;同方国芯定向增发800亿元,紫光集团旗下西藏紫光国芯、西藏紫光东岳通信、西藏紫光西岳通信、西藏紫光神彩、西藏紫光树人教育、西藏紫光博翊教育6个全资或控股公司将认购694亿元。若定增顺利,意味著紫光集团要拿出800多亿元资金。

这又将问题拉回原点:紫光集团的钱从哪裡来?

赵伟国对财新记者回应称,紫光股份的定增「正在按正常的进度走,应该不会等太久」;同方国芯的定增,「正按照中国证监会要求完善相关项目资料,目前还没有向证监会进行正式的申报」。至於资金安排,他表示,紫光集团自己认购的145亿元大约一半是自有资金,一半是来自银团贷款。

财新记者了解,2015年年初,国开行与紫光集团签订200亿元的授信协议,目前尚未有贷款到位。据一位国开行人士透露,近年由於国开行转型回归政策性银行,对海外业务以及商业性业务都在收缩,重点发展政策性业务,如住房保障业务以及扶贫开发业务,这些都是明确由财政托底的政策性业务,「尽管从国家战略层面而言,晶片產业很重要,但是由於并未界定為政策性业务,所以开行对晶片业务比较谨慎」。

对资金问题,赵伟国表现得并不担心。「同方国芯目前首先要做的是落实定增项目的资料,从上报资料到证监会审批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会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资金安排。」

為了不改变定增的股权结构,赵伟国透露,紫光集团认购部分的资金主要是与债权机构合作。赵伟国补充,中国证监会对资金来源比较重视,「所以所有的东西最终会完全符合证监会的要求」。

讲到定增,赵伟国说,「对投资人来讲,一定要给它一个变现的路径,那就是A股市场。我觉得把收购的公司股权注入上市公司,和投资人投某个公司最后做到IPO其实没什麼差别,反倒是我们的路径更快一点。」

赵伟国表示,「收购华三51%股权,直接把它注入紫光股份,对於外部投资人来说,尽管锁定期是三年,但未来可以直接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交易。」

展讯、锐迪科就按照类似方式运作。2014年4月18日,赵伟国成立了北京冠清展锐科技有限公司,被业内视為展讯、锐迪科合併的存续主体。该公司註册资本100万元,早期投资人為北京冠华伟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各自占股50%。之后,冠清展锐多次置换股东,紫光系股东甚至公开在北京產权交易所掛牌转让所持股权。工商资料显示,目前,冠清展锐註册资本达到12亿元,投资人多达13个,中信证券旗下的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產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机构都在其中。赵伟国给展讯、锐迪科的定位是独立上市,给投资人留下了变现路径。

与诸多竞争者相比,撬动A股市场对科技类企业的高估值杠桿的目标相同,但赵伟国旗下已掌握紫光股份、同方国芯两家上市公司,离A股的距离更近一些。

「钱不是问题。这两年,资本环境比较宽鬆。」赵伟国说,「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做好企业经营,在全球化环境下如何让你的团队、產品、技术有竞争力,在知识產权方面能够保护它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赵伟国说,到2015年年底,紫光集团总资產约1000亿元,包含300亿元的现金,其中有200亿元现金在母公司层面。最近,紫光集团在海外又发了8亿美元的债。一位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相较於在国内发债,在海外发行美元债要便宜一些,而且收购的是美元资產,风险匹配。

「投资人愿意跟著赵伟国一起冒险,主要是看中中国和成熟市场之间的科技公司估值差。」上述参与竞购华三的投资人认為。

一方面,从投资角度考虑,以2015年12月16日数字看,西部数据市盈率為10.83倍,硅品市盈率為12.89倍,南茂市盈率為12.14倍,相较於大陆同类半导体企业长电科技117.44倍的市盈率,本身就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著力落实《国家集成电路產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要构建「晶片-软体-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產业链,并规定了具体的目标,譬如2020年封装测试技术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赵伟国收购的标的正踩在风口上。

这是一个看上去正确的逻辑,但一旦市场对半导体类科技公司的热情下降怎麼办?或者,展讯、华三等收购来的资產业绩下滑怎麼办?

赵伟国判断,A股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高估值,虽然存在一些泡沫,但有其合理性。「尽管今年有高估值,包括未来註册制可能对估值会有一些影响,但这些高科技企业还会爆发性增长。」他认為,高科技企业的高估值至少还能持续5-10年。

清华支持的分量

赵伟国能够在资本市场腾挪,离不开「清华系」的支持。清华控股不仅给了赵伟国紫光集团这一大平台,还為赵伟国提供了两个上市公司平台——紫光股份、同方国芯。

清华控股前身是以清华大学大部分经营性资產和股权划拨组建的清华大学企业集团。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部批準改制為现在的经营性国有资產投资公司。工商资料显示,清华控股註册资本25亿元,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徐井宏,主要从事科技成果產业化、高科技企业孵化、投资管理、资產经营和资本运作等业务。清华控股下辖40多个控股或参股公司,但它最主要的平台有三个,分别是由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转变过来的啟迪控股,由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改制而来的紫光集团,以及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延续下来的同方股份(600100.SH)。

2009年,紫光集团经营困难,时任清华控股董事长宋军引入了赵伟国。

赵伟国是清华校友,他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之后,在「清华系」多个公司任职,曾在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担任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后加入清华同方,并於1997年出任清华同方电子分公司总经理。2000年底,赵伟国从外部投资人、清华同方手裡买下股权,成立北京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据清华大学新闻网报导,2002年,赵伟国开始进入城市基础设施、矿业、地產等领域。2004年5月,清华同方、大唐国际电力公司、杭州钢铁、同方威视共同组建「同方投资」,註资新疆乌鲁木齐市燃气总公司,成立新的新疆燃气公司,赵伟国出任总经理。之后,赵伟国开始在新疆投资房地產。

现在,赵伟国个人的投资平台主要是健坤投资,全名北京健坤投资集团,2005年6月成立,註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北京亚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神思冠杰科技有限公司各自出资950万、50万元,而这两个公司均有赵伟国的资本印记。2009年之前,健坤投资集团主要从事IT、天然气、房地產等领域的投资。

虽然自2000年后自立门户,但赵伟国与清华大学一直保持著密切联繫,不断捐款。根据宋军2010年的说法,彼时,赵伟国已经累计捐赠清华大学约5000万元,引入赵伟国是「比较顺畅的过程」。知情人士透露,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陈吉寧也很看重赵伟国的能力,给了赵伟国很大支持。陈吉寧2012年2月升任清华大学校长,现任国家环保部部长。

2009年6月,赵伟国正式出任紫光集团总经理。2010年3月,赵伟国个人控股的健坤投资以2.8亿元入股,获紫光集团35.29%股权。2013年5月,随著一系列股权调整,紫光集团变成清华控股与健坤投资51%和49%股权的局面。清华控股在紫光集团七人董事会中占据四席,但董事长由赵伟国出任。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至2010年间,紫光集团引入赵伟国曾引起轩然大波,小股东北京市旺达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鐘栗鐸,曾多次举报紫光集团故意做低公司价值造成国有资產流失,但清华控股坚持支持赵伟国入主紫光集团。

赵伟国虽然获得信任,但一开始并没有很好的上市公司平台。彼时,紫光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紫光古汉,参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

在紫光股份中,紫光集团、清华控股各占5.62%、31.62%股权,且清华控股持有的紫光股份股权,由2006年紫光集团无偿转让42%股权得来。但2012年10月,清华控股选择将紫光股份的25%股权,转给「清华系」中的另一重镇啟迪控股而非还给紫光集团。

紫光古汉从事医药行业,赵伟国很难理顺,转而希望把紫光股份归入紫光集团旗下,一方面解决品牌问题,另一方面可用此為平台做IT相关產业。但相当长一段时间裡,紫光集团与啟迪控股的谈判并不顺利。赵伟国於是做了另一手準备:减持紫光股份离场。

自2013年5月起,紫光集团就在陆续减持紫光股份股权。但到了2015年1月,紫光股份、紫光古汉股权归属发生戏剧性转变:啟迪控股向紫光集团转让紫光股份13%股权;同时,啟迪控股受让紫光集团持有的紫光古汉18.61%股权。这意味著在清华控股体系内,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地位发生了对调,紫光集团获得了想要已久的紫光股份第一大股东地位。

「我也很意外,在清华控股和清华大学的统一协调下,突然就谈成了。」赵伟国说。紫光古汉在公告裡提及,股权转让是為了配合实际控制人清华控股对其整体產业板块的战略调整,优化產业布局,整合板块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笔交易的时点正是赵伟国与惠普洽购华三股权之际。赵伟国也正是通过紫光股份定向增发,為收购华三股权募资。若增发完成,西藏紫光通信将获得51.85%股权,成為紫光股份控股股东。西藏紫光通信是紫光集团旗下北京紫光通信的全资子公司。

「买华三股权和拿回紫光股份,本来是没有关联的。但当两个资源出现之后,无论从业务发展还是从改善紫光股份的资本结构来看,这两个资源的组合能產生特别的价值。」赵伟国说。

同方国芯的操作与紫光股份如出一辙。

2015年11月2日,同方股份向紫光集团全资子公司紫光春华转让同方国芯36.39%股权,仅保留同方国芯4.99%股权。此时距离紫光集团入股台湾力成仅三天。很快,紫光集团通过同方国芯提出800亿元天价定增案,计划部分资金用於力成收购,大量资金用於未来的存储工厂建设。若增发完成,同方国芯控股股东将变更為西藏紫光国芯,持股比例20.75%。西藏紫光国芯由紫光集团旗下的北京紫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健坤投资旗下的西藏健坤厚德通信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各自占股51%、49%。

紫光集团收购和清华控股资產调整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安排?赵伟国介绍了其中的决策过程:「我提出一个方案,包括收购展讯、入股华三,需要向清华控股匯报。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战略探索的过程,可能演变出更大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清华控股协调资源来支持在这些领域更有潜力的公司。」

赵伟国强调,这种资源的整合併不是以牺牲弱势企业的利益為代价的。「比如收购同方国芯股权,我们是按照每股30元均价来收购。我相信,同方国芯卖给任何人,都卖不出这个价格。我当时是建议直接在交易所掛牌转让,看谁来摘。后来考虑到效率,清华控股还是主张协议转让。」他介绍说,这笔转让交易拿到同方股份股东大会上讨论,通过率96%以上,「说明大部分投资人还是很支持的」。

在赵伟国看来,早期清华大学的校办產业是一个自由生长的过程,现在的选择是企业自己逐渐摸索的。「它更像赛场上的项目,你在这裡面做得好一些,它给你的资源就会多一点;你做得不好,它支持就弱一点。」赵伟国说,「清华控股作為国有资產管理公司和清华產业的大股东,通过资源组合去推动一些產业和公司更加强大是具有指导性的。」

绝对忠诚、系统信任、文化对接

作為自己的投资样板,赵伟国给了展讯优厚的员工股权激励。收购展讯之前,展讯的员工持股比例非常低,且大多是高管持股。收购展讯之后,紫光集团向展讯约4000名员工发放了价值40亿元人民币的股权,且属於无偿赠予。此外,紫光集团一方面支持展讯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為展讯引入了英特尔和国家集成电路產业投资基金(下称国家大基金)两大股东。用赵伟国的话来说,紫光集团通过机制、资本、资源三方面的支持,帮助展讯完成了一次加速。

实施员工股权激励,也是紫光集团与惠普进行交易的必要组成部分。根据协议,惠普将华三51%股权交割给紫光股份的前提是,后者设立关於华三员工的员工持股计划,同时实施一项募集资金不少於180亿元人民币的非公开发行(发行对象包括上述员工持股计划)。

在紫光股份提出的225亿元定向增发案中,首期2号员工持股计划就是专门為华三制定的股权激励计划。此项目将向不超过8500名华三正式员工授予股权,由员工以合法薪酬和自筹资金购买,不存在结构化安排,允许员工每年释放20%股权。首期2号员工持股计划将在225亿元定增方案中认购4809.5万股,认购金额為12.75亿元。

对於2015年拿到的两个上市公司平台——紫光股份、同方国芯,赵伟国同样设计了股权激励计划。具体来说,在定增案中,「首期1号员工持股计划」将专门用作紫光股份员工股权激励,该计划认购2018.1万股,认购金额5.35亿元;「同方国芯2015员工持股计划」将专门用作同方国芯员工股权激励,该计划认购3698.2万股,认购金额10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特别是展讯赠送出去价值40亿元的股权,在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裡实属罕见。尤其是2006年国资委下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之后,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需要层层审批,推进起来举步维艰。赵伟国為何能够在国资体制裡游刃有餘?

「我想经过六年的磨合,清华大学对我们这个团队是充分信任的。」赵伟国说,「我们的任何方案都没有一分钱的国资流失,包括赠予展讯的40亿元股权,是在国资体系之外去赠送的。」

实际上,许多项目由紫光集团、健坤投资联合收购。之后,赵伟国将健坤投资持有的股权拿出去做股权激励。「那是我个人的,我私人送的。」赵伟国说。

公开资料显示,健坤投资持有北京紫光展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冠清展锐科技有限公司一定股权,这两家公司被业内视為展讯、锐迪科合併之后的存续体。此外,同方国芯800亿元定增中,健坤投资旗下西藏健坤中芯将认购70亿元;紫光股份225亿元定增中,健坤投资旗下健坤爱清将认购3亿元。

财新记者问及,如何补偿健坤投资用於股权激励的资產损失?赵伟国声音大了许多,「送这点算什麼?任正非在华為也才只有1.4%。一切只為成大事。」

採访中,赵伟国一再表示,紫光集团是校办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住三点,一是无限忠诚,二是系统信任,三是文化对接。

「什麼叫无限忠诚?就是我们的团队对清华大学无限的忠诚,做不到100%,至少做到99%。」赵伟国说。

系统信任,指的是清华大学、清华控股对紫光团队有系统信任,「不是一两个人的信任,而是清华大学系统、整个班子对紫光的信任」。

第三是文化对接。赵伟国说,大学是教育和科研,公司是商业的,这两种文化必须有效融合,处理不好会发生比较大的文化冲突。

三者之间的关係,一言以蔽之:系统信任需要通过无限忠诚和文化对接才能获得。

2015年5月,选择在新华三股权交易新闻记者会这个场合,赵伟国宣布,未来将把70%的个人资產捐给清华大学。

把握政府关係

「抢婚」优良资產,步步紧跟政策,还获国家大基金支持,市场由此猜测,紫光集团的收购是否代表国家意志?紫光集团是不是国家大基金选定的排头兵?

2012年底、2013年初是半导体產业政策变化的分水岭。2012年底陆续有上海的半导体企业上书中央政府,建议重视集成电路產业。到了2013年5月,中科院院士师昌绪也上书建言。之后,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对此组织了专门的调研。2014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產业发展推进纲要》公布,中国半导体產业升温。

赵伟国2009年进入紫光集团之后,前两年并无大的动作,第一个大动作收购展讯却与產业政策不谋而合。外界质疑,从来没有半导体產业经验的赵伟国如何洞察先机?

「收购展讯,不是因為我们知道国家要做这件事,而是移动终端市场很大,晶片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才做这件事。」赵伟国辩解道,「信息电子领域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工信部。在收购展讯之前,工信部的主管我一个都不认识。我也不知道几个企业家给高层写信的事情。紫光集团发出对展讯的收购要约之后,我主动拜会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之后工信部一位部长的秘书给我打电话,说要找我聊一聊,然后我就去了,讲為什麼我要收展讯,我是怎麼看待这个行业的。」

2014年9月,中央开会开始讨论集成电路產业的发展。这一年的9月24日,在工信部、财政部指导下,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共同签署《国家集成电路產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和《国家集成电路產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国家大基金正式设立。根据工商资料,国家大基金註册资本987.2亿元,财政部出资360亿元,占股36.5%,為控股大股东,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20亿元、100亿元,其餘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均出资不菲。

紫光通信也是国家大基金的股东,出资1亿元,且国家大基金与紫光签订了100亿元的投资意向,令外界猜测紫光集团是发展半导体產业的「国家队」。

赵伟国称,国家大基金对紫光来说「既有好处也有麻烦」:在国内,如果你不拿国家大基金的钱,别人会以為你得不到政府支持;但是在国外,拿了大基金的钱,别人又认為你有太强的政府背景。

「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大基金不在紫光集团层面投资,我们让它投到具体的业务、项目。国家大基金的100亿元投资意向,主要是入股紫光展锐。」赵伟国透露,目前已经完成了一笔25亿元的投资,还有一部分在年底完成,最终还要看具体的投资进度。

「国家大基金投资紫光展锐,完全是市场行為。」赵伟国称,未来没有向大基金寻求进一步支持的计划。

一位半导体產业资深人士也告诉财新记者,紫光集团并不是国家大基金认定的「国家队」。「我不知道紫光集团是否还有其他的政府背景,但是绝对和国家大基金不是一条线。」这位人士称,「在半导体產业发展规划上,国家大基金、亦庄国投、武汉等地方政府是一条线。」

「紫光集团曾打乱过地方政府的一些计划。」据这位人士介绍,半导体產业分為多个细分领域,存储是核心之一,但中国在存储领域几无立足之地。根据之前政府规划,在存储领域,将以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製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為核心,重点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在现有市场环境下,与美资存储器企业战略合作,未来进一步寻求适当的收购机会。现在,紫光收存储封测厂,入股西部数据,还要自己建工厂,其做存储的路径某种程度上与地方政府存在竞争。

一位资本市场人士也对财新记者表示,国家大基金由财政部、地方政府及大国企出资,真正的管理交由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芯投资)。「若说‘国家队’,华芯投资才是真正的国家队。考虑到保值增值需要,国家大基金对华芯投资有收益率要求。华芯投资会在考虑国家大战略方向的前提下尽量寻找投资项目,某种程度上与紫光集团也有竞争关係。」

华芯投资2014年8月成立,註册资本1.2亿元,其中国开行旗下的国开金融出资5400万元,占股45%,為最大股东。上述半导体產业资深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华芯投资一部分人来自国开行半导体放贷项目,一部分人是招聘的半导体业内经验丰富的人,对於投资半导体產业颇有自己的想法。

「紫光确实与政府关係密切,但又不是像央企一样完全代表政府意志的行為,我们完全是商业化、市场化的行為。」赵伟国说。

收购,不整合

赵伟国在收购展讯期间,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与他相识。顾文军称,赵伟国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资本运作、產业运作,「他不会亲自去整合收购回来的公司,也不管具体的业务,而是在每个业务板块确定核心公司,找到合适的领军人,由著下面去冲锋陷阵。」赵伟国自己也说:「我们管战略,管审计,不管业务。」

现在的紫光集团最核心的三大业务平台是「展讯+锐迪科」「紫光股份+华三」「同方国芯」。其中展讯+锐迪科对标高通、联发科,主攻移动晶片;紫光股份+华三主要做企业级市场的IT服务业务,比如云服务;同方国芯则主攻存储。存储是中国產业链的短板,相较美日韩等国,从技术到產业都极其落后,赵伟国希望同方国芯能够為它们的未来铺路。

「李力游肯定是中国IC设计领域最牛的那个人。」赵伟国称,自己将展讯交给李力游很放心,技术研发、產品定位、市场策略都由李力游通盘考虑,他几乎不用花什麼精力。「如果说在展讯上花精力,就是每年预算我们讨论一下,再就是有些大客户,李力游需要的话,我陪他,因為我可能比他容易约到对方的老板。」

对於即将入手的华三,赵伟国為它安排了一位新掌门。赵伟国解释,一般来讲,如果收购了一个成熟的公司,一般不会更换团队。但收购华三期间,有部分员工与惠普之间存在矛盾,造成华三原CEO吴敬传离开。「按照协议约定,新的华三CEO将由我们委派。」赵伟国说,「尽管华三团队非常优秀,但是我们认為,有必要找到一个更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来主管这个企业。」

於英涛就是赵伟国要找的那个人。出生於山东烟台的於英涛,最早从烟台市联通分公司起家,一步步走到联通集团总部,在市场部、终端管理部等部门任职。2005年,联通成立联通华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於英涛出任总经理,开创了经营商卖手机先河,為联通的CDMA网路发展用户提供了支持。之后,中国联通随著中国电信业改革的步伐进行了机构合併调整,於英涛先后任新联通华盛总经理、联通集团销售部总经理。直到2011年12月,中国联通集团对省分公司及集团二级部门总经理进行调整,於英涛由中国联通销售部总经理调任浙江联通总经理。2015年年初,受「裸官」政策影响,於英涛被调离浙江联通总经理职位,安排了一个「深化改革办公室」的职位,实际上该办公室全职员工只有他一个人。

机缘巧合,赵伟国从网上看到於英涛调任的消息。他找业内熟人打听后,判断於英涛虽然出身中国联通,但具有国际化、市场化思维,而且还是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很懂技术,於是果断挖角。

於英涛的成绩主要在消费者市场,外界质疑其缺乏企业级市场经验。赵伟国解释,中国联通服务的客户有大量企业,而且中国联通本身也是华三的客户,「於英涛既要服务其他的客户,又对经营商有充分理解,这都有助於他做好这个岗位」。

目前,华三股权尚未完成交割。一位惠普中国区的高管对财新记者透露,紫光和华三马上就要整合完了,预计2016年2月正式宣布交易完成。财新记者从接近紫光的人士处获悉,於英涛已经考察过新华三的业务,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开始尝试新的业务规划。

同方国芯的发展方向则是存储晶片。赵伟国预计,2025年左右,存储会占整个半导体產值的一半左右。「现在的手机,可能是16G、64G,最多就是128G,三年以后可能是1000G,你再也不用删任何东西。」

赵伟国介绍,在存储领域,DRAM层面,主要的厂商是三星、海力士、美光,合计占到全球90%以上的產能;在闪存层面,主要的厂商是三星、海力士、英特尔、美光、东芝、闪迪,合计占到全球大半市场份额。中国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存储公司,有些公司在做些边边角角的小东西。

从紫光集团的布局来看,在台湾收购的硅品、力成、南茂三厂拥有封装和测试,西部数据包括闪迪拥有丰富的存储类知识產权,要补全IC设计、製造、封测一体化的產业链,紫光集团需要想办法获得西部数据的专利授权,还需要收购一家製造工厂或者自建工厂。

根据西部数据与紫光的入股协议,紫光虽然获15%股权成為第一大股东,但只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且不能参与经营。紫光如何才能获得西部数据的专利授权?赵伟国没有明确回復,只是自信地称,2016年这个时候就会看到紫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什麼都不能说。我想所有的东西都会符合美国法律知识產权监管的要求。」

赵伟国也未透露是否会收购类似美光、海力士这样的存储厂商,但他表示,「不管有没有收购,我肯定要自己建存储工厂。在中国建立起中国资本控制的工厂,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

赵伟国為存储业务找的掌舵者是高啟全。财新记者了解到,2015年10月,62岁的高啟全来到紫光,為自己选了一间办公室。高啟全在台湾有「Dram教父」之称,他从台湾存储巨头华亚科董事长、南亚科总经理位置上跳槽紫光,将带来丰富的存储行业资源及经营经验。考虑到高啟全从台湾过来,赵 伟国 强帮助他进行存储板块的团队组建、业务本地化等工作。

业内人士猜测,高啟全在华亚科时与美光关係密切,近期美光又收购了华亚科。有高啟全牵线搭桥,紫光或许有可能收购美光。紫光对此不予回应。

赵伟国对财新记者表示,2016年的工作重点是完成同方国芯定增,并啟动存储工厂的建设。此外,2016年将完成对世纪互联的私有化。

财新记者最后问赵伟国:在持续不断的收购中,紫光最终会成為什麼?赵伟国说,紫光还是以IT和互联网技术為主。「我们可能不会太直接去做互联网,但是会做互联网背后的技术和產品。做互联网相当於开饭馆,我相当於卖菜的,粤菜馆流行卖给粤菜馆,川菜馆红火就卖给川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