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
巴菲特说苹果虽然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但它的实质更是一家垄断型消费公司,一年就推出一代产品,而且每年都涨价,这就是垄断消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它还会重仓长持苹果。
巴菲特之所以抛售比亚迪,是因为比亚迪仍然只是一家纯粹的科技公司,在可见的未来并不能成为垄断型的消费公司。
因为比亚迪的产品都要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最近特斯拉降价突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实问题,可见一斑。
只有垄断型消费公司才是长周期和超长周期的特性,只有消费公司才是真正的又长又厚的雪坡,才具备长期滚雪球复利增长的基础。
永远记住,持有与人类永续发展相伴增长的伟大企业是投资的唯一正道、大道。
谈及消费类公司,通策医疗为代表的医疗服务业和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业,仍然是投资的正道。
垄断分消费端形成的垄断和供给端形成的垄断。最原始最简洁的垄断几乎都是供给端的垄断,例如矿产资源、特许经营权。而消费端的垄断(即通常所说的品牌),最终都难以避免面临市场竞争。那么这些消费端形成的品牌护城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用户心智凭什么一成不变被某个品牌占领?其实还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某种供给的垄断。例如麦当劳的店铺位置及食材供应链、苹果背后的IOS生态圈、白酒酒窖和河水。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表面的品牌,实际背后往往是些复杂的供给侧护城河。用这个思路回头来看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建设,就会发现供给侧护城河在持续加深,锂矿、专利、技术鱼池,当到某个零界点,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品牌形成用户心智的垄断了。只是我还没想到比亚迪的这个临界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