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压顶、巨头围猎,亿航能否冲击“行业第一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 | 李红梅

编辑 | 缪凌云

来源 | 首席科创官

行业巨头大疆多次传言上市未果以后,另一家无人机企业抢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10月31日,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亿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书,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无人机企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IPO征程。

在大疆高度垄断的无人机市场,亿航处于全面落后状态,而此次抢占上市先机,能否实现翻盘?

失利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1935年,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蜂后”问世,最高飞行5182米,最快时速160公里,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到1947年,开启了近现代无人机历史。

到2019年时,据研究机构IDC预计,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已达123亿美元。其中,航拍娱乐、儿童教育、玩具等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为51亿美元。

在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中,要属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最为耀眼。

由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汪滔创办的大疆创新,最初诞生于深圳一间民房里。经过几年发展,大疆突破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追赶者”角色,在无人机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

其先后推出的phantom系列无人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大疆研制的四轴航拍器phantom2vision+于2014年入选《时代》杂志。

保持每年60%高增长率的情况下,大疆2017年实现营收175.7亿元,净利润为43亿元。

2018年4月,在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后,大疆估值达到了240亿美元。而彼时,大疆已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

此次赴美上市的亿航,于2014年杀进无人机领域。为避免与大疆正面交锋,亿航最初选择差异竞争。

早期大疆更多面向专业用户,亿航则切入小白市场。推出的Ghost无人机,采用手机操控,让老百姓能够到手即飞。

但随着大疆产品线增多,小白市场也被覆盖。面对可以保质保量月产10万架无人机的大疆,亿航也难以抵抗,只能与零度、极飞、臻迪等友商瓜分所剩无几的市场份额。

“在目前竞争环境下,消费级无人机确实难有较好盈利。”亿航创始人兼CEO胡华智也坦诚表示。

押注空中交通,资金压力巨大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受挫的亿航,开始将目光转向空中交通,具体可细分为载人出行和物流两个部分。

摩根士丹利相关报告显示,空中出行国际市场规模将在2040年达到1.4万亿美元。德国咨询机构Horvath & Partners的研究预测,2025到2049年,全球将有240个城市大规模应用飞行出租。2035年时,全球飞行出租的数量可能超过23000架。

2016年1月,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亿航推出全球首款载人飞行器“亿航184”,凭借纯电力支持低空、中短途飞行一战成名。

图片来源:亿航官网

亿航184于2012年投入研发,设计理念源于传统的驾驶飞行器。它有8个螺旋桨,可运载1位乘客。

历经7年研发测试,亿航184现已衍生出“216”等多个乘客级AAV产品线,并取得AS9100D国际航空航天质量体系认证,从研发到生产整个流程均已达到航空级别标准。

截至招股书发布日,亿航完成交付38架乘客级AAV,还有28个订单尚未交付。此外,亿航已与广州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广州打造全球首个空中交通试点城市。

乘客级AAV带给了亿航新的突围希望,但同时带来的,还有巨大的资金压力。并且,要想继续保持领先,仍旧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6月,亿航分别实现营收为3170万元、6649万元,以及3239万元,同时,同期净亏损却分别高达8658万元、8046万元,以及3764万元。

具体而言,亿航的运营支出总共分为三大块,一是销售和市场;二是行政开支;三是研发支出。2018年全年,亿航在这三方面的支出分别为2017万元、3594万元、6028万元,分别占运营总支出的17.3%、30.9%和51.8%。其中,研发支出最多,占比也最大,超过50%。

虽然2018年-2019年6月,空中交通业务已经给亿航分别创造了310万元和2390万元的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也从4.7%增长至73.7%。但短时间内,公司的亏损状况难以扭转。

图片来源:亿航招股书

反观大疆,2015-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59.8亿元、97.8亿元、175.7亿元,实现净盈利14.2亿元、19.3亿元、43亿元,造血能力已经十分强劲。

更加重要的是,与备受资本青睐,屡获融资的大疆不同。天眼查显示,自成立以来,亿航仅完成三轮融资,金额分别为数百万元人民币、1000万美元,以及4200万美元。

最后一次公开的融资发生在2015年8月,迄今已4年之久。

如此情况下,此番能否成功上市,打开新的补血通道,对亿航来说十分重要。

进军空中物流,面临巨头围猎

至于空中物流领域。今年5月,全球国际快递DHL已与亿航达成合作,将首度于中国推出无人机快递服务。

该服务涵盖DHL广东东莞市寮步服务中心到松山湖片区之间约8公里路程。将原本40分钟的路程缩短至8分钟,每次飞行可减少80%成本,承载5公斤货件,并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亿航无人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熊逸放表示,未来3到5年,无人机物流或迎爆发式增长。

他认为,一方面,无人机的运输成本较低。有数据显示,人工配送一单快递的成本在7至10元。而无人机送货,一单成本可控制在1.5元以内。

另一方面,物流市场潜力巨大。相关统计显示,到2020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360万亿元,前景可期。

然而,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不只是亿航,甚至不只大疆,其他很多“局外人”也虎视眈眈。

例如,京东、苏宁、顺丰等巨头,正相继布局无人机物流。

2017年12月,苏宁第一架送货无人机在安徽灵璧县完成了第一单配送,用时14分钟。次年6月,京东发布了JDY-800物流无人机。顺丰则早在2013年9月,就进行了无人机测试,并于2015年3月,以每天500架次的飞行密度,力推在山区等农村市场的无人机速递业务。

毫无疑问,巨头们无论在资金实力,或研发力度上都更具优势。亿航等公司想在物流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

首席科创官据此联系亿航,想了解其对于未来无人机市场竞争格局的判断,将如何应对来自大疆等巨头的竞争?以及在空中交通细分领域,亿航的护城河在哪里?但截止发稿,对方未予回复。

抢先上市,能否抓住最后机会改写格局?

实际上,目前我国无人机市场,强者恒强趋势十分明显。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梳理,大疆位于第一梯队,亿航与零度智控、一电航空等位列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有易瓦特、科比特等。

首席科创官注意到,虽然看似参与者众多,但大疆的霸主地位一直十分明显。

另据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无人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大疆以51.96%的市占率排名第一。零度智控以24.3%的市占率排名第二。亿航则位居第三,市占率为6.2%。其他无人机品牌合计占比13.94%。而从更广阔的民用无人机市场来看,2018年大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74%。

并且,从投资者选择来看,除了独善其身的大疆,整个无人机行业融资额在2015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同时国内外对微小飞行器政策的收紧(禁飞令)也给资本市场起到了降温作用 。因此,想要在一级市场再融资,对“亿航们”来说难度巨大。

如此来看,此番能够成功登陆美股,打开二级市场融资通道,对亿航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亦可以为其它公司提供参考。你觉得亿航能否成功上市,又能否改写已经较为明晰的市场竞争格局呢?欢迎在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