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国际--复杂时代下的弄潮儿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5

写在前面:10%的高股息率,短期2024年航运价格好于2023年,中期全球各地航运冲突不断,叠加新型增长国家的稳定需求,股息率具备一定的持续性。

一、行业情况

(1)集运行业增长速度快于全球经济增速

航运行业按照运输货物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和油轮运输;按照运输组织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班轮运输(定期船运输)和租船运输(不定期船运输)。集装箱运输主要服务于工业品制造商和消费者,运输货物包括纺织服饰、机电设备、轻工制品等。区别于干散货和油轮运输的不定期性,集运多以班轮的形式进行运输。

过去二十余年,全球集装箱航运的增速远超全球GDP和商品出口价值的增速。1996年至2022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4.83倍,而全球GDP和全球商品出口价值分别只增长了2.16倍和3.61倍,同期全球人口增长38%。集装箱航运凭借其高效、便利等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散杂货运输。

(2)亚洲集运增长速度快于全球集运市场

根据Clarksons数据,2002年至2022年,国际集装箱航运货运总量由7340万TEU增长至20030万TEU,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5%。其中,东西航线、南北航线、亚洲航线货运量的年化增速分别为4.22%、4.30%和7.22%。2022年度,东西航线、南北航线、亚洲航线完成的货运量分别为7990万TEU、3294万TEU和6304万TEU,占世界货运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9.9%、16.4%和31.5%。

亚洲区域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快速增长,受益于亚洲地区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亚洲地区人口基数大,消费潜力高,以东盟国家为代表的大量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双边贸易关系的日益紧密加速了国际分工与地区整合,从而不断促进着各国间的海运贸易.

(3)航运价格波动性强,集运行业具备较强周期属性

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的组成部分,集运行业与全球经济周期紧密相连,周期变动带来的供需转变也决定了集运市场的整体表现。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疫情过后需求释放,叠加有效供给不足,集运行业进入高景气阶段,CCFI运价指数一路攀升,装卸成本、航运成本、船舶成本的增幅小于运价,业内公司利润大幅提升。

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全球需求减弱,叠加新船出厂交付,运价一路下行,但整体仍高于2016-2019年水平。2024年初,受红海事件扰动,CCFI运价指数再次攀升50%,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全球需求回暖,地缘zz导致运力供给受限,集运行业或存在阶段性机会。

(4)三大集运联盟垄断主要市场,下游客户相对分散

相比于干散货运输和油轮运输,集运行业头部化明显:截至2023年,全球前十大班轮公司运力规模合计占比为84.60%,较2019年的83%有所提升;巨头们组成的三大联盟(2M、Ocean 联盟、THE联盟),占据了80%以上的集运市场份额。

集运行业下游客户多为制造企业或出口企业,相对分散。集运公司的头部化和联盟化,能够有效控制运力供给以应对需求端的变化,对运价有一定维持作用。

(5)新船交付迎来高峰,减排新规和地缘政治限制有效运力增长

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运力主要受新船订单、拆船数量、造船厂坞期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国际航运路线结构变化和集装箱化率不断提升,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运力总体也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20年至2022年,集装箱船队的运力分别为2367.78万TEU、2474.91万TEU和2575.31万TEU,增速分别为2.92%、4.52%和4.39%。2024年,集装箱船舶的交付量达到近年峰值,预计2024-2025年集装箱船运力增速分别为7%和5%(集装箱需求增速分别为4%和3%),主要以中大型船舶为主,小型船舶的制造相对谨慎。

小型集装箱船舶平均船龄已达15.3年,约30%的船舶船龄超过20年。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实施了一系列减排新规,要求15年船龄以上的船舶限制主机功率或安装节能设施,成本抬升或加速旧船淘汰,有机构预计小型集装箱船舶供给将出现负增长,2024年将下降0.1% ,2025年将下降5%左右。当今增长最为快速的东南亚区域市场,由于水深和港口的条件约束,更适合小型船舶运输,这一供需错位有利于聚焦小型船舶运输的企业发展。

此外,2023年11月,胡赛武装开始袭击英美商船,红海地区局势持续升级。集运公司在经过多次尝试后,选择放弃通行红海,绕行好望角。据测算,若远东-欧地线运力全部绕行,将增加约12%的TEU海里运力需求,消化大量新交付运力。上海-北欧、上海-地中海运价从12月开始猛涨,3月月均运价分别为2081/3074美元/TEU,同比增长139%/91%。若红海事件长期化,将持续利好集运公司业绩。

二、公司情况

(1)我国最大的民营航运物流公司

海丰国际是一家聚焦亚洲市场的航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香港,按运力计在全球集装箱航运企业中排名第13。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一支由103艘船舶组成的船队,总运力达16.29万个标准箱,相较于2013年的6.38万个标准箱,运力复合增速为9.8%。公司共经营76条贸易航线,包括16条通过联合服务经营的贸易航线及26条通过集装箱互换舱位安排经营的贸易航线。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发展陆上物流业务,经营约189万平方米堆场及13万平方米仓库。贸易航线及陆上综合物流业务网络覆盖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越南、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汶莱、孟加拉、缅甸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79个主要港口。

(2)经营业绩优异、历史分红较多

即便公司所处的航运业是市场中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2010-2023年成功实现连续14年盈利,累计盈利420亿港币,现金分红308亿港币,股利支付率高达73%。

2010-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8.92亿美元增长至24.29亿美元,复合增速8%。

营业成本从7.20亿美元增长至18.06亿美元,复合增速7%。

归母净利润从1.12亿美元增长至5.31亿美元,复合增速13%。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从1.56亿美元增长至6.72亿美元,复合增速12%。

期间平均毛利率为21%,期间平均净利率为17%,期间平均ROE高达31%。

公司取得良好业绩的原因,既有行业层面因素,又有公司层面因素。

(3)行业层面的β因素

第一,亚洲区内市场为世界第二大集运细分市场,货量增速常年快于其他细分市场。公司充分深耕大中华地区、东南亚地区、日本地区(2023年营收占比40/30/20%),充分享受亚洲市场红利。

第二,从运力结构与供给增速来看,亚洲区内市场主要由规模小于3000个标准箱的支线船运营,而该类船型自2009年以来便进入了低增长的区间(部分年份出现负增长),供给过剩问题不明显。

第三,以马士基、中远海控为首的大型航运公司,聚焦于对干线市场的份额争夺,在亚洲区内的经营目的主要是通过支线网络为其干线货物完成转运、捎带等辅助性服务,与公司聚焦亚洲内部点对点的运输场景不同,直接竞争有限;其他亚洲同行虽与公司业务高度重合,但其运力规模、服务质量又普遍落后于公司,公司形成了错位竞争优势。

(4)公司层面的α因素

第一,围绕亚洲区内客户“高效率、高频次”的货运诉求,公司建设了高密度、高频率的航线网络,为客户提供了不同路线、不同船期的航运选择,能够更及时地满足客户库存管理需要,提高公司的客户粘性与服务价值。

第二,公司通过将海上航线与陆上物流网络进行连接整合,在原有海运服务的基础上,额外提供陆地运输、货运代理、报关、仓储、土地租赁等一系列供应链服务。2013-2016年,公司陆地业务收入占比约40%,毛利贡献约60%,受益于海陆业务的协同发展,公司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强,平均实现运价的波动弱于CCFI运价指数的波动。

第三,公司没有盲从大船化浪潮,而是采用“小型化、标准化”的船队模式。旗下103艘船舶中,79艘为2000个标准箱以下船型 ,24艘为2000至3000个标准箱船型,可以在不同航线根据船期灵活切换,实现全程无闲置、无滞留的高效航行,公司资产周转率和单位运力创造收入显著高于同业。

第四,成本管控方面,小型船舶可以避开枢纽大港的激烈竞争,通过挂靠费用较低的中小型港口来降低装卸成本;标准化船舶可以减少船队所需的运营人员和船只维护费用,降低船队经营成本。

第五,公司近年来不断提高船舶自有比例,择时高价出售旧船、低价购置新船。截至2023年末,公司自有集装箱船舶97艘、租赁集装箱船舶6艘,平均船龄仅为7.9年,是行业内自有船舶比例最高的集运公司,公司在市场运力成本大幅飙升时仍能维持单箱成本稳定。

(5)运价弹性高于成本弹性

2016年至2023年,公司先后经历了航运业的低谷、高潮、回落等一系列周期,公司运量从219万标准箱增加至322万标准箱,增幅达47%,单个标准箱平均运价从477美元增加至623美元,增幅达31%,单个标准箱集运成本从457美元增加至559美元,增幅仅为22%。公司在实现量价齐升的同时,有效管控了成本抬升力度。

进一步拆分公司的集运成本,2016-2023年,设备及货物运输成本从277美元/箱增至287美元/箱,仅增10美元,反映公司的小型船舶在低成本人力物力的港口选择上更有优势;航程成本(与燃料相关)从74美元/箱增至127美元/箱,增幅小于油价从44美元/桶增至82美元/桶;船舶成本(船舶折旧/租赁费用等)从66美元/箱增至92美元/箱,增幅小于SPI船舶价格指数从787增至1169,反映公司自有船舶占比较高和船队年轻化的优势。

(6)老创始人退休、管理层内部交接,股权激励到位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杨绍鹏(66岁),于2024年1季度退休,持有公司41.32%的股份,其将董事会主席一职交接给原董事会副主席杨现祥(57岁),后者持有公司9.05%的股份。财务总监刘克成持有公司1.65%的股份。首席执行官薛明远持有公司0.11%的股份,物流业务总裁赖智勇持有公司0.06%的股份。杨绍鹏的女儿杨馨进入董事会担任副主席一职,帮助创始人监督和助力新任管理层发展。

此外,公司2011年和2015年分别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覆盖范围较广,只要完成相应目标,即可在2012-2021/2016-2025期间按期解锁、以较低价格认购公司股票,这一机制有效提升了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加分项。

三、波特五力分析

(1)替代者:凭借高效、便利等优势,集装箱运输对传统的散杂货运输形成替代,中欧班列受俄乌战争影响替代效应减弱,中国-东南亚高铁运输或会分流部分航运货物。

(2) 新进入者:集运行业较为成熟,多为老牌集运公司,暂无强势的新进入者。

(3) 现有竞争者:大型国际集运公司聚焦于对干线市场的份额争夺,而在区域市场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因而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4) 上游:造船行业迎来时隔20年的景气,新增船舶较多,新增运力加剧了中游集运行业竞争;石油价格稳中有升处在历史高位,对经营成本有一定影响。

(5)下游:集装箱运价占货物价值比例较低(3%-5%),涨价敏感性较弱;公司下游客户相对分散,合作多年,公司提供航班较为密集且稳定,有一定议价能力。

四、SWOT分析

(1)S:公司自有船舶占比较高,船龄年轻,运营成本较低,陆海综合发展业绩稳定。

(2)W:公司创始人2024年初退休,公司管理层内部交接,新的团队能否胜任仍待考察。

(3)O:东南亚市场受益于产业链转移,物流需求稳步增长;红海危机使得部分中型船舶离开东南亚和日本市场,参与远洋运输,亚洲区域内市场竞争压力减轻。

(4)T:公司仍有1/3业务在大陆市场,大陆经济受地产下行影响,或会减少公司的运量和运价。公司仍有1/5业务在日韩市场,中日韩三国关系发展较为复杂。

五、核心投资逻辑

(1)公司业务聚焦亚洲区域内市场,享受亚洲区域内市场高速发展的红利。

(2)公司提供海运、陆运、货代、报关、仓储等一体化综合服务,业绩相对稳定。

(3)公司自有船舶比例较高,船龄较为年轻,运营成本较低。

(4)公司管理层具备多年业内经验,持股较多,利益激励较强。

(5)全球形势动荡,中期航运价格有上涨态势。

六、投资风险

(1)供给段,运力大规模扩张风险;

(2)需求端,世界经济衰退风险:

(3)成本端,油价大幅上涨风险。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不明真相的群众

$海丰国际(01308)$ $中远海控(SH601919)$ $东方海外国际(00316)$

全部讨论

$海丰国际(01308)$ 在12元时建仓,对应10%的股息率,计划16-24元分批出掉。今年一季度运价指数好于23年,由于长协价变动缓慢,运价的调整有一定时滞,但今年业绩应该会好于去年,股息分红也会高于去年。

@不明真相的群众 @小秘书 ,为什么这篇关于$海丰国际(01308)$ 的研究报告,在海丰国际个股讨论页面,无法看到?但在一同标签的其他个股讨论中可以看到。之前系统也有过类似问题,建议优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