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普顿:生活中只买便宜货,投资中只买便宜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作者:郭伟松_鑫鑫投资
链接:网页链接

以逆向投资为中心

邓普顿认为,要做成很便宜划算的股票投资,唯一的方法就是逆向投资,在别人都在卖出时买入。

“市场上有人愿意用估值很便宜的价格卖出股票,只有一个原因:因为别人都在卖出。再也没有别的原因。要买到估值很便宜的价格,你必须去寻找并投资大众普遍最害怕和最悲观的冷门股。”

可见逆向投资违背我们的生活常识,正如邓普顿所说:

“可以说不管做什么事情,人们都在努力奔向未来前景最美好的地方。你找工作会去未来前景良好的行业,你办企业建工厂会去发展前景最美好的地区。

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在选择股票去投资,那你就必须反过来做——逆向投资,在未来前景最糟糕的冷门股中寻找便宜股。”

逆向投资违背我们的生活常识,却是邓普顿一再强调的重点,为什么?困难不在于估值分析,而在于有勇气与大众逆向而行。

邓普顿在70多年的投资生涯里,一直奉行这个投资座右铭:

“在别人都在沮丧地卖出时买入,在别人都在热情地买入时卖出,这样逆向投资,需要你意志极其坚强才能坚持做到,但是最终会给你带来极其丰厚的长期回报。”

这让我想到了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发表在《纽约时报》上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我投资买入股票时奉行一个简单的原则——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逆向投资非常赚钱,原因就在于难以做到,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我很喜欢这本书中讲的邓普顿四个逆向投资典型案例:

第六章讲到他在1999年科技泡沫时逆向做空科技股;

第七章讲到他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逆向买入航空股;

第八章讲到他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基金逆向投资韩国股市;

第九章讲到他在2000年大牛市期间逆向推荐买入债券。

以价值投资为选股的根本

国内很多人喜欢把价值投资上升到哲学、国学,甚至玄学,简直越讲越玄乎,邓普顿却把价值投资说得非常简单易懂:价值投资就是买便宜股。

邓普顿称自己是便宜股猎手:“我们能用的投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过去70来年运用下来最成功的投资方法就是买入便宜股,买入那些市场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

写到这里,正好想到我刚翻译的“巴菲特2022年致股东信”,最后一句巴菲特也称自己为便宜股猎手。

bargainhunter,在这本书中指的就是便宜股猎手,这样翻译比较高大上,其实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专门找物美价廉便宜货的人,不是很便宜很划算,坚决不买。

马克·莫比乌斯在邓普顿手下工作多年,以管理新兴市场基金闻名于世。他回忆说,邓普顿对手下基金经理的具体投资选股可以说是完全放手,唯一称得上指导的只有一句话:“一直寻找便宜股!”

投资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投资。我很喜欢这本书第一章讲到的内容,邓普顿在生活中购物只买便宜货,在投资中只买便宜股。

本书第二章用一个孩子要卖掉他的汽水小摊的故事,说明了价值投资的本质,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关键是看价格是否大大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

只买便宜股,这是邓普顿逆向投资策略的基石。

邓普顿如何确认股价足够便宜划算呢?本书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介绍了邓普顿的市盈率(P/E)、市盈率与增长率之比(PEG)、市净率(PB)三大估值指标及应用案例。

以分散投资为组合稳定器

逆向投资有时会看错,价值投资有些个股估值可能会出错,导致组合业绩大起大落,大幅震荡,所以邓普顿强调逆向投资的组合必须足够分散:“分散投资,应该是任何投资计划的基石。”

邓普顿谈到分散投资的好处时说:“唯一不应该分散投资的人,是每次都看对的人。”

邓普顿理性地承认,他做的投资也不见得每笔都能赚钱,所以希望把投资失败的风险分散到很多只个股上,让个别股票选股错误的亏损对组合的影响变得很小,从而让组合业绩更加稳定,所以分散投资就是逆向投资的风险减震器和业绩稳定器。

这也是格雷厄姆的教诲,他总是分散投资到200只股票上。管理邓普顿成长基金期间,邓普顿总是分散投资好几百只股票,林奇的后期投资组合里有1000多只股票。

本书也详细分析了逆向投资应该分散投资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学术研究表明,充分分散投资,组合收益率波动性更小,收益率更高。

事实证明,很多人做股票选来选去,还跑不过代表整个股市的指数,就是因为指数相当于同时分散投资市场上所有股票,所以个股风险大大减小。

这里我不再多说,只是说上一句大实话:格雷厄姆、林奇、邓普顿这些厉害的投资大师,都始终坚持分散投资,你最好也不要过度自信。

以上所讲的邓普顿三大投资原则,以逆向投资为中心、以价值投资为选股的根本、以分散投资为组合风险稳定器,是几乎所有投资大师的共同做法,而全球投资和极度悲观点投资是邓普顿的招牌。

他通过全球投资把逆向投资的选股范围扩大到了极致,通过极度悲观点投资把逆向投资的逆向程度做到了极致。

以全球投资来扩大机会池

邓普顿有两大招牌,第一个就是全球投资。

可以说,邓普顿是美国基金经理全球投资第一人,这不是我说的,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第六章中就这样写道:

“我是1984年开始正式投资美国以外的海外股市的。”

“除了约翰·邓普顿之外,我是第一个重仓投资美国以外海外股市的美国基金经理。邓普顿成长基金,是我管理的麦哲伦基金的全球版。

不过我一般只是把10%~20%的资金投资于美国之外的海外股市,邓普顿则是把大部分资金都投资于美国以外的海外股市。”

邓普顿于1954年在加拿大设立邓普顿成长基金,向北美地区客户发行,进行全球投资,比林奇早了30年,仓位比例也比林奇大得多,因此林奇也承认,邓普顿是美国全球投资基金经理第一人。

全球投资有双重好处,既能增加机会,也能降低风险。

一方面,全球投资让邓普顿逆向投资选股的机会池扩大了五六倍,毕竟美国股市只有5000只股票,加上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中国股市,就是2万多只股票。邓普顿曾说:

“如果你想寻找非比寻常的交易,不能只在本国股市寻找,要到处寻觅。我一直坚信全球投资的理念。这一直是我的信条。”

另一方面,全球投资,组合更加分散,能降低风险,提高收益。邓普顿说:

“纵观70来年的整个投资生涯,我都在全球各国股市寻找最划算的便宜股。

研究表明,长期来看,和简单地只是分散投资于单一国家股市的股票组合相比,分析并投资全球各国股市的股票组合,投资收益会更高,波动性会更低。”

本书第四章、第八章和第十章详细讲述了邓普顿如何先后投资日本股市、韩国股市、中国股市,如何分析这些国家和股市的机会和风险,又如何选择个股。特别是投资日本股市,让邓普顿一战成名。

以极度悲观点投资为逆向投资的极致

什么时候股市最便宜?市场上所有人在卖出股票的时候。

什么时候市场上所有人在抢着卖出股票?市场情绪悲观到了极点的时候。

邓普顿称之为极度悲观点:

“在市场到达极度悲观点时投资买入,这是我70多年投资生涯一直使用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正是你应该最乐观的时候。

这本书详细解读了我在70多年投资生涯中使用了哪些方法来确认市场情绪到达了极度悲观点,这些方法适用于个股,适用行业板块,也适用于一个国家的整个股市。”

极度悲观点投资是逆向投资的极致,因为极度悲观就会发生恐慌性抛售,导致股价被极度低估,此时大胆买入自然极度便宜,若能长期持有,未来盈利自然极高。

邓普顿在70多年的投资生涯里,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在极度悲观点逆向投资。本书中就讲了三个案例,你一看就知道,那可不是一般的极度悲观点。

邓普顿第一个极度悲观点的投资案例为他赚来了第一桶金,本书第二章有详细讲述。

1937年3月到1938年3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担忧导致美国股市下跌:仅仅12个月,股市就下跌49%!担忧世界大战,股市暴跌一半,市场到达了极度悲观点。

1939年,邓普顿找以前的老板借了1万美元,在美国两个交易所买入所有价格低于1美元的股票,一共买了104只。

后来他对这些股票平均持有4年,只有4只股票亏钱,整体盈利增长了3倍,1万美元变成4万美元。

这相当于当时一个纽约白领10年的工资收入,能买一栋独栋别墅。

邓普顿第二个极度悲观点的投资案例写于第五章,美国《商业周刊》1979年8月有一期的封面标题是“股票已死”。

1982年道琼斯指数在800点上下震荡,邓普顿却在电视节目上公开表示:美国投资人正站在一个大牛市的面前,未来十年道琼斯指数将会涨到3000点。

也就是说,他预测未来10年市场是1982年的4倍。结果,1991年,邓普顿的“10年4倍”预言成真。

邓普顿第三个极度悲观点的投资案例出现在第七章,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航空业受到严重冲击,他却逆向买入航空股。这让我想到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最悲观的时候大量买入银行股。

能取得大成功,才能称得上大师,而要取得大成功,必须有大勇气。在市场悲观到达了极点时投资买入,是最极致的价值投资,也是最极致的逆向投资。

极度悲观点投资才是邓普顿最大的招牌、最大的绝招,而且他是多次在极度悲观点勇于逆向投资而大获成功,所以我才称邓普顿为“逆向投资大神”。

最近几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凶猛,政治、战争等“黑天鹅”事件也不断发生,市场情绪相当悲观。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逆向投资几乎就是一买就套,极度悲观点投资买入甚至会套了又套,长期煎熬,久经考验,极不容易,所以成功的逆向投资才会有很高的长期盈利。

让我们再次诵读“逆向投资大神”邓普顿那段全世界流传最广的逆向投资名言:

牛市生于悲观,长于怀疑,成于乐观,死于狂热。

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正是你买入的最好时机,市场最乐观的时候正是你卖出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