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一两个季度业绩不行,还能持有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42喜欢:20

之前跟一位基金评价界的大佬交流,有一个数据很是触动我。基金经理想要一直跑赢平均水平,是一件很难的事。



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13个季度,每个季度都不落在最后四分之一的基金经理有几个?只有二十几个。注意,这不是持续跑在前四分之一,就只是不要落在最后的25%,居然就这么难。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名单里,有很多都是极度分散型的基金经理。徐成的代表产品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前十大重仓股的权重长期低于三成。这和目前动辄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达到七八成的潮流,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家都在尝试用集中持仓去搏收益的时候,徐成用分散完成了穿越时间。徐成的这种风格跟他长期管理QDII产品,投资亚太股市有关,非常的成熟市场化。


在公募的环境下,一个基金经理想要始终在市场中保持在平均水平,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这个结论的反面就是,再厉害的基金经理,也会阶段性的有个别季度的业绩比较拉胯。出现那种别人上涨他不跟,别人下跌他更猛的情况。


张坤、刘彦春遇到过,邬传雁、杨浩正在经历。这种时候我们作为基金投资者,不免要发出疑问,还能继续持有么?



先说结论,一两个季度的业绩落后,不应该成为我们卖掉基金的原因。


支付宝一季度的时候发布过一个基民报告,以近100只产品为例,持有基金时长在3个月以内的用户,超七成都是亏损的,而持有基金时长超过1年的用户中,近九成是赚钱的。越是长期持有,基民越是能够在基金投资中赚到钱。


我们应该非常珍视每一次交易,千万不要冲动交易,因为平庸的交易,只会带来平庸的结果。


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市场阶段性的没有那么契合,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我们很难在基金经理身上做波段,因为我们的收益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不可能只拿到基金经理乘风破浪的阿尔法,而不接受基金经理们的挣扎。因为这就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只要好的那一面。


冬笋本身的寡淡和它能够入味是一体两面的,火腿的鲜美和油腻是一体两面。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美味的腌笃鲜。


我们没有办法对单个基金经理提出“既要又要”的苛求,一两个季度跑不赢市场,我们需要去分析原因。是持仓股踩雷了,还是风格切换没有跟上。接下来要关注是不是有解释,在操作上有没有做应对。如果说仅仅是因为短期的市场风格不契合,那其实并不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相反,如果基金经理没有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为了跟上市场,总是参与热门行业的投资,我反而会对这个基金经理保持一个警惕的态度。


球迷们有个话,其实很适合基金投资。不在巅峰时慕名而来,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开。对基金经理来说,也是这样。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