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行业制高点——超快激光之德龙激光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18回复:27喜欢:39

基本情况

公司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前沿研究和产品开发。肩负着“用激光开创微纳世界”的使命,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和市场竞争力建设,致力于成为在精细微加工领域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激光公司。

05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激光精细微加工领域(与之相对的是光纤激光为主的宏观加工),凭借先进的激光器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以及深厚的激光精细微加工工艺累积,聚焦于半导体及光学、显示、消费电子及科研等应用领域,为各种超薄、超硬、脆性、柔性、透明材料及各种复合材料提供激光加工解决方案。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目前已拥有纳秒、超快(皮秒、飞秒)及可调脉宽系列固体激光器的核心技术和工业级量产的成熟产品。产品主要是以超快激光和中高端为主。

公司面向半导体及光学领域,开发出了晶圆激光应力诱 导切割设备、硅/砷化镓/碳化硅晶圆激光切割设备、玻璃晶圆激光切割设备等;面向显示领域,开发出了全自动玻璃激光倒角设备、全自动柔性 OLED 模组激 光精切设备、OLED/LCD 激光修复设备、micro LED 激光剥离设备、mini LED 3D 激光刻蚀设备等;面向消费电子领域开发出了 FPC/PCB 激光加工设备、陶瓷激光加工设备、玻璃激光加工设备、薄膜激光蚀刻设备等;面向科研领域, 开发出了激光精细微加工设备等。

公司是业内少有的同时覆盖激光器和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的厂商,相较于专攻激光器或激光 设备的其他厂商,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最近三年,公司分别有 67.92%、66.67%和61.90%的半导体及光学领域的精密激光加工设备使用了公司自产的超快激光器。此外公司也为客户提供激光设备 租赁和激光加工服务。

公司的业务结构如下,设备租赁服务的占比逐年下滑,这个趋势是对的。

按应用方向分如下所示,其中显示这一块只是把显示中的一些平面切割处理类的设备放进去了,芯片侧是方在半导体和光学业务中的。

过往公司产品大大致演变情况如下:

    

客户

在半导体及光学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中电科、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水晶光电五方光电美迪凯、华为海思、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厂商代表企业华润微、泰科天润、能讯半导体等;在显示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同兴达、天马微电 子、群创光电等;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东山精密、信利公司等;在科研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中钞研究院、中科院等。

上下游

公司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的核心部件激光器主要为自产,部分向国内外厂商采购,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等;设备的部分核心原材料如扫描振镜、场镜、高倍率聚焦镜、运动控制卡、精密导轨、高端电机和光栅尺等主要向国外供应商采购,主要进口国为德国、日本、英国、以色列、美国等;公司自产激光器的部分核心原材料如可饱和吸收镜、增益光纤、泵浦源、声光调制器、脉冲展宽及压缩器等主要向国外供应商采购,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英国和加拿 大等。上述核心原材料公司正在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报告期内,基于产品性能的考虑,公司主要采购国外厂商的成熟产品;个别核心原材料如设备的运动控制卡,激光器的可饱和吸收镜、脉冲展宽及压缩器等因其市场规模小、技术门槛高、国内同类产品的性能和国外先进厂商的产品尚存在一定差距,公司暂时依赖进口。

外购激光器比例还是比较高的,21年公司的激光器销售额也只有5000多万。简单粗暴的按激光器占设备30%的比例来推算这部分就对应了1.7亿的设备营收,占21年设备营收的42%了。(外采激光器主要为光纤激光器和客户指定的激光器,固体和超快激光器基本都是用的自己的)

销售模式

直销为主,以销定产,以产定采

实控人、股权架构以及对公司构成关键人员的过往信息

创始人及董事 长 ZHAO YUXING(赵裕兴)持有公司 22.97%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兼实际控制人。实 控人 ZHAO YUXING 技术背景出身,创立德龙激光之前在中澳合资企业江苏法尔胜光子担 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德展投资和德龙激光资管计划为公 司两大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股 3.85%、2.5%,其中德展投资覆盖董秘袁凌在内的 46 名 核心管理层和员工,德龙激光资管计划覆盖包括实控人在内的 27 名核心管理层和员工。自然人章军为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持股 2.42%。前十大股东中北京沃衍、天龙重工,中 煤设备、冠赢投资、上海尚理、中电基金等均为财务投资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 30.59%。

过往经营数据及生意特征

从过往的成长性来看,德龙的营收增速介于固体激光器和激光设备之间,利润增速较快,19年扭亏后迅速增长至0.8亿超过了英诺激光。德龙属于一体化的布局,未来随着新应用新技术的开发,依然会有比较好的成长空间,特别是设备的市场容量比激光器要大很多。

德龙的毛利率是远高于激光设备厂家,与主营固体激光的英诺激光接近,分拆来看的话,毛利率最好的是集成电路业务和皮秒飞秒激光器,这两块都有60+%的毛利率,毛利率较低的是LED及显示领域和纳秒激光器,这两块都是30+%的毛利率。搭载自己的激光器的设备有54+%的毛利率,而采用外采的激光器毛利率只有40%左右的毛利率,相差比较大。公司未来的毛利率走势并不是特别好判断,因为取决于公司应用领域的拓展,比如进入锂电产业链一个是竞争会激烈一些而且锂电行业多用光纤激光器,这块就需要外采,这样毛利率就大概率会更贴近激光设备行业毛利率的水平。但整体来说目前德龙的几个新的应用领域如sic、钙钛矿、巨量转移毛利率应该还是不错的,未来毛利率会持续高于激光设备的毛利率,能维持目前的水平,若未来皮飞秒激光器的应用领域持续打开,搭载自产激光器的设备占比继续提升的话毛利率还是有可能继续上一个台阶的。

三项费用方面,德龙的费用率是最高的,但是也是逐年下降。22年Q3德龙的三项费用率到达了41%,相较于21年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主要是因为22年有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应用,需要做研发投入,德龙也招了一些人,单独成立了新能源和锂电方面的事业部,费用率有所提升是可以接受的。三项费用率的变化是可以通过精益管理来提升的。

德龙的销售费用率是比较高的,高于英诺是没问题的,但是比激光设备也高了不少。公司自己的解释是产品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从行业中几个公司来看,德龙的产品确实定制化相对更高一些,然后德龙的前五大客户集中度比较低,这些会导致销售费用率高于行业水平。从激光设备行业整体或个体来看其销售费用率来看也是前期比较高,后续是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德龙目前的销售费用率甚至高于了精测电子,可以看看未来销售费用率是否会降下来。从德龙的发展路径来看,我觉得是会下来的,一个是因为规模效应,另一个是它的激光器也是有一部分销售占比的,如果激光器的占比提升的话,是有可能贴近激光设备行业平均值的。

管理费用率随着规模提升略有下降,整体保持稳定,高于激光设备行业。

研发费用率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22年Q3达到了16%,22年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高点,未来虽然会回落,但预计依然会保持较高的研发费用率。英诺的研发费用率倒是逐年提升。财务费用几乎无有息负债。

德龙的净利率过去提升非常快,通过上面的毛利率和三项费用率来看,未来的净利率我觉得维持在15%以上是大概率的事情,22年是一个短期净利率的下滑阶段,这种下降是为未来埋下增长的种子,算是良性的。

现金流不是很好。

ROE方面,德龙的ROE是最高的,预计未来会有一些下降,但还是有望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因为德龙是22年初上市的,未来ROE会有摊薄,负债率也进一步下降。真个激光设备行业的负债率却是达到了最高点,筹资和投资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虽然与近两年新能源、电车、锂电的旺盛需求有关,但还是要保有一些谨慎。

德龙的总资产周转率处于激光设备和固体激光器之间,更贴近设备行业水平。

德龙的资产和负债都挺干净的,存货比较大,整体上是和营收增长是保持同步的。

投资逻辑分析

未来市场空间及潜力

激光加工设备的下游应用可分为宏观和微观领域两大类,宏观领域的激光加工设备主要装 载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用于大型材料的切割、焊接、覆层及表面清理,在微观领域则以固 体激光器为主,相关精密激光加工设备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及光学、显示、消费电子、新能 源以及科研领域。

超快激光器是指输出激光的脉宽在皮秒(10-12秒)级别或小于皮秒级别的脉冲激光器,是激光器按照能量输出波形进行分类的一种, 皮秒激光器、飞秒激光器、及阿秒激光器等,称作超快激光器

激光器的分类如下:

与纳秒及毫秒激光器相比,超快激光器虽然整体功率更低,但由于其直接作用于材料分子震动的时间尺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冷加工”,因此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高功率连续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几乎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非超快脉冲激光器的下游应用与连续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都分别有一些重合,从实际结果来看,同一用途下,其功率不如连续激光器,精度不如超快激光器,比较突出的是性价比。尤其是纳秒紫外激光器,虽然其脉宽没有达到皮秒级别,但加工精度较其他颜色的纳秒激光器有较大提升,已比较广泛的应用于3C产品的加工制造,与超快激光器下游应用重叠度较大。未来随着超快激光器成本下降,可能会侵占纳秒紫外的市场。(而这一部分纳秒领域恰好是英诺激光的业务范围,从性能上来说超快激光是能对纳秒级进行替代的,但同时纳秒级激光器的价格也是不断在下探,和皮秒级的还是有很大的价差)

激光器方面国产纳秒、皮飞秒激光器出货量快速增长。2014-2020 年,国产纳秒紫外激光器出货量由 2300 台增至 21000 台,CAGR为 44.57%,预计 2021 年还将进一步增长至 25500 台;而 国产皮飞秒超快激光器出货量已由 2015 年的 40 台增长至 2020 年的2100 台,5 年间增长 超 50 倍,预计 2021 年还将进一步大幅增长至 3300 台。增长速度非常快,考虑到价格也在不断的下降,所以金额上的增速会低于出货量的增速。

设备方面从公司的几个应用领域分开来看,集成电路、LED、光学、显示、消费电子还有未来的钙钛矿光伏和锂电(目前主要是除膜)

集成电路方面我国的增速一直是比较快的,也是国产替代的前沿阵地,激光设备这块是比较受益的,特别是德龙所对应的微观领域。

Sic方面:未来SIC是一个会高速增长的赛道,由于 SiC 硬度大和易脆裂等特性,硅基晶圆的切片和划片工艺已经不再满足sic的需求。Sic的降本和良率提升是厂家比较迫切的需求。激光切割满足了损耗小,销量高的需求。

中国大陆已有 SiC 衬底产能规划对于激光晶锭切割设备潜在需求约 10 亿元,前后道算起来的话空间可能会更大一些。

LED 衬底切割中,激光切割设备逐渐取代金刚石刀具。LED 激光设备市场在 Mini/Micro LED 的带动下快速回升。2016-2018 年受益 LED 行业的 发展叠加激光划片机对金刚石刀具的替代,LED 激光设备投资规模达到 4.4 亿元。2019 年,LED 景气度回落,激光设备投资降至 2-3 亿左右。伴随 Mini/Micro LED 逐渐商用, 特别是未来应用于 Mini/Micro LED 的激光剥离的巨量转移技术成熟后,激光在 LED 领域的应用也将从切割拓展至切割、裂片、剥离、修复等多种应用。根据 CINNO Research 预测,预计 2025 年国内 LED 衬底激光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6 亿人民币规模。LED的市场规模并不大。

在光学领域,激光加工设备主要用于高清摄像头模组光学部件的加工处理,以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光学镜头为主。光学这块手机摄像头这块增长已经非常有限,因为占比比较高,对整个摄像头行业的影响还比较大,未来的增量可能还是来源于汽车行业。

显示领域:激光加工设备在显示屏领域主要用于屏幕的的切割、修复以及精细微加工等。这块相对比较成熟和饱和,规模也不大,也不是未来的重点。

消费电子方面,激光加工设备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相关组件(如FPC、PCB 等)的加工处理。消费电子未来大概的趋势先是复苏,在是通过AR/VR等新型消费电子的带动成长,未来消费电子的小型化、精细化也会为微加工带来成长的土壤。未来还有汽车电子带来的增量空间。

Micro LED的巨量转移设备根据券商测算2022-2024年全球Micro LED需求量分别为44.25/276.10/568.76万亿颗,对应巨量转移设备需求量分别为63/394/812台。目前而言miniLED、Micro OLED、Micro LED都是前沿的显示技术,Micro LED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放量时间并不是很确定,AR/VR打开市场的概率更大一些,苹果也将导入Micro LED技术,Apple Watch2024年首先搭载,但也有可能迟到,总的来说产业趋势还是在的。按照未来巨量转移设备价格下降到1000万/台(目前是2000万不到)的话,对应的规模大致为80~100亿的空间,未来到底能有多大的空间还是取决于下游终端应用的拓展。

钙钛矿领域:第三代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技术具备更高效率(可调带隙提高钙钛矿理论效率极限,高缺陷容忍度有助于钙钛矿电池实验 室转换效率更加靠近理论效率极限)、更低成本(优异吸光系数降低吸光层材料用量、高缺陷 容忍度降低吸光层纯度要求进而降低提纯成本)的理论优势,同时具备热斑问题弱、柔性化等 薄膜电池的特性,是有望融合第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第二代无机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优点,推 动光伏行业提效降本、打开远期市场空间的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从光伏的发展路径来看,降本增效是永远的主体,晶硅电池实现了平价上网的目标,但是继续往前走比如要实现光伏制氢的产业化,晶硅就很难去实现了,这个时候钙钛矿由于其较好的理论优势使之成为可能,当然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里不展开去聊钙钛矿,只是简单从一个点来说明钙钛矿的逻辑。

钙钛矿方面:钙钛矿太阳能板生产中采用了 3 道激光划线工序来实现太阳能板衬底上多个电池的 串联,相比晶硅电池省略了串焊工序。激光工艺路线整体较为通用,与材料体系选择关联度较 低,但由于钙钛矿电池中的有机组分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烧坏,激光设备精度要求高于传 统光伏、接近于半导体工艺。因为德龙一直专注于微加工领域,所以这也是德龙介入钙钛矿的优势。

基于当前企业的产能规划,中金预计 2026 年钙钛矿国内总产能突破 25GW,预计到 2026 年钙钛矿制造行业、设备行业 2026 年年产值有望突破 400 亿元/100 亿元。激光设备(当前 1500 万元/百兆瓦)大概规模为30亿左右。每个券商的预测都不太一致,但对于德龙目前的营收和主要应用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另一家的预测如下:2022 年钙钛矿组件产能约为 0.87GW, 2023 年钙钛矿组件产能有望>1GW,我们测算 2026 年钙钛矿组件产能预计 24GW;假设 22/26 年钙钛矿设备单 GW 投资额分别为 15/7 亿,则对应市场规模为 13/168 亿;假设其 中激光设备价值量占比为 20%,则激光设备市场规模为 2.6/33.6 亿元,期间 CAGR 高达 89.60%。

锂电方面:因为锂电用的光纤激光器比较多,设备的竞争也比较充分了,德龙作为后进入者暂时不知道未来准备怎么做,往什么方向去切入才能避免一些同质化竞争。目前也只有除膜设备有突破。这块虽然空间比较大,但对应到德龙来说这块蛋糕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吃,后面跟着观察为主。

竞争格局及优势

从激光器和激光设备两块来看

公司主要是做的固体激光器,更准确一些主要是固体里面的超快激光器(皮秒飞秒),纳秒级的比例比较少。固体激光器领域的竞争对手相对较少,英诺激光主要产品为纳秒级产品,皮飞秒还相对较弱,大族、锐科(国神光电)也都有固体激光器的布局,其余竞争对手基本都是国外的企业为主,有德国通快、美国相干、美国光谱物理等。根据《2021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20 年,国产纳秒紫外激光器的出货量为 21,000 台,国产皮飞秒超快激光器出货量为 2,100 台,德龙激光 2020 年纳秒紫外激光器的出货量为 683 台,市场占有率 3.25%,皮飞秒超快激光器出货量为 235 台,市场占有率 11.19%。

在纳秒皮秒级差距不算太大,但是在飞秒级德龙和国内的厂家就开始拉开距离了。在纳秒固体激光器方面,美国相干的产品性能指标较为领先。在超快激光器方面,德国通快采取了独特的技术路线,产品性能指标最为领先。在紫外皮秒激光器以及红外、绿光飞秒激光器方面,公司产品性能指标略逊于美国光谱 物理,与美国相干公司相当;在紫外飞秒激光器方面,公司已量产最大输出功 率为 30W 的激光器。

纳秒级和皮飞秒的激光器售价是有断层的,从这点来判断,德龙激光的估值溢价应该是要高于英诺激光的。纳秒级的单价还是每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这块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但是去看纳秒级的毛利率的话其实并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的,原因如下:2020 年公司各类型激光器毛利率均增加较大,主要系成本下降所致,成本下降原因主要为:1)公司通过持续改进激光器生产工艺,模块化设计生产,通用器件增加, 加之 2020 年产销量增加带来的采购增加,对原材料供应商议价能力增强; 2)公司 2020 年通过对部分原材料例如 AOM、AOM 控制器等进行国产化替代方式降低成本; 3)公司通过设计改进机型,逐步浓缩形成 Coral、Marble、Amber 等平台 化的系列机型。这些机型均采取一体化、模块化设计,比原有机型减少了物料 的使用,直接降低了材料成本; 4)2020 年激光器产量增加较大,加之生产流程的优化,机器类型减少, 标准化生产程度增加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导致分摊固定成本减少。但是纳秒级的激光器整体的趋势还是会因为激烈的竞争往下走。

在激光加工设备细分领域中,重点企业包括日本 DISCO 公司、韩国 EO 公司等国外知名激光加工设备公司,亦包括大族激光华工科技、海目星等国内知名激光加工设备公司,在钙钛矿领域的潜在竞争对手较多,如大族激光、杰普特还有原先就一直在光伏深耕的迈为、帝尔激光,在sic领域主要是日本 DISCO,英诺激光也在布局sic领域。

德龙激光在泛半导体及显示领域已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但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根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2020 年德龙激光在中国大陆泛半导体激光设备销售 额中占比约为 15%,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 DISCO 和大族激光。在显示领域,对于 2016- 2020 年中国大陆主要面板厂的激光切割类设备,德龙激光销量占比为 12%(按数量), 排名第三,仅次于韩国 LIS 和大族激光。然而,横向对比大族激光,2021 年半导体及泛半导体行业晶圆加工设备实现收入 6.69 亿元,显示面板行业专用设备实现收入 6.70 亿 元,合计达到 13.39 亿元。2021 年公司“半导体及光学激光加工设备”和“显示激光加 工设备”业务合计实现收入 2.44 亿元,相较大族激光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大族是国内激光设备最全的公司,它的泛半导体和面板业务也仅占到了9%不到的营收。

在泛半导体这块,德龙因为多年的深耕是具有较强的优势的。德龙也是为数不多较早就采取一体化策略布局的公司。激光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够建立技术壁垒,有效的降低设备成本,同时,实现激光器和激光设备之间的交流互动,将下游客户需求及时顺畅地反馈到激光器和加工工艺的研发和改进之中,具有强大的一体化协同效应。这种优势在往精细价格的路上越往前走壁垒会进一步加深。包括现在比较热的钙钛矿、sic、Micro LED的应用也是因为德龙本身就一直在微加工领域深耕,刚好这超快激光都符合这几个应用需求,德龙也就自然的拥有了较强的先发优势。而公司的一体化布局也是契合精细加工这个行业的特点,精细加工领域技术更迭快,这种技术更迭也是不断深挖自身技术壁垒的过程。底层的技术原理是相通的。公司布局超快激光应用已十余年,2010 年已经实现超快激光加工设备的销售,积累了超快应用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激光领域在某些细分领域深耕的壁垒还是很深的,并不是说大企业可以凭借资金和研发实力中短期就能突破和超越的,这点从国外的过往的产业重组并购可以看出来。

种子源技术是超快激光器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超快激光器的技术难点。超快激光器的两大核心诉求:高稳定性的超短脉冲、高脉冲能量。通常,可以利用锁模技术获得超短脉冲,利用CPA放大技术获得高脉冲能量,其中涉及的核心部件包括振荡器、展宽器、放大器和压缩器等。其中,振荡器和放大器技术难度最高,也是一家超快激光器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而德龙是具有这些核心技术的公司。

在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端,整个制程对转移过程要求极高,良率需达 99.9999%,精度需控制在正负 0.5μm 内。以一 个 4K UHD(3840*2160)的显示器件为例,有 8294400 个像素单元,包含 24883200 个 RGB 子像素,即使一次转移 1 万颗,也需要重复 2489 次,传统的机械转移设备速度最高 在数十颗/秒,无法满足 Micro LED 量产化的需求。此外,即使生产良率达到 99.99%,仍 会有 2488 个子像素会出现问题。目前德龙是能做到99.99%,但距离6个9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来看德龙应该是做得最好的,这块壁垒非常高,只要能突破,就能铸就非常高的壁垒。

除了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外,在成熟的业务上比如光学、显示这些领域,竞争相对更加激烈一些。德龙一方面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如面部识别摄像头 940nm 滤光片和光学变焦镜头棱镜切割设备等,保证该领域产品销售价格相对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国产化替代等方式降低成本。保持着市场的竞争力。

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研发,过往的设备推出情况如下:

未来成长的驱动力和态势

公司未来的成长驱动力最主要的来源于新应用的开拓,打开了固体激光器细分市场空间小的局限。

钙钛矿领域激光设备德龙是全覆盖的,目前已经实现了百兆瓦的设备供货,既有技术优势又有先发优势,未来有望受益于钙钛矿的放量。

钙钛矿基本玩家的进展如下:

Micro LED的巨量转移设备已经通过客户的验证,在22年Q4已经获得了一个订单。Micro LED什么时候能真正量产不是很好确定,但趋势没问题。巨量转移设备的良率还需要继续提升,目前4个9,未来6个9,壁垒非常高。新的显示技术也会带来更多的设备需求,如剥离、修复等。

Sic领域处于导入阶段,划片已经有在做了,切片未来的放量节奏会有差异。

原先的业务端预计也能维持较好的增长,东吴的预测为若仅考虑半导体和显示、精密金属加 工两大类,预估 2022 年我国精细微加工激光设备市场规模约为 120 亿元。对应目前德龙的营收来看还有比较大的空间,虽然激光设备行业格局分散,但是精细微加工这块的格局会比宏观加工的格局要相对集中一些,德龙还是具有成长的空间的。

激光器业务上,目前占比并不是很高,未来随着超快激光器的应用领域的拓展激光器出售业务是否也能迎来较好的增长,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观察点,一个是能带来实在的业绩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公司产品实力的佐证。目前整个行业超快激光的出货量和公司的出货量不管是相较于纳秒激光器还是光纤激光器都是很小的。2020 年国产纳秒紫外激光器和皮飞 秒超快激光器出货量分别为 2.1 万台和 2100 台,其中公司出货 683 台和 235 台。

产能端,过去产能上是存在一定的限制的

募投项目新增设备380台,占21年产量的79%。激光器新增1700台,是21年产能的1.7倍。

未来随着规模的提升,会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结合目前的财务指标和未来新进入行业的特征,对净利润端的改善会比较明显。

主要风险

存货及应收账款减值的风险,发出商品长时间未验收的风险。这里可以参考一下亚威股份的LIS在21年的减值。

虽然目前超快激光的竞争格局还算不错,但是也不排除未来超快激光器也会竞争加剧,如光纤激光器的锐科,纳秒级激光器的英诺激光,也不排除未来皮秒飞秒的竞争也会加剧,这点可以观察,暂时觉得即使竞争加剧也不至于像光纤激光器那么激烈。

钙钛矿及Micro LED进展不及预期,或者在产品竞争中无法获得预期份额的风险。

行业技术路线的更迭,而公司未能即使跟上的风险。

公司还有比较多的原材料是进口的,未来存在一定被卡脖子的风险。

价值评估

是否复合高价值的特征,目前处于什么成长阶段

符合,从整个超快激光所处的阶段来说是处于成长期,几块新应用领域都处于成长的初期。

投资的逻辑支点,提炼核心投资逻辑

目前的几块新的增长业务都是契合德龙一直在做的事,也是建立在德龙技术和原有业务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

估值分析

先大概定性的看一下估值的水平。

激光精细加工市场规模虽远小于宏观加工市场,但由于其更高的壁垒更好的格局及更好的利润率,其估值应该是要高于以宏观加工为主的激光设备企业。

激光器的估值要高于设备类估值,固体激光器估值要高于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估值要高于纳秒级激光器,微加工设备估值要高于宏观设备。

光纤激光器的代表为锐科激光,固体激光器的代表为英诺激光(主要为纳秒级产品),宏观加工设备代表为大族激光杰普特也是有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然后设备端的业务领域与德龙有一定的重合,杰普特也处于转型中,XR的检测业务也都是未来比较好的赛道,所以也选过来进行对比。

抛开产品和技术来看英诺激光德龙激光,德龙的空间会更大一些,因为对应的下游应用市场的设备越往高端越往微观去走,要求供应商对于下游应用的理解要更深一些,定制化更强一些。而德龙是一体化发展的,更贴近终端客户应用,一体化的布局更加容易理解需求的内容。

激光设备行业的平均估值水平为13年最低点21倍,18年底低点是24倍,目前是是39倍,考虑到激光设备受到宏观周期的影响,PB和走势更加贴近一些,PB历史最低点是22年12月份的低点2.67倍,19年初是3.59倍,目前是3.34倍。过往激光设备行业基本都是以宏观加工为主,所以受到周期性影响更强一些,以微加工为主的德龙虽然也会受到周期影响,但成长属性会更强一些。

大族激光历史最低估值为14.64倍,18年底为18倍,历史最低PB为22年10月只有1.9倍,之前最低是3.13倍。大族的PB在3月份突然断崖式下跌除了股价本身下跌外,主要原因是3月份大族数控分拆上市导致净资产增长较多,同时3月份有过一次1500万的回购股权注销,这些导致了大族PB的断崖式下跌。

杰普特历史最低的PE为40倍,PB为2倍。

激光器:

锐科激光作为光纤激光器的龙头,近几年和IPG价格战打的比较厉害,利润增速相比营收增速落后了一大截。业绩波动有点大,PE会有一些失真,过往最低PE在19年初是39倍,22年4月低点是33倍,PB历史最低为22年9月低点4.15倍。

英诺激光上市时间比较短,最低的PE为44倍,PB为3.26倍。目前的PB是4.78倍。

德龙自身最低的估值是33倍,最低PB为2.23倍。虽然上市时间比较短,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来判断这个估值是站得住脚的。那个时候的估值还是处于钙钛矿未被挖掘的状态。激光器行业和设备行业因为资产组成的不同,PB端德龙应该是要高于激光设备的行业平均水平可能略低于激光器的PB,大致可以确定3倍往上是可以接受的;PE端德龙所处的行业未来的成长性会更好一些,会比激光行业的估值高不少,35~40倍是能接受的。22年费用端增长了非常多,影响了利润,但对于未来的业绩是一个很好的支撑,未来几年的增速应该会比较高。

以上仅我个人投资记录,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德龙激光(SH688170)$ $英诺激光(SZ301021)$ $杰普特(SH688025)$ 

精彩讨论

满腹金轮2023-11-21 14:16

没啥好说的,说题材吧其实就那么几个是有长期逻辑的,但是长期逻辑里面真龙又少,还是炒作题材为主吧。但实际上又是一个跌的多跌得久就能涨的逻辑

全部讨论

2023-11-21 14:04

满大为何长久不发言了!今日688170德龙激光48.5再次抛售3成仓,后期等61再出!

2023-08-06 18:43

根据显示行业研究机构 DSCC 于 2023 年 5 月 24 日发布预测,Micro LED 屏幕的出货量未来将成倍增长,由目前的 45 万片/年增长至超千万片。预计 2023 年 Micro LED 屏幕出货量约为 45 万片,2024 年为 181 万片,2025 年达到 798 万片,2026 年达到 1354 万片,2027 年达到 1747 万片。

2023-06-08 09:36

先出一些,等回调接回

2023-05-04 14:13

产业化进展:极电光能钙钛矿GW级产线开工,协鑫光电等企业宣布GW级产线建设规划,标志行业真正从0到1走向GW时代。4月12日,极电光能官方公号表示钙钛矿产业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计划建设内容包含全球首条1G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计划在2024年年底基本搭建完成。协鑫光电表示2023年组件效率目标18%(协鑫光电4月17日宣布2m*1m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效率达16.02%),2024年将开工建设GW级产线。纤纳光电百兆瓦产线达产率高于80%,目前公司正在规划GW级生产线建设,有望2023年投产。仁烁光能表示2023年Q3完成150MW产线的建设,Q4末1.2m*0.6m尺寸投产。2024年启动叠层150MW产线升级项目,并开始规划GW级产线项目。

2023-04-23 22:31

根据 IHS 预测,2026 年全球 Micro-LED 显示器出货量将达 1,550 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99.00%
等风来

2023-04-04 12:27

22年德龙业绩虽然下滑,但是研发费用还是高增长,对于德龙这样的企业来说研发费用可以看成是未来业绩的前置。未来两年的业绩还是值得期待的,即使按照23年来看预计利润会在1.1~1.3这样的水平,给予35倍的估值大概是38~45亿区间。

2023-03-16 09:58

耐心很重要,德龙也到了左侧开仓的位置了,目前对应23年的估值大概就是40倍上下,不算贵

2023-02-27 23:39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6,845.30 万元,同比增长 3.48%;归属于 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6,740.15 万元,同比降低 23.1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5,053.64 万元,比上年同期降低 37.05%。


业绩上符合预期,受到费用端的一些拖累,但22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是未来成长的动力。所以整体还不错

2022 年,公司主要研发投向和取得的 突破如下: (1)碳化硅晶锭激光切片技术:已完成工艺研发和测试验证,正积极开拓 市场; (2)Micro LED 激光剥离、巨量转移、巨量修复技术:Micro LED 激光剥 离及激光修复设备已交付客户并实现收入,Micro LED 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已获得 头部客户订单; (3)新能源激光电芯除蓝膜工艺: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电芯除蓝膜设备已 通过客户测试验证并获得头部客户首台订单,相关技术公司已申请获得授权专利; 3 (4)高功率超快激光器:皮秒深紫外激光器、皮秒红外 100W 激光器和飞 秒紫外 30W 激光器荣获多项行业奖项。$德龙激光(SH688170)$

2023-02-22 09:53

还以为这波调整能多买一点,这都是命$德龙激光(SH688170)$

2023-02-14 12:36

英诺激光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