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折叠屏:手机行业五年来最大的革新,小荷才露尖尖角,升级放量正当时
Ø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零部件良率提升叠加出货量大增,折叠屏手机价格呈下降趋势
Ø投资位置的选择
Ø铰链 vs 屏幕
Ø正股 or 转债
Ø #精研科技# (300709)公司情况
去年,我开始换用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2,一年来的使用体验是:真香!
一、折叠屏——小荷才露尖尖角,升级放量正当时
折叠屏,是智能手机近五年来最大的升级。
根据Counterpoint报告,2022年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销量为67万台,同比增长391%,同时,在4月和5月,折叠屏维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22年全年折叠屏手机销量将增长225%,达到270万台。
2022年1-5月份,华为占据了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的50%,三星占据20%,OPPO、小米分列三、四名,vivo在今年4月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后,后来居上,5月单月市占率为12%,位列第三,仅次于华为和三星。在国内手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手机品牌厂纷纷推出折叠屏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甚至,三星也希望通过折叠屏手机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存在。
折叠屏带来的功能升级
二、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零部件良率提升叠加出货量大增,折叠屏手机价格呈下降趋势
折叠屏手机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Galaxy Z Flip3售价7599元起,相比于上一代起售价下降36.67%;Galaxy Z Fold3售价为14999元,相比上一代下降11.77%;Mate Xs2售价9999元起,相比Mate Xs,同样规格机型售价下降32.35%。自去年3月以来,小米、OPPO、vivo均推出了首款折叠屏手机,起售价均在10000元以下。
价格的大幅下降主要源于销量的增长以及关键零部件良率的提升。
根据Techinsight的数据,Galaxy Z Fold3相比于Galaxy S20 Ultra的物料成本增量主要来自于显示模组和铰链,其中显示模组成本为138.99$成本,相比S20Ultra增加107%,铰链同样是增量成本的主要来源,根据财联社的报道,OPPO和vivo的折叠屏手机铰链成本均在100$以上。目前国内多家厂商已经形成UTG加工量产能力,凯盛科技UTG玻璃基板已量产,康宁首次导入ZFlip3,随着UTG供应商数量增多,UTG、可折叠屏幕和铰链的技术成熟,整机成本有望显著下降。
根据Counterpoint的预测,2022-2025年折叠屏手机销量复合增速将达到42.90%,销量的快速增长也将摊薄单位成本,促使单价快速下降。
主流折叠屏手机价格趋势及性能
三、投资位置的选择
消费电子的投资具有一定规律性,折叠屏手机这一细分领域历史上从未进入业绩兑现阶段,对应的股票投资逻辑多体现为主题投资。如果折叠屏手机如预期放量,则产业链受益公司未来将经历“销售超预期—订单大增—上调预期—产业链大幅扩产”的业绩爆发期,现阶段投资机会来自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概率和赔率都处于合适位置。
四、铰链 vs 屏幕
主流安卓品牌发力下,折叠屏手机迎来从1到N的放量阶段。产业链最大变化来自铰链和UTG玻璃环节,相关上市公司收入利润将会显著受益于折叠屏手机放量。
手机领域,已经经历了五年以上的硬件堆叠竞赛,几乎陷入了拼数值的竞争,差异化越来越小。相较于传统手机,折叠屏最大的变化来自于“铰链、屏幕”两个部分,其中,铰链的价值量大于屏幕,且竞争格局好于屏幕、资本市场关注度小于屏幕,柔性屏大家都知道,资本市场炒作过很多次了。
铰链直接决定了核心折叠功能的实现,以及耐用、控制折痕等,是折叠屏的关键技术。铰链一般由多个金属零件组装而成,其中精密金属零件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MIM(金属注射成型)、锆基液态金属,部分常规零件也可以用 CNC、冲压等传统工艺生产。
五、公司情况
#精研科技# #300709精研科技# 成立于 2004 年,主要产品是 MIM(金属注射成型)件,下游主要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等。公司产品涵盖了诸如连接器接口、摄像头支架、卡托、手机结构件、表壳表体、汽车零部件等多个细分门类。同时拥有日本岛津烧结炉和德国连续烧结炉生产线,是国内领先的 MIM 龙头公司。先后成立了MIM、CNC、传动、散热、PVD 真空镀膜等多个部门拓展业务方向,2021 年收购深圳市安特信 60%股权进军 TWS+ANC 产品及智能穿戴产品市场。
2018-2021 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达 40%。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24.04 亿元,同比增长 54%,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可穿戴设备需求高速增长。2021H1 公司可穿戴设备类收入占比提升到 22.68%(2020 年为 13%),公司营收结构逐步多元化。
公司 2021 年报披露业务拆分口径改变,智能手机类产品、可穿戴设备、以及加工服务及其他变更为 MIM 零部件及组件(占 2021 年整体营收 79.82%)、终端产品(占 2021 年整体营收 15.92%)、传动及散热模组类业务(占 2021 年整体营收 4.26%)。
六、正股 or 转债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公司正在筹备发行可转债,公司募投项目“新建高精密、高性能传动系统组件生产项目”,说人话——铰链 及其他。
可转债总投资额为3.14亿元,建设期36个月。
正股稳当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可转债的投资价值,正股和转债选哪个,就看个人偏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