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总结复盘:逆向思维 抓大放小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3

炎炎夏日,刚结束的G20传来可喜的消息,中美双方初步达成和解意向。同样这周五是最后一个交易日,漫天哄传的慢牛年2019过去了一半了,估值修复、成长预期、消息释放的驱动因素都在这半年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多说无益,直接上成绩吧。

我的持仓组合里有三个基金,分别是易方达消费行业博时鑫源灵活配置C和中海医药混合C,仓位分别是70%、20%和10%。大部分的收益是由易方达消费创造的,也就是喝酒吃药的“喝酒行业”。17年中拿入的,17年底将近40%收益,去年最低的时候跌去了近30%,也就是说去年上下波动了近70%,直到今年估值修复和业绩释放才回来。一度有过放弃的想法,考虑到中国经济基本面和消费升级我还是咬牙坚持住了。说实话它的逻辑我也没有研究透,基本每一个公司都存在估值偏高了,但每一只都在财报季创造优秀业绩。这个做法其实不对,和赌博无异,而且18年没有调整仓位,这两点以后必须改掉遵守纪律。

博时的行业配置以保险、银行等公司组成,在我的组合里以防守为主,它们是在经济周期穿越里比较稳健的配置,基本回撤控制在15%左右,今年的收益也是由银行和非银金融创造。重点要讲的是中海医药,选它纯粹是因为个人判断医药行业的新开端和起点即将开始,龙头且绩优的公司估值也因为集采的震荡行情下调了一些,对于下一个完整年来说就是股价的低点。

基金小结

蚂蚁财富给的排名我不怎么相信的,40%不到的收益能排到前1%,毕竟白酒的行业也不是基金里业绩最好的。对于白酒行业仓位要适当降下来,追涨的情绪遇到拐点杀跌会非常厉害;而保险行业目前是成长期中,遇到经济下滑的波动性也远小于其他行业,第二原因是目前的社保基金能力和范围也有限,懂得财富规划和合理丰富医疗资源的中产阶级会越来越多,而目前人均保单量仅为欧美的三分一。最后是医药行业,财政负担、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和MAH制度,足以洗走9成以上的中小型药企,大到城镇小到乡镇,全国的高频药使用只增不减,这部分通过评价符合医保目录采纳的龙头药企无疑是最开始受益的企业。

关注个股

通策医疗

这是一只股价再创新高的个股,3月份进入个股池的一只个股,当时是一片高估的质疑声,事实证明也要感谢它们的质疑。很多人无来由地质疑它的成长空间,只考虑治疗部分都只有欧美的1/20,还没有考虑保养和美容的情况,而牙医与病人的比例是1:118,缺口之大令人咂舌。而口腔医疗有什么特点?周期长、频率高、粘性强以及拥有定价权,它门槛不高赚钱能力却极强。直至现在都很多口腔科医生出来开诊所组队单干,也说明了它对于服务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同时耗时长、复发率和保养频次高。

通策前几年的年报都是一边赚钱一边分红,建成的口腔医院马上能实现盈利,实在找不出啥毛病去质疑它。今年不分红大家在议论他,我也想知道,每年一边扩张一边盈利还一边高分红的公司整个地球能找出几家来?只要股东不瞎搞,不出什么幺蛾子,人口红利和需求缺口这波红利它是能吃到的,而且仅凭它一家公司还吃不完,这也是风投压注这个行业的根本逻辑。

泰格医药

同样的是一只股价创新高却被质疑成长性的个股,看到很多人拿整个产业链的公司作为对比,却少有人拿出每一个公司的特点出来比较。药明康德是专注临床前CRO,泰格是临床CRO,每一年药明康德的应届生招聘量都很大,招完就去组队试分子,这和临床前CRO量大且基础的业务属性是对得上的。而带量采购和一致性出台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药企销售费用、防止中间商或企业哄抬药价或囤积药品,最终达到全民有符合疗效且平价的药使用和国家社会保障基金负担大大减小的双赢局面。

那么这种情况下对于临床CRO的考验无疑更大,临床I、II、III期都是药品研发最关键的部分,其中III期是最为关键,多数药品的成败就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药品能否通过的一道坎。这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验证药物是否对人体具体病症具有有效治疗效果,如果没有那就说明这次研究GAME OVER了。2016年礼来的老年痴呆药就是死在临床III期上,数十亿美金石沉大海,直接引发股价暴跌。可想而知,临床研究的重要性是整个CRO产业链最为重要的。

而国内人口教育程度的提高、病人样本的数量和研发成本的低廉都是未来全球药企进行合同外包最好的地方。那么说说泰格,它最大的核心优势在哪里?三个,SMO+临床I期+CMC&BIO。(详细内容去格隆汇找找,这里不赘述。)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政策趋严的情况下,泰格是唯一一家能完整从临床I期到III期全流程合规地研发药品的企业。对于时间和金钱成本都高昂的研发服务,现阶段不会有人把临床三期的业务分拆来做,只会一体化地交给能一步到位的CRO企业。刚刚举的例子是原研药也就是新药的研发,而我国国情来看现阶段是以合标准的仿制药为主,未来会不会引进原研药替代还两说。现阶段的政策是既考究你的过程也要求你的结果,所以去年来的一系列政策对泰格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时间一长这个优势就很明显了。半年报披露的订单充足也和它的优势对得上的。

临床前CRO的药明康德短期会面临压力,如果整个仿制药的研发有困难,大型药企选择观望或者行业内价格较低的企业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整体CRO我是非常看好的,因为目前急需的这些药品和常见的难治愈病里,药物的效果是大大不够的,举个简单例子,如二代胰岛素一直被诟病起效慢、疗效差也已经十余载了,而降压药对人体身体具有巨大副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了刚需和大变革的催化,这个行业的前景就非常高了,这一波红利也是行业的头部企业吃得满嘴流油。

海康威视

截止至六月中,海康威视对比年初跌了将近30%。主要原因是政府订单的减少和贸易战疑云,一季度的政府订单同比减少了将近40%,天眼工程基本全国范围内安装得七七八八了,下一个“雪亮”工程的目前还是在试水阶段,旧订单饱和新订单未见就是它杀跌的最大原因,毕竟没有行业催生,什么头都熬不住。下半年订单会不会恢复我也不好说,下一个起点在5G正式落地以后,因为视频+云系统的运作模式是首当其冲的受益业务,单单在市政工程就已经很多方面涉及了。

逆向思维+抓大放小

之前和群里的人讨论,大家都对医药行业避之不及,其实有点矫枉过正了。今年一季度的修复行情多么火爆有目共睹,如科伦药业的估值修复,几天就上去了,在长达半年的阴跌里,它一个月就涨回去了。要抓那个小的确定性非常难,抓大的确定性却容易。再多造假、再多质疑、再多政策也不会改变医药行业迎来新一轮机会的事实。正因为有了良莠不齐的企业,才有了我们区别对待和价值发现的机会。大家质疑泰格的时候也正常,毕竟增长了很长一段时间,只不过重磅政策修正了它的估值过高,迎来了一轮新的增长开端。

也问过很多人,到底是成长性重要还是估值重要,听到的答案是估值重要,但不少人因为估值错过了一波大的涨幅。于我而言,大的行业逻辑及业绩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如果遇到需要考虑估值时,三种情况最常见,一是行业周期变了、二是压根没看得很懂、三是对行业的了解不够。3年前平安40-50元时大家也对它存疑,结果却是后来你压根找不到它低估的机会了。低估值往往出现的也是三个时期,行业的拐点、黑天鹅或大事件的错杀、新增长驱动的确立。我看了不同的行业,不管它们每个行业的逻辑一样不一样,上面三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另外,K线图也很有帮助,特别是每一个拐点,可以帮助你判断这一阶段是什么时间驱动它增长或者影响它杀跌。

这半年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思考方式,不拘泥于形式和思维定势是投资、生活和工作里都需要具备的思考方式。遵守纪律,即使是错误方式赚到的钱也要谨慎复盘,一旦市场认知改变,你会心里没底而且越走越远。犯错误不可怕,年轻时的试错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能看清河中石头的人毕竟少数,摸准石头并过河才是人生常态。19年尚未结束,不断迭代、不断更新、不断质疑和重新思考是后半年的准则。[笑]

关注行业

消费+医药+非银金融+农业周期+5G相关

$医药行业(SH510660)$ $消费行业(SH510630)$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xingandushi2019-08-07 21:18

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