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不易,喜欢也挺难

发布于: 雪球转发:18回复:30喜欢:68

文/CxEric

01

很多文章都会告诉我们,年轻人要尽快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这样职业生涯、事业才会顺畅,人生才更有意义。

但就我的观察来看,这两件事情都挺难的: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很难;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也很难。

1、很多时候,人以为自己擅长某事,多年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擅长。

此时怎么办?

人往往会因为已投入了海量的时间、精力,而不甘愿放手。

就像当你爬到半山腰,才发现自己爬错了山,有多少人能勇于掉头下山呢?

2、很多时候,人以为自己很喜欢某件事,决心为之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但实质上,他不过是喜欢这件事带来的鲜花和掌声,又或者它满足了某种心理需求。

等碰到这件事的难处、苦处,人就骤然发现:嗯,我好像也没那么喜欢它。

擅长不易,喜欢很难。

更何况,还有很多人面临的尴尬局面是:擅长却不喜欢,喜欢却不擅长。

所以,如果你喜欢又擅长,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行为至此,不由得感慨:人生这门功课还真不容易。

02

如果说,识别一件事情是否真的擅长,尚且有一些客观比较标准——比如说,跟同龄人/同行比较一下,看看自己大致处于群体的什么位置,需要多努力才能达到平均水平,或许就能知道一二。

那么,要识别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某事,可能就连“客观”标准都不太好找。

毕竟,这是一道“主观题”,而人心的问题永远复杂、难懂。

很多人混淆了喜欢和其他心理因素。

比如说。

我见过很爱打游戏的人,但他并不是真的有多热爱游戏。

他喜欢的,不过是“逃避现实”罢了。

他要的是,一头扎进虚幻世界,深深喘一口气,以忘却红尘俗世的柴米油盐,焦虑烦忧。

事实上,只要能逃避现实,他“喜欢”的可以是游戏,可以是短视频,可以是炒股,也可以是徒步中国。

甚至,对某些人来说,他逃避现实压力/责任/义务/使命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升学,不断地进修。

我能够理解,对一些人来说,“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逃避就是他们维持“状态”的一种必要保障。

但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以逃避为动机的选择,到最后都不得不支付更大成本。

在人生里,很难用“0元购”买到好东西。

不瞒各位,我本人就精通逃避认怂之道,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不过,每到这种时刻,我都会想起大学辩论队教练的名言:宁可战死,绝不不战而降。

这个时候,本怂内心就会升起一点豪气:嗯,怕个P。

03

作为财经博主(大概),免不了要讲下股市。

在股市里,很多人以为自己喜欢投资,但细究下去,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喜欢投资。

很多人喜欢的,不过是赌博式的刺激,赚快钱的兴奋,以及想象自己“杀伐决断”的自豪感,而至于投资过程中枯燥、烦闷、艰难环节,他并没有兴趣,也缺乏耐心去刻苦钻研。

哪有那么多人热爱投资。

此外,我还见过一些人,他极努力地做一件事情,而其深层动机不过是受制于某种心理情结,根本谈不上喜欢,也遑论乐趣。

而他越是努力,就越是被这个情结捆绑得死死的。

犹如蛛网里的小虫子。

想想,这也是挺让人难过的。

04

以上举了三类例子。

那么,人要怎样才能确认自己是否喜欢某事呢?

我没有答案,但我可以试着分享两个思路。

兼职开药,不保疗效。

一种思路是,观察自己喜欢的到底是过程,还是结果。

如果一个人能在过程中就得到满足,找到乐趣,那他就能自发地、自驱地去认真做这件事;

如果一个人只能在“结果”中得到满足,没有结果就感到失落、痛苦,那他可能难以坚持下去。

设想下,如果做某件事情,没有人给你鲜花掌声,你还有热情做吗?

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拂袖而去了。

如果你能欣赏、享受过程,那么乐趣就更多地“操之在我”。

另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是,你是否愿意承受这件事带来的“必要之苦”?

几乎任何一个职业、一份工作,甚至是爱好,不管你有多么热爱,多少也要承受它带来的“必要之苦”,经历一些枯燥、乏味、难熬的时间。

玩乐队很有趣,但每个乐手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团队磨合;

讲脱口秀很有趣,但每个表演者都曾遭遇没人笑的窘境,以及写不出新段子的恐惧;

打游戏很有趣,但职业选手要经历重复的机械训练,承受水平停止不前的焦虑惶恐。

那么,你是否愿意为了这件事,而选择接受这部分痛苦呢?

定义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某事,一种常见的定义方式是:我有多爱那个“甜点”;

但更务实的一种定义思路是:欣赏“甜点”之余,你有多能接受那个“苦头”?

“很多人对“正确的选择”有误解,以为“正确的选择”就是:选了之后事半功倍,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一路乐呵乐呵。 

不是的。 

正确的选择从来不是没有痛苦,正确的选择是:选择之后,你心甘情愿地忍受它带给你的一路痛苦。 

所谓,甘愿做,欢喜受。 

不懂?看看怀孕的妈妈就知道了。 

痛苦是真痛苦,坚定是真坚定。”

——《吃苦》,CxEric

05

讨论了一整篇的“喜欢”,最后我想说的是,“喜欢”固然难得,但人生里还有比这更难得、更高的东西。

古人称之“志”。

所谓“士贵志”、“志为士心”。

志是什么东西?很多时候它就是你“真正喜欢”的事情,但又往往超越了“喜欢”所能表达的情感。

如果读者允许我胡乱解读,我会说,“志”是你想要创造的作品,是你毕生想追求的某种境界,是你愿意为之付出、忍耐和奉献的东西。

有人说,他的志就是开豪车、住豪宅——我想那不叫志,那最多叫欲望罢了。

有人说,他的志就是爬上鄙视链的顶端,暂不论这种想法多虚无——我想那也不是志,这不过是想要跃居人上的虚荣心罢了。

志不是嗜欲,志不是消费。

志是你想要要创造的作品,志是你想要追求的境界。

志是你寻找的一个(部分)答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能找到这个东西,人生可以少问很多个“为什么”。

为什么?

不为什么。

——但是,如果找不到呢?

我的个人主张是:那就边走边寻觅,同时记得欣赏沿途的风景。

如果真找不到呢?

也没关系,认真生活就挺好。

认真地活在每一天里,本身就是很高的的一种境界。

— END —

全部讨论

亦庄小股民02-06 23:12

谢谢。

迷雾米雨_Lancet02-06 22:47

文中提到的几个判定喜欢的方法深有同感,我理解可能主要有几类: 一是,是否具备较大的过程意义,而非大比例押注结果;二是,动机动力来自外部驱动还是内在触发,“我想要”还是“别人想要我”;三是抛开功利属性是否还愿意做。

勤劳的超超啊02-06 22:45

志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终极追求

迷雾米雨_Lancet02-06 22:43

这位仁兄,第一个跑步的例子可能不是喜欢,而是上瘾。。。

迷思者02-06 22:34

好文章大赞

C4Cire02-06 22:26

滴滴滴

有一点理性02-06 21:50

人生這門功課真不容易

喵爷meow2023-11-18 20:49

666

章导2023-11-18 20:48

是否真的喜欢?
财务自由,钱多到花不完是否还愿意做这个事情?没有结果或者没有好的结果是否还愿意做这个事情?

砸锅卖铁炒股2022-12-22 13:54

为股市全情投入的股迷、股痴——14年职业股民原创文章
#当代人为了投资能有多努力#
什么人在股市最容易成功,热爱股市的人最容易成功,认真研究股票10000小时以上的人最容易成功。我们县有6万股民,今天说说最热爱股票、最用功的3个股民。
搞投资,全力以赴都不一定能做好,不全力以赴肯定做不好。
——王国斌(东方证券资管董事长)
炒股这门聪明人最多的行业,你努力钻研10000小时不一定能成功,不努力钻研10000小时肯定不成功。
——砸锅卖铁炒股
先来说我自己,我是股迷级别。进入股市21年,职业炒股14年,研究股票花了40000小时。我在2000年进入了股市,那时候我们县股民才几百人,大部分都是油田的。我身边都没股民。我在2001年左右买了2000元的股票书,能看几十本股票书的股民是很少的。在炒股的前几年我每天10小时以上的研究股票,看书、看盘、复盘、总结、反思。每天收盘看涨幅榜前100只走势,跌幅榜前100只走势。每周、每个月也复盘涨幅榜、跌幅榜。抓了几千张股票图片,自己总结了一些股票形态。我交流过2000多股民,跟北上广深的高手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散户心理行为很了解。看了1万篇股票文章,自己写了100多篇帖子。电视剧不看,主要心思都用来研究股票了。股票是我的饭碗、事业、工作,也是我的娱乐、兴趣。我的智商不是超群的,升初中120人考第8名。我们县6万股民职业炒股10年以上的只有我一个。我职业炒股成功主要靠的是勤学多思自控好。2002年我在一个股票论坛上写下了个性签名:砸锅卖铁定决心,东学西徒为方法,十年磨剑好毅力,看山是山好境界。10多年过去了这些我都做到了。
我们县还有2个比我还痴迷股票的,他们到了股痴级别。股民甲,油田人比我大几岁,我们认识10年了。他炒股20多年了,人非常聪明,纪律好。他喜欢研究指标,以前没电脑的时候还手工画过k线。上班回来还研究股票到半夜,为了验证指标历史数据手工一个一个的回算,光计算器就按坏了3个。他说过如果把他关在一个屋子里几天,没有电视,只要有个电脑能研究股票就很乐呵。
股民乙,油田人,比我大10多岁。炒股20多年,痴迷股票。上图这样的写了炒股笔记和统计记录几十本。
股市虽然赚钱很难,但也禁不住我们120人第8以上的智商这样10年如一日的研究。我们县6万股民长期赚钱的极少,我们3个都是长期赚钱。做好一件长期难事,主要靠智商、努力、自控。首先我们的智商都不低,10里挑一的级别。而我们研究的股票时间、精力都比普通股民多几十倍。毕竟股市大部分知识、认知都是靠积累获知的。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才能超越常人。真正热爱股票的人极少,肯认真研究股票10000小时的股民也极少。只要真正热爱股票的人才能坚持做那些长期有益短期不见效益的基础研究工作,才能日复一日的研究那些常人看起来枯燥的数据、图形。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长期努力的人极少。
赚钱是研究股票成功的副产品。 #股迷# #股民#

链接: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