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里的潜力“骨”(上)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5回复:20喜欢:51

今天小富士要跟大家聊的是医疗器械里的细分行业——骨科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是做什么的?

  首先要先给球友们介绍下这个行业,骨科植入物一般被用来替代、支撑缺失和损坏的骨骼以及关节。这些植入物在矫形、固定身体姿态、恢复正常骨骼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骨科植入物已经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器具,更多走向了现代化的固定、矫形假体装置。

    骨科植入物可以分为创伤植入物、脊柱置换植入物、骨关节内植入物、齿科种植体、骨活性生物植入物等。

由于中国骨科植入物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市场由三个主要分部组成:

    a.创伤类植入物;

  b.脊柱置换植入物;

  c.骨关节内植入物。

    创伤类骨科植入物在中国市场所占的比重较高。未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国内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脊柱置换植入物以及骨关节内植入物市场占比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骨科植入物市场发展的推动因素

  市场前景解析

  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加,医疗护理观念的转变以及医保的覆盖面的提升,我国对骨科医疗器械的需求将继续增加,是骨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根据中国外科植入物专委会数据,到2050年,我国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将增至2.12亿,而老年骨折患者超过30%与骨质疏松相关。我国各种关节炎重症患者超8000万人,现有肢残患者约75万人。同时,每年新增骨损伤患者约300万人,庞大的患者基数为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的加速扩容带来机会。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骨科内植入物及细分产品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骨科植入物的的市场规模为210.06亿元;2016年,中国骨科植入物的市场规模已经逼近350亿元。这五年,中国骨科植入物的市场规模增速为13%左右。

数据来源: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国家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

  在“健康中国”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医疗器械尤其是耗材领域的发展。并对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开辟了绿色通道,旨在推动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创新,推动进口替代,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

    2012年8月,我国颁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针对医用耗材等领域推出100亿元的重大专项,每个耗材研发项目资助2000万元;

    2016年3月,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鼓励国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以为人工关节和脊柱等为主的高端植入产业。同年7月,关于发展新一代的介入医疗器械被写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2018年6月,有“行业母法”之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再次修订,意在优化审评审批流程,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等。

    近年,医用高值耗材领域的两票制试点、推行,公立医院全省集中采购,网上阳光支付,价格谈判等价格措施的开展将进一步压低虚高的耗材价格。

    2017年9月,在《开展国家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谈判企业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将人工髋关节假体等4类高值耗材作为谈判试点产品,集中公立医院(含部队医院)高值医用耗材市场份额,与生产企业进行谈判,形成统一采购价格。

    此番医用耗材销售和流通领域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大型商业公司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产业发展,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出局的危险。

企业竞争格局

  对于上游材料来说,骨科植入物主要原材料包括陶瓷、钛合金、锻造钛合金、铸造钴铬钼合金及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由于受专业技术壁垒、制备工艺经验积累不足、企业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我们骨科高值耗材的材料半壁江山仍由国外进口产品占据。
    现阶段国内骨科耗材核心企业营收超过一亿元的企业包括威高、$大博医疗(SZ002901)$ 、春立医疗、$微创医疗(00853)$$凯利泰(SZ300326)$ 等。

    我国骨科植入物行业呈现出中外企业并存,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竞争格局。国内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外资企业凭借技术、品牌以及资本等优势较早的就进入了中国骨科植入物市场,并占据了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捷迈(Zimmer)、美敦力(Medtronic)、史赛克(Stryker)、强生(Johnson&Johnson)等跨国企业在我国骨科植入物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60%以上。

    不过随着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国内企业自身技术、工艺及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也有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本土企业,如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艾迪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分细分领域,如骨科创伤类及脊柱类内植入物领域内的产品已经开始实现进口替代。

    从整体趋势来看,创伤类已经基本完成国产化进程,脊柱和关节正在国产化进程中,国内企业拥有更广阔的渗透空间。国内龙头企业,有各自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并在不同细分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

    下篇呢小富士将找出两家尚处于国产快速替代进口产品初期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爱康医疗(1789.HK)和春立医疗(1858.HK),来跟球友探讨下这类公司的投资逻辑。

下篇入口:网页链接

风险提示:
1、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指数基金,请关注指数基金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特有风险。
3、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微进化ing @月下寒漪 @鼠胆龙威 @东哥投资    @青春的泥沼 @格老巴老的价值投资 @蛋卷基金 @实况神圣 @只吃一碗面 @wuhansteel @书剑笑傲 @物不足智不明 @似曾相识81 @身没动心已远 @一品布衣 @辛无疾 @罗宾八宝粥 @沽上犇牛 @ilovegrace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18-07-27 10:22

劝你们别碰,这类产品比疫苗的水只深不浅,大博老板以前代理别人家的产品做销售,从2004年建厂凭啥做那么大?全靠他以前做销售时候的几家骨科平台起来,做医疗行业的都知道,一个医院耗材量最大,回扣问题最严重的就是骨科,最疯狂的时候零售价格的百分之六十都要返回去,各个厂家放肆提高回扣比例,大博能从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里面的水不是一般的深啊

2018-07-27 10:44

正海的活性生物骨今年也要报批了

2018-07-27 10:22

赞同 @大彤哥跑跳碰 说的,
大彤医生说的都对。

2018-07-27 10:21

说句实话,山东威高、大博等国产品种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捷迈美敦力的脚步……

2018-07-27 10:18

能力圈说的就是这些,这些真在我们普通人的能力圈外东西。

2018-07-27 11:59

老百姓没有议价权,还砍价?你去问用的什么品牌,医生都不一定鸟你。
你什么时候看这个行业做广告了?跟你老百姓,没必要

2018-07-27 11:58

其实也没什么好创新的了。国内东西跟国外一般般说差不太多。医疗行业也天然排斥创新。你用目前的材料,药监局都要审核你,你还敢换材料?准备一人高的审批文档和三五年时间去吧。

2018-07-27 10:44

好文,感谢小富士科普

2018-07-27 10:43

一种消费者不敢随便砍价的商品。

2018-07-27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