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自己的投资策略:盈亏同源,静待花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6喜欢:20

六禾投资 游晓慧

股票投资的一个魅力在于,各式各样的投资策略都能在市场上找到其立足点,争奇斗艳。成长投资、价值投资、趋势投资,被动投资、统计套利、中性alpha、管理期货等等数不胜数。各策略都有自己的优势,诸多高手运用不同的策略均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巴菲特,林奇,索罗斯等大师也都有各自的拥趸。

与此同时,也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些人秉承价值投资理念亏了钱,就说中国股票市场完全没有价值投资的土壤,就是投机;有些人做成长股亏了,抱怨说成长股就是一个个故事堆起的泡沫,是击鼓传花的游戏,看谁拿到最后一棒;有些人做趋势投资亏了,则认为追涨杀跌,到头就是被“割韭菜”,情绪的钱赚不得。

为什么别人用了这个策略能赚到钱,我反而亏钱呢?且不论每个人水平的差异性,在投资过程中,大家多多少少都会直面过一个问题:我并不追求投资大师们如此卓越的成绩,但是如何寻觅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对我而言可以更有效地获取收益。我觉得这个问题,最需要思考的是“适合自己”这几个字,也是我在自己的投研过程中,不断反思的地方。

简单自我介绍下,我09年毕业即来到了六禾投资,最早研究家电行业,渐渐扩大至商业零售、食品饮料行业,最后再扩展到整个大消费,期间也覆盖过定增策略,17年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作为一名在私募中成长起来的资管从业人员,在雪球也分享一下我的一点思考。


承认在这个市场中存在的各类策略

上述提及的各策略,其实在一些投资人的心理存在一杆秤,或者说“鄙视链”,比如认为价值投资才是最正道,把基本面研究得细致,赚企业成长的钱。但其实细究去看,真正在每个策略里都做到极致的高手,都是把“基本面”研究得非常透彻。索罗斯在这么多次博弈成功的基石,也是其对于目标的深度分析和认知后,才做的决定。

价值投资所倡导的,以合理或低估的价格去购买优秀的公司,这里的隐含前提,是“合适甚至低估的价格”。但这个好的价格,也是市场预期(各种策略)产生不一致时,才可能出现。

当市场都趋同的认可某一种策略时,这才是值得担心的。以被动投资策略为例,霍华德马克思在《无人投资能走多远》提出了他对市场趋同的思考:随着被动投资的增加,当市场处于上升周期时,会被迫买入比重重偏高、流动性强的大型股,这不仅推高了这些股的股价,还不能因为这些股价被高估而拒绝买入这些股票,这种如同永动机一样的行为不可能永远奏效,在危机爆发并出现资金流出时,指数基金和ETF 将无法需找到买家愿意买入那些比重偏高、价格高昂的证券。可见,由被动投资推高的股价最终只会是周期性的轮转,而不是永久的可持续上涨。

你也许不认可其他投资策略或投资者,但正是各种策略的构成,才组成了这个市场,而我们的投资行为,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市场。想要在这个市场寻找建立自己的投资策略,去学习借鉴其他不同策略的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再上升一个层次,不仅仅关注股票市场,可以发现,债券投资对于宏观的把握度,期货投资对于微观的精细度,都比股票投资做得更深入。如果投资中可以从不同类资产的价格表现去交叉验证,从各策略局限性思考自身竞争优势,不仅能更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也能获得更好的博弈优势。

承认这个市场中不同的策略,尽量使得自己具有复合策略的思维,使得投资中能更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对于自己的投资方法论构建是有益的。当然,这对于资产管理机构的研究体系,以及一名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也相应地提升了要求,但这可能也是从优秀到卓越所需要必备的。


策略与资金属性的匹配

在投资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资金背后的属性。屁股决定脑袋,资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论。许多投资者认为公募基金好像与普通投资人并无二致,也不就是追涨杀跌嘛;可能也是在公募的“相对收益、年度考核”的要求下,基金经理有时“不得不”去做,因此有些情况下,只能去追求市场上的热点。短期市场与其投资风格有着一定的偏离度,跑输了市场,也会对其考核有着重要的影响,基金经理也是人,先通过考核,生存下来,才是重要的。而去年起,市场热议的“外资”,因为其长周期的考核,所采取的策略就有很大地不同了,我们也专门论述过,可以参见《QFII投资那些事儿,及借鉴意义》

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投资策略的多样性也正是市场不同资金属性的映射,当你拥有一笔低成本的长期保险浮存金做投资,和一笔年化利息8%,期限半年的杠杆资金去比较,即便初始的投资策略一致,但是资金属性的巨大不同会导致潜意识里的反差,进而再反过来影响到具体的执行操作。

因此在寻觅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时,可以先问三个问题,我管理的这笔钱是谁的?出资方对于市场及对于我的预期是如何的?这笔钱的管理周期可以有多久?要回答这几个问题,基金经理和资金方在实施投资之前,需要有一番好好沟通;这也是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及基金经理应该做且必须做好的,并不能只埋于投资。如果管理的是自己的钱时,这几个问题其实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10年后小孩要使用的教育金和1年后买房用的首付,策略自然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更多的思考,可以参见《雾里看花?如何定义一只“好”的私募产品》

所以不存在说哪个投资策略更好,而是要看哪种投资策略“更合适”,和管理资金的属性相匹配是投资策略的重要考量,而不是简单的预期收益率。


对自我的认知,及策略失效期

策略的实施,最后无非需要对自己有一个认知。投资究竟是反人性还是顺人性的,千人千面,但从我自身出发而言,我是很难做到克服性格的,一般需要通过制定针对我自身的个性化风控条款克服弱点,用纪律解决问题。所以对于自身性格的认知,也变得非常重要。而这个认知,其实也是会随着个人的投资经历不断地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我在入行初期,一个通过研究看好的股票,可能3个月没有涨起来,就无法忍受。而到现在,可能这个时间变成了1年甚至更长(当然,这个心态的变化一部分也来源于投资组合的构建,降低单个股票收益的失效对整体投资的影响)。反人性所做出的投资,势必内心许多煎熬,这种“煎熬”对于策略的运用,或多或少会对投资起负面影响。

考虑了上文所述的要素,建立了一套能够多层次思考,匹配资金属性,符合自我认知的策略,但执行起来依旧会遇到失效的时候,这时对每个投资人都是“考验点”。需要我们首先去反思,是否是我在投资流程中并没有严格遵循策略?或是之前的“策略”本身就有严重的瑕疵?或是研究过程中哪一步没有做充分?如果是自己的方法论的确有不足的地方,及时地修正完善;如果可能就是短期的市场风格不符时,那也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心理准备。

承认市场上不同风格的资金和策略的本身,其实也是认可,不可能存在一套在各个市场中都有效的策略,因为市场本身就是各种策略运用后所展现的结果。重要的是经过上述思考,一旦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后,就遵循自己的策略,这个也是基金经理业绩可持续性的体现,风格经常漂移的投资人,资金方本身也不放心,最后的收益大概率也不会高。

寻觅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这过程可能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周期,随着自我的成长再不断地修正,认识到盈亏同源,在策略失效期时承担后果,静待花开。以上是我对于投资策略的一点思考,欢迎交流批评。


投资有风险,本文的观点论述及观点分享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第一批阳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经过15年的发展,六禾投资的管理规模近百亿,并获得业内金牛奖、金阳光奖等多项大奖。公司官网www.liuhecapital.com,微信公众号搜索“六禾投资”。

作者游晓慧,现任六禾投资基金经理,拥有10年证券行业投研经验,历任六禾投资基金经理助理,消费行业研究员。

全部讨论

耀之2019-11-19 10:58

Ryanmmm2019-08-16 14:59

野生派

六禾致谦2019-05-21 17:40

可以看了哈

纳兰千问2019-05-21 08:54

竟然被和谐不可见?

2012龙在渊2019-04-12 11:50

策略与资金属性的匹配,这个很关键,找到合适的资金不容易。

山山水水成文2019-04-12 10:21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