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国标中对添加剂用量要求不大于0.5%,本配方中用量仅为0.15%。
1.2.配制方法:
按配方①②的顺序和比例,分别向调和装置投料,经调和均匀50-60min清澈透明即可,取样按国标的全部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合格后进入产品罐储存。
三、标准指标的控制
1、诀窍性技术:因为M100车用甲醇燃料的组分和配比在国标中已明确限定,所以配方技术设计简单。但看似简单,其实还具有许多配方以外的诀窍性技术。往往是国标中配比技术确定后,细节是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软件技术有了,还需硬件技术配合才能完成。要有灵活的战略战术,特别是国标中各项理化指标的控制成了关键。实践中往往会碰到用合格的国标M100车用甲醇燃料添加剂,去调和合格的国标甲醇,结果调和的M100车用甲醇燃料却不合格,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就涉及到诀窍性技术问题,要不然为什么用合格的添加剂去调和合格的甲醇,产生的M100车用甲醇燃料,在国标中还设置了14个之多的指标限值呢?
2、过程细节技术:M100车用甲醇燃料的调和,从原料到产品,每个细节都有控制技术。不然一个细节被忽略了,影响全盘产品不合格。例如从厂家购来的甲醇,购进时符合国标,仅存放了一周这么短时间,用合格的添加剂调和后,M100车用甲醇燃料产品居然不合格,这就需要运用过程细节技术来解决问题。
3、国标指标调控技术:甲醇在生产、运输及贮存过程中,可能会有钠、铁、氯、水杂等进入甲醇中,导致钠、铁和有机氯、无机氯及水分等指标不合格;甲醇在生产、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会部分氧化成甲酸,使甲醇燃料呈酸性,造成碱值指标不合格。这就需要运用国标指标调控技术。
4、运行环节技术:从调配-加油站-加油-汽车油箱是一个系统程序。为了使质量自始至终符合国标,除了配方技术外,还有很多环节的注意亊项要引起重视。即使是调配中心调和的合格M100车用甲醇燃料,要经过储运至加油站,再由加油站最后加注到用户汽车油箱中等多个环节。调和的产品合格,往往进入用户汽车油箱后的M100车用甲醇燃料不合格,有多项指标超标,这就存在需要运行环节技术的问题。
6、安全防护技术:有时合格的原料做不出合格的产品,做出了合格的产品稍不注意又变成不合格,在我这里合格,到你那里又不合格。这并不是魔术也不是幻觉,更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缺少安全防护技术的结果。
产品的最终合格才是目的,这个最终就是用户的汽车油箱,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细节、环节上调控好与国标指标的差距,要解决好这些差距,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甲醇燃料在我国发展已经超过40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充分利用化工行业副产甲醇,开创了甲醇作为车用燃料应用的先河。除了煤制甲醇,还可利用我国每年约7.5亿吨的生物质体量,可制取绿色甲醇超过3亿吨。绿色甲醇燃料的推广使用对乡村振兴、能源革命、环境保护以及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甲醇经济,不仅有利于碳中和,还可以推进能源结构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把甲醇作为绿色能源的存储载体,既可以把废气变成甲醇,也可以把废弃的二氧化碳变成甲醇,还可以把垃圾、秸秆等生物质变成甲醇。从分子结构上看,甲醇就是氢气,但氢气很难存储。因此,甲醇可以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中间体,灵活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绿色甲醇是全球公认的碳中和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一切变革的动力,甲醇汽车的发展,必将给甲醇燃料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甲醇汽车产业完成了技术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我国绿色甲醇燃料技术已成熟,正在向规模化发展。在应用甲醇燃料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走在了世界该领域的前沿。
占小玲在M100车用甲醇燃料国家标准还未正式出台前,提前按该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设计出技术配方,这种事先行动,将为M100车用甲醇燃料的普及打好事前基础,更为甲醇汽车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效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