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投资回忆随笔(二):关于TLT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09喜欢:40

「不败的策略」

讲真我是没有想到,TLT这个大部分人陌生的字母,居然在近期成为雪球上热门的话题,甚至我一个沉寂了3年的股票群,也有朋友冒出来问那个买了100万美元长债归国躺平的行为,是否真的可行?

市场的发展总是令人感觉到魔幻,就如我这个如今被证明失败到极致的策略。

承接上文,当我学会通过Sell put来买入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一个自以为“不败”的策略,即通过Sell put来买入TLT,这个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Sell put来赚取权利金,被行权后立刻Sell call赚取权利金,同时持有TLT每月获取相当于年化3.5%的分红

这个策略有很多看起来很明显的优势:

1、Sell put的权利金,考虑到TLT的平均波动率,大概在10%-15%的年化

2、同理,Sell Call的权利金,在TLT被动买入后即作Covered Call,也是维持10%-15%年化收益率的组成部分;

3、拿着TLT,这是一个生息资产,它在2022年底的当口,拥有4%的Yield to maturity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接近3%的实际分红,考虑到国内3%不到的定存收益,怎么看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资产;

4、考虑到10Y跟2Y的倒挂,预期美国会很快进入衰退,美联储很快会再次下调利率;考虑到2018年联储加息到3%就触发了美股圣诞暴跌的经验,一旦联储降息,TLT能产生20%-50%的预期收益,直接兑现长期利率;

我经过非常长期时间的思考,不断的论证,我认为这个策略简直“无敌”,低风险却有潜在的高回报

当然,其实我很清楚这个策略,其实有死穴:长期利率不能波动太快。一旦长期利率快速走高,策略的灵活性将消失殆尽,只剩下持有至到期这唯一的选择

「什么是TLT」

评论里好多说看不懂我在说啥,这里简单补充一下:什么是TLT。

TLT全称是iShares 20+ Year Treasury Bond ETF,是一个可以让外国人投资美债的ETF,但是相对于直接买美债,会有一定的税,目前我是每个月的分红要扣10%的税。

在TLT的官网详细介绍了这个ETF和组合特征:

它目前持有40个标的(基本都是长期美国债券),30天SEC的收益率是4.97%(该收益率反映了基金普通投资者在扣除最近30天内基金费用后赚取的利息),到期收益率是5.25%,平均标的期限是25.46年,平均的久期是16.10年。

简而言之,目前买入TLT,可以锁定未来25年,5.25%的收益率,美元计价。

科普结束,回归正文。

「不要与美联储作对」

下图是美债收益率曲线图,蓝色是2022年12月31日,红色是2023年6月30日,绿线是2023年10月20日也就是今天的收益率曲线。

22年底的时候,短端和长端趴在地上,只有联储通过加息带动短端上升;23年中的时候,联储成功将短端拉到高位,但是长端还是趴在地上;但是从9月开始,短端在高位不动,长端却跟“战绳”训练一般,终于被短端带动也到了高位。

正所谓后视镜的时候一清二楚,但是在当下向前看的时候却一片迷雾。回看22年底至今,联储不止一次的强调在高位更持久,种种迹象被我忽略。

现在,看着5%的30Y收益率,再看着自己100美元左右的TLT成本,真的是欲哭无泪。美联储再次用实力证明了:不要觉得自己比美联储更聪明,Don't fight the Fed

「哪个假设错了?」

当时我买入TLT的核心假设包括:

1、我认为认为通过期权策略可以降低持有成本,提高持有期间收益率。

这个想法大概率是没错的。它不禁让我想到了大道近期采用的一个策略,卖出苹果1年期,行权价为175美元的PUT,同时将现金买入同样期限的1年期美国国债,这样的年化收益可以做到12.5%左右。

可是唯一的区别是在于大道买入的是短债,我买入的长债

2、我认为长债可以锁定长期收益率,特别是即将降息的时候。

在我实施策略之前,我花了非常长的时间来探究在高息时代,大佬是怎么做的。

比如巴菲特,在1970-1980年期间,就买入过长债,他锁定的收益率是6%,但是事后巴菲特承认自己非常后悔,理由是人们不应该在提前就锁定自己未来20年的收益率上限。巴菲特最终是将长债以6%的收益率持有至到期退出的

同时,近期巴菲特也表达了对美国信用的信心(特别是在美国评级被调低之后),但是巴菲特只买入短期债券,并未买入长期债券;就此问题,我还特意问了GPT很久,GPT也提示了风险,但是被我选择性的忽略了。

确实,我通过长债锁定了未来20年,持续拿到4%的收益,但是这真的值得吗?

3、我认为美国无法承受4%以上的利率。

这个想法大概率错了,还错的离谱。

下图是2022年初以来30Y收益的走势,可以看到在23年3月份,美国银行危机的时候,确实长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调,这进一步让我坚定了美国无法承受4%以上利率的信心。

特别是经历了18年底美股暴跌,19年初降息后恒生暴力上涨的我,更是对此坚信不疑。当时我沾沾自喜的想,很多人都觉得“这次不一样”,其实“这次还是一样”。

结果9月以来的30Y暴涨,让我整个人犹如泄了气的气球,市场以实力告诉我,什么是5%的长期收益率,美国GDP依然傲视全球

4、我认为美联储不会允许美国国债信用违约

尚未证实,也尚未证否。

但是我确实是研究过美国国债总额的,在美国国债突破31万亿美元的知乎问题下,我认为美国的利息支出是可控的:

我是这么下结论的:

当时我认为,在美联储的调整下,美债距离暴雷,起码还有10-20年的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美联储会通过良好的微操来维持美国政府的信用。

截止目前,确实是因为美国经济的韧性支持了美联储的加息“更高”、“更久”,这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5、我认为中美关系不会很快修复,但是中国减持美债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基本是错误的想法。

中国一如预期的持续减持(准确的说是到期不续)美债,在平时这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当多种因素叠加的时候(联储缩表,日本放弃控制收益率曲线,世界大变局)的时候,中国持续减持的效果被成倍的放大了。

6、出现了我预期之外的知识

期限溢价

这个词最近很热,其实就是持有长期债券所要求的风险补偿。有些研究认为,近期长债暴涨的100个bp当中,有超过90bp来自于期限溢价的回归。

这确实是我初期没有预期的,确实在低利率时代生活了太久的我们,确实已经忘记了期限溢价的存在。

所以这也解释了开头的收益率曲线问题:在23年中的时候,市场仍然认为短端的高息是“不持久的”,因为短端很快会下去,回到2%甚至1%的区域,所以3%-4%之间的长端是“合适”的。所以,当短端变成又高又长的时候,聪敏资金就开始追求期限溢价了。

怎么办?

这就是我感叹的,长端利率高企,快让我崩溃了。

原本是想做一个长期固定收益投资,结果亏损的幅度感觉自己买了“中丐”。

那么,现在还能买入TLT吗?

就好像达美经常呼吁的,买,5%的收益率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我也认为可以买,就好似那个美国回国躺平的夫妇,100万美元可以吃30年4.5万美元每年的无风险利息,还能在30年后拿回100万美元的本金,还有此等好事?

但是也要注意的是,这笔买入绝对是一次高风险的买入,它将伴随着:

1、长端上调到9%的时候,本金腰斩的苏爽;

2、过早锁定未来20年的利率,等到别人开始锁定20年9%的无风险收益的时候,自己抓耳挠腮的心情;

当然,目前来看,我自己已经被套牢了,100美元的成本,83美元的现价,痛不欲生。依稀记得自己年初的时候心里不断重复跟自己说的话:

“怕啥?!大不了就拿20年持有至到期嘛!”

一语成谶。

$美国国债20+年ETF-iShares(TLT)$

————————————————————

「前文链接」

一些投资回忆随笔(一):关于签名的由来

全部讨论

什么叫呼风唤雨?什么叫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比尔就是债券市场的神。
赶紧买起来,跟着大佬有肉吃。
$美国国债20+年ETF-iShares(TLT)$

来了来了,趋势来了。给我赶紧回到3.5

2023-10-21 09:16

你这哪是小会计啊,你整个财务总监一点问题也没有。
发现你也特别有才,将来有机会跟你多请教?

这篇文章写的没有之前第一篇通俗易懂哈,希望更懂的小伙伴能过来拿苍蝇拍拍醒我。

不知道这个200日大黑线能不能破掉,恒生太需要水了,期待一波。

2023-10-21 10:02

边阅读边理解,对衍生品我是敬而远之的,甚至连融资也从来不碰,或许跟年龄和经历有关吧,所以对你的一些逻辑不尽了然,如雾里看花,这是知识体系的差距造成的,这辈子我都不能也没有意愿去补上这些课程了;但关于美债,我还是有自己的小见识的,也知行合一地去执行了。
我有四点看法:一是,我始终坚信未来几年,美债才是这个世上最安全的资产,比美元本身更安全,但谁能预测过于遥远的未来呢?所以“几年”之后会不会又“几年”我是不确定的,边走边看吧;二是,当下长端至短端美债的高收益率,突破了我的认知范围,但我不认为这种情况会长期持续,因为高高在上的巨额利息会击溃米国的财政体系;三是,在过往投资美债、港债、HK企业债的经历中,我坚定了选择短端债券的理念,我对风险资产的长期正面看法是主因,短端波动小、容易离场是次因;四是,我有自己的认知常识,即时间过长的5+%的无风险收益并不能抵御通胀,在联储下一次量化宽松到来之际,在米国财政部无休止发债的背景下,风险资产更能适应相应的时代。
多提一嘴,如果未来真的发生极端情况,在我看来实物黄金是很不错的避险资产,所以配置一定比例是有必要的。

2023-10-21 09:43

卖期权的收益是一次性的。除非你能持续卖,持续收权利金,才有你算的长期年化。比如价格一直保持震荡。如果一旦被行权,或者价格持续单边市,那你的长期收益率就是被锁死的。

2023-10-20 23:04

看不懂

2023-10-20 23:42

接下来就看美国政府能否用好这笔高资金成本的资金 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美国制造或者非印度供应链,发哥怎么看

2023-10-21 20:07

我仍然不相信明年能维持高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