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近期暴涨的港股,还有哪些潜在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港股又双叒叕涨了,尤其是恒生科技、非银保险这类港股特色标的。

今年,港股的关注度显著升温,恒生指数从低点(1月23日)反弹至5月13日,已上涨了超27%,领涨全球。

数据来源:wind,统计时间:截至5月10日

分行业来看,对于资金和美国利率较为敏感的生物医药板块,是这一波反弹行情中的急先锋。

像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自4月19日反弹以来至今5月10日,指数区间涨18.64%,涨幅远超其他创新药同类指数。

规模最大、且全市场唯一追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表现也相对较为亮眼。

另外大家关注的比较少但较为稀缺的ETF----港股非银ETF(513750),反弹时的弹性也引人注目,从4月19日到5月10日,涨幅高达24.6%。

翻了一下,港股非银ETF追踪的是港股通非银指数的权重股,它应该属于全市场险企含量最高的ETF,权重股里面包括香港交易所、友邦保险ESR中金公司等,汇聚了较多国内稀缺标的。

当我看好大金融板块,打算抢反弹的时候会首先考虑港股非银ETF(513750),在历次深跌后的反弹行情中,它的弹性和收益,是比较好的。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10日

当然,很多人对于港股今年以来的上涨不甚理解,也有人对于这波反弹持续性存疑,目前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

本轮上涨空间有多大?

应该配置什么标的?

我把一些含金量较高的研报都翻了一下,斗胆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一、近期全球大类资产的交易逻辑

香港作为一个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参与者比较复杂,既有港股通的南下资金,又有相关本地资金和外资,而外资几乎来自全世界的资本。

这种高度机构化的市场,可不仅仅是看估值即可,我们需要先理解近期全球大类资产的交易逻辑。

港股走强始于今年4月份,这个月,从宏观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的变化并不大,所以市场大涨并非受基本面因素变化驱动。

4月美国非农就业不及预期,PMI不及50荣枯线,美债收益率持续高位震荡,压制美、日等股市的表现,由此所带来的全球资金再平衡——估值越低的市场(行业)涨幅越好。

而此时的港股,几乎是已经透支了所有利空因素,比如整个市场的成交金额萎缩的很厉害,从2021年调整至今,港股经历了最冷寒冬,调整幅度超50%,回调时间近700多天。

数据来源: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注:横轴为从顶点日期往后的交易日,2021-2024年港股回调数据截至2024年1月22日。

经过持续长时间的调整后,港股的估值已经反映了非常高的风险溢价,与此同时,2021年至今,港股与美股的相关性明显下降。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港股和美股开始出现某种负相关和跷跷板效应。

与此同时,证监会对港合作的五项措施、监管机构正考虑减免内地投资者港股投资的股息红利税等措施,也让投资者增加了中长期投资港股的信心。

于是,全球大型资管公司开始从过度拥挤的美股、日股等获利落袋,并拿出一部分资产配置中国资产。

作为投资中国资产的第一站,历史上只要有资金的边际变化叠加卖空回补,港股极大可能会出现快速的上涨。

所以,这一波大涨背后的逻辑,大概可以解读为全球资金再配置的力量,其驱动因素则有两方面:一是港股基本面和估值的双修复,二是今年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全球资金利率有望回落,从而改善港股本地资金面。

二、上涨空间还有多大?

港股进入“技术性牛市”后,其实大家更关心的是后续空间还有多大。

目前业内较为共识的点是:短期快速反弹后,可能会先震荡消化。

中金策略是从超买程度和卖空占比等技术和情绪指标看:当前超买程度88.4,已到达2023年1月以来新高,卖空成交占比也快速回落到14%的近期低点。同时,恒生指数18,000点附近也是日线、周线和月线的关键阻力位,情绪上明显处于透支状态。

兴证张忆东团队的看法是:5月下旬开始,海外资金的短期行为模式的变化或需要担心,从当前高位资产向低位资产的高低切换模式,转向避险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二季度后期美联储的逆回购账户余额将回归至2018至2019年的水平,美国银行间资金将变得紧张。

加之,届时,美国的准备金比率也将达到一个相对不那么安全的状态,任何小的波动都可能引起市场冲击,波动率指数(VIX)可能会飙升,进而影响全球风险偏好。

但抛弃短期可能回调这一点,港股很有可能是有季度性的行情,甚至是年度性行情的。

一是港股现在是港资、外资与内资三股资金交叉混合,但简单计算了一下,今年以来平均每个交易日,港股成交中来自港股通的占比为15.80%,2023年这个比例是14.68%,2022年是12.39%,2021年是12.02% 。

也就是说,在政策加持下,内资南向资金定价权有望提升。

不过一个风险点在于,但是最终政策能否落地,以及何时落地,仍然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

二是2024年人民币资产和中国股票的配置吸引力大概率还是会提升。港股对于美债利率更为敏感,而下半年美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港股本地资金面也将受益于美债利率的回落。

三、相关配置

我一向是怕高的“苦命人”,所以这种时候的追高并不明智。

但对于港股也确实应该多加注意,有所配置。

我自己最关注的依旧是港股的高股息板块,这块是胜率较高的板块。对于港股的高红利资产,特别是一些央企港股,如果今年有港股通的红利税减免的潜在可能性,甚至可以视为看涨期权。

另一类是高质量盈利资产。今年计划从三个维度寻找具有时代红利的核心资产, 主要是互联网、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物业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龙头公司,看的比较多的第一个是互联网龙头。

这一波阿里腾讯中国生物制药等,都涨了20%左右,美团更是上涨了近乎80%。

像一键打包香港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低点反弹至今,已超30%。

恒生科技ETF龙头前10大成分股占据指数的72.49%,其中腾讯快手美团京东阿里网易都有明确的股东回报规划。

第二个就是消费。消费板块ROE的回升通常主要依靠经济中长期向好,在没有更多证明消费升级的长期逻辑依然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消费或成为经济后周期板块。

现在的消费板块类似美国漂亮50牛市结束后的休整期,调整时间确实够久,而且消费板块可能会有较强的高分红属性,在股市估值处于相对低点、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可能受益。

有这类考虑的话,可以优先考虑恒生消费ETF(159699),我对比下这波反弹,A股的全指消费在今年2月2日后开始启动,但港股这边,今年1月17日后开始反弹,早了有半个月,且恒生消费ETF是跟踪恒生消费指数中规模最大的ETF。

港股差了那么久,大家脑海里几乎要刻板地认为港股很难赚钱,但正如外资常说的,巨大的资产价格变化往往发生在越来越多人去修正之前偏见的时候,而非一定需要真实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即类似于这阶段。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恒生消费ETF(SZ159699)$

#港股# #市场分析#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