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防雷:避开财务陷阱的小贴士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8

5月11日上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发表讲话,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构建资本市场生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一是不披露虚假信息,二是不从事内幕交易,三是不操纵股票价格,四是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当年,朱镕基总理为上海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他说,“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文化,一个没有信用文化的国家怎么能够建立市场经济?”结果有人玩笑说“不做假账只是上联,还有一个下联,“那做什么”。玩笑归玩笑,现实很残酷。康美药业康得新,保千里,金亚科技乐视网这些财务诡计和造假的公司正愈演愈烈,前赴后继。当造假得不到严厉惩罚,造假成本低, 这种“捷径”的诱惑对于一些定力不足的企业家诱惑实在太大了。作为投资的股民,如何识别哪些财务诡计和财务舞弊就成为必修课。 过去10年在美股发生过不少财务丑闻,如收入造假的安然公司,利润和现金流造假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现在A股康美药业可以获得“收入、利润的伪造无耻奖”。康美药业减记300亿资产,89亿收入,数量金额之大,甚至超过了当年美国安然公司,2001年10月,安然公司披露信息称减记净利润5.86亿美元,减记股东权益12亿美元。蓝田,康美,康德新,乐视网这些伪装成绩优股的妖精形成的造假体系给人们的杀伤力更是巨大的,尤其投资者要善于发现和甄别“妖精”。当投资者发现高度不确定性时,就应该先出脱手中的股票,因为这种地雷股的杀伤力往往是致命的。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通过康美、康得新、乐视、保千里这些伪装成绩优股的财务欺诈往往更具杀伤力。我们可以总结出系统性财务造假的特点,从而提前防范。所谓财务造假,主要方式是以业绩造假为核心的,其他如虚增资产,隐瞒负债均服务于此目的。财务造假是手法多为虚增收入,同时虚增收入、成本和利润,虚增资产等。要注意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异常变动的警讯,当一家公司存在财务舞弊的倾向时,通常是系统性做假,不会操纵一个科目,而是同时操作多个会计科目。当投资者发现一家公司财务报表上多个科目呈现较异常的走势时,这就是财务报表给我们的有一个警讯。通常资产类科目的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乃至货币现金都可以舞弊造假,投资者要特别注意这些资产指标的异动,通常是配合营收出现真实性的警讯。这和西游记中大小妖怪出现,总是先伴有不寻常的天气或异形出现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会计平衡原理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一旦收入和净利润被伪造增多,权益被人为增多,则必然要增加相应的资产类科目,才可以会计平衡。在所有的资产科目中,存货类和应收账款造假最为常见,其次是货币现金类。有经验的投资者和会计师看到应收账款暴涨,本能会意识到公司开始有业务造假迹象。而存货造假在农业和医药类企业中常见,这些存货如獐子岛的贝类,医药类的疫苗等,要么位置难判断,要么专业性强难确认,常常会混过不大负责的审计师的审查。

当年蓝田公司神话终结的财务造假案,就可以看出,蓝图公司正是通过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的财务舞弊。1996年6月,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农副水产品养殖、加工,生产基地在湖北洪湖。自上市以来,自1997年中到2001年,总资产增长2.6倍,净利润增长6倍。创造了“蓝田神话”。2002年1月21日生态农业(蓝田股份)的股票突然被停牌,接着蓝田管理层受到公安机关调整、资金链断裂受到证监会稽查,这家“农业第一股”的神话走向终结。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比例持续下降,蓝田股份从1997年到2001年5年来的半年报看,其营业收入持续上升,但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占比却逐年下降,甚至在1999年6月30日该比例仅为1%。

请看康美药业近5年中报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比例:


从上表中看出,存货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金亚科技和双康都有反常的“大存大贷”,一边有大量现金,一边却大量的短期借款(2017~2018均为百亿之巨)。从2013年到2018年中,营业收入从61亿增加到169亿元,三倍增长,与此同时,货币现金增加了5倍,而流动负债类的短期借款加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之和,则从35亿增加到149亿元,更是翻了5倍。

我们再对比一下传统中药龙头企业云南白药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和营业收入比例对照。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中说到,最容易出财务风险的公司,按照其现金流量的形态通常为,危机四伏的地雷公司,有这几个特征:

1. 净利润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

(管理失控,缺乏重点,好大喜功,恶性多元化)

2. 投资活动现金大幅增加;

3. 短期借款大幅度增加,但同业应付款大幅减少

(同行不愿意提供信用)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易于造假,而现金流财务表显得“干净些”,当然也不是不可以耍一些财务诡计,然而,从现金流较大分析财务风险,会是一个有效的角度。现金流恶化会通常先于企业经营恶化,是一个先行指标。

现金流量比率系现金流量与其他项目数据相比所得的值。就是现金和流动负债比例。反映企业经营现金流用于流动负债偿债能力的财务风险指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期末流动负债。这个指标的最理想值为大于和等于1。目前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长期大于等于1,至少也是接近1。表明企业不需要流动负债,就可以很好的经营企业,所产生营收和净利足以覆盖流动性负债,这种财务风险,在任何时期,就可谓是极低的财务风险表现。如果接近甚至小于0则表明风险越大,总是在借钱填补窟窿得以经营下去的企业已经有一些旁氏的特征了,或者说当你的企业产生的经营现金流还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基本上是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更谈不上回报股东了。从这个指标看,康美药业的现金流相比流动负债在2014年后就出现了拐点。从和云南白药同仁堂的比较来看,数据明显偏低,但结合到近五年,康美药业的业绩增速,最终没有转化为现金流的偿债能力来看,这种反差也是明显的。

人生何处不打假,有假货有假药更有假账。资本市场本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当面对千变万化的妖怪的时候,定要像孙悟空那样火眼金睛,看清真相,才不至被妖精所吞没。要认清造假的妖怪,这里面正有三点小贴士:

第一, 财务造假的核心,离不开营收。造假的目的围绕着净利润做文章。

第二, 财务造假通常是系统性的,重灾区通常资产类科目开始,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甚至货币现金都会出现和同行或公司营收趋势明显不匹配或比例异常的特征,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警讯,投资者要高度警惕;

第三, 财务造假不妨看看自由现金流,妖股怎么变都是妖股,自由现金流是妖怪的照妖镜。多少辉煌一时的公司的衰败都是从自由现金流的衰败开始的。

是不是现金流量表就没有欺诈手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依然要警惕企业操纵现金流问题。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5月17日表示,经初步调查,康美药业2016年-2018年财报存在重大虚假,存在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等情况。

近日,证监会已对该公司审计机构涉嫌未勤勉尽责进行调查。

2019年5月18日康美药业299现金蒸发财务造假案实锤落地获得了官方认定。康美药这头披着羊皮的狼,等待康美的将是退市之路,相关责任人应当得到法律制裁。然而康美公司至今还有28万股东,中国证金公司赫然在例,其中,还有不少投资大V少中招, 经过康美药业事故,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他们表示,今后要转投ETF指数基金,至少指数不会造假。可以说,作为一名投资者,如何有效规避财务造假和地雷股会是一门长期必修课。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研报称,存贷双高的例子很多,例如2017年被做空机构狙击的辉山乳业,在上交所上市的金花股份以及2018年债券违约的富贵鸟。姜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财务造假。

首先,从动机角度考虑,关注具有较强财务粉饰动机的企业,如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承压,具有IPO或再融资需求等。

其次,从具备财务粉饰可能性的角度考虑,如管理层缺乏诚信、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审计师事务所信誉不佳、曾受到交易所关于财务报表的问询函等。

最后,考虑异常的财务信息,如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具有隐瞒的关联交易或严重依赖关联交易。可疑的主要股东和管理层股票交易,董监高和审计师异常变动,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异常变动等。

从系统性会计造假来看, 通常通过虚增收入、夸大财务状况、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关联和审计问题等手段来进行,康美药业则可谓中国财务造假之集大成者!其中康美通过虚假银行单据来虚增银行存款一慕,难怪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说,康美药业让会计无地自容。 货币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在起点和终点都敢于造假,几乎整个企业的造假层度几乎无以复加了,这是因为货币资金造假手法分为货币资金余额造假和货币资金发生额造假,在系统性财务造假中,企业不会把所有虚假业务都挂在往来账务中,而不虚增资金发生额,企业虚增收入和资产,往往以货币现金作为过渡才可实现之。而货币资金发生额的造假,又主要分为不伪造银行对账单的造假和伪造银行对账单情况下的造假。从康美披露的信息看,应当是伪造了银行对账单的造假,这种情况下,连真实的资金流即银行对照账中的明显都是“虚构”的,企业在虚增虚假的资金收付业务时,没有真实的资金流,而是直接伪造银行单据,同时对应的伪造银行对账单中的发生额明细。此时,伪造的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完全相符,而与真实的银行对账单就大相径庭了。因此,货币资金发生额造假包括主要内容有:

·对于真实的收付款业务,企业隐瞒了真实的银行单据,并同时删除了银行对账单的该笔明细。

·对于虚假业务的款项收付,企业直接伪造银行单据,并同时在银行对账单中增加相应的发生额明细。

·伪造银行手续费院原始单据,使得与伪造的付款业务相匹配,并同时在银行对账单中增加手续费发生额明显。虚构收入虚构支出是个系统性造假工厂,因为还要虚构相应的支持项目,才能“自圆其说”。为啥企业花这么大的劲系统性做假账,不去搞真实的业务创收呢?这就是作案动机的问题了。当有些企业挂了一个“虚名”,当实际情况不那么好,这个时候它就想继续保持这样一个幻像,以提供假的信贷方便,所以,当年马克思就说过,贪婪的资本为了300%的利润,敢于上绞刑架的风险。

·由于伪造的银行对账单的发生额和日均余额和真实的银行对账单不同,导致两份对账单的结息基数不同,企业为了让伪造的银行对账单看上去更真实,就会以伪造的银行对账单为基础,重新计算伪造的银行的对账单的应结利息金额,并隐匿真实的银行结息单据,同时修改银行对账单中的结息金额。

大家看到了货币资金造假需要系列银行单证的伪造,这是个系统性伪造,看上去需要一些伪造“技术”。这些技术手段主要还是银行对账单的纸张、银行单据纸张和样式、银行印章更换样本等等。

货币资金是否真实,投资人不妨学习审计师的查账思路:

第一, 付利负债的必要性。

通过货币资金流和日均余额,就可以判断支付利息费用为代价向外融资借款的必要性。常见的分析方法是: 以银行存款为基础,加入准货币资金的流量,提出付息负债的资金流量,再分析货币资金日余额情况,如果货币资金余额是正数,那么付息负债就毫无必要,何况大额的负债就更违背常理,除非货币资金是伪造的。存贷双高的现象发生,就要高度警惕其中“存”的真实性。

第二, 平时的现金流量分析

据一位审计师透露,她有一个审计小技巧,就是审查企业的资金流量,就在审计期间就能发现问题,如果在审计期间,企业的现金流量和报告期的平均流量,那么这个企业很可能是虚增货币资金发生额了。对投资者而言,现金流量比率分析指标就是一个照妖镜。

第三, 银行结息利息计算

银行利息计算在报告期和非报告期都会存在异常和前后不一致,这会是货币资金造假的一个症状。因为正规企业对银行利息支付极其谨慎,而造假的企业对银行利息结算才模棱两可,首尾不接.

第四, 银行单据和银行对账单真伪

有经验的审计师可以通过银行单据的字体、印章、位置查出问题所在。作为投资者不大可能去看公司的银行单据,这个时候就可以查做账的审计机构的历史声誉和是否更换频繁,作假的企业的审计机构要么声名狼藉要么就是经常在更换当中。

证监会证实康美药业“伪造业务进行收入造假”。这就是收入的系统性造假了。收入是利润的来源,收入造假是系统性财务造假的核心所在。因此,收入和成本的真实性不仅是审计师的审计项目,也是投资人需要去研究和辨别的。投资人有时候还真像是一名外部审计师了。和一般纳税人企业模式不同,康美药业类似连锁经营模式的收入造假,“连锁经营模式”常常给投资人一种高成长性的印象,殊不知,这里面也有这种模式独有的收入造假手法。“连锁经营模式”区别于一般性企业的最大的特征是同时存在中间商和直营商,中间商级别不同,这就给企业销售毛利率造成较大的伸缩空间。

从产品单价上来看,中间商为一般纳税人,当企业向中间商开出狗啊与实际交易单据的发票,当然是中间商很乐意接受的,而对于企业而言,则可以虚增收入和等额毛利,而且,由于中间商让利环节的存在,只要高价销售的单价控制在一定的价格范围不至于太突兀,一边可以偷税漏税,一边可以虚增业绩,双方就这样一拍即合了,互相利用,这是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企业收入和毛利造假的主要形式之一。

作为投资者,在收入和成本端,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企业财务造假迹象。

·毛利率和同行业对比

当无合理理由高于同行,多为少计生产成本、有虚假的采购且低价、有虚假的销售且高价。乐视网作为视频行业并不靠前的企业,其销售毛利和利润财务指标反而高于头部企业,最终被证明是造假。

·毛利率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

·与收入存在变量关系的销售费用

当出现可疑销售如入而未发生销售费用,可疑为虚增销售

·销售回款

当销售回款出现异常疑为虚增销售

·虚拟企业和识别

当存在与之发生购销交易的虚拟企业,则应核实为向虚拟企业虚增采购、虚增销售。

·销售收入和行业波动对比分析

·销售价格波动与行业波动分析

当行业出现低谷,而企业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则可能出现虚增收入,人为抹平了实际波动。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