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碰需要营销的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64回复:62喜欢:70
别碰需要营销的公司   摘自《避开股市的地雷》

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次上飞机前,我都要买几本财经方面的杂志。我最喜欢的杂志是《新营销》、《商界》和《环球企业家》。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关于营销的,特别是关于消费品营销或者电子商务的故事。

但是,在投资股票时,我尽量不碰那些需要营销的公司的股票。我喜欢基本上不需要营销就能卖产品的公司,比如港交所(0388.HK)、燃气公司、领汇房产基金(0823.HK)、收费公路和中小银行(虽然它们需要竞争,但是高成长性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投资银行抢生意很累,原因是每个投行在太多方面都一样。发新股做IPO、并购咨询、发可转换债券等,每家银行都会做。这种同质的竞争就只有靠关系,靠运气,声嘶力竭的叫喊或者一些十分偶然的不重要的因素(比如某个投行的PPT做得比较好,某些投行的人来公司不太勤,或者说对了或说错了几句话,分析师可能在名气上稍微响一点,等等)。对于今天世界上的10大投行来讲,好在它们的家数只有10家(感谢几十年的整合),很难看到一个IPO有某家投行能做而另外的投行

做不了,或做得比较差一些。甲投行的研究团队今年排得靠前明年则靠后;甲投行在可转换债券方面做得比较多,而IPO做得比较少。在配新股方面,乙投行在全球做得比较多,而在亚洲做得比较少,或者这两年倒霉,做了几单不太成功的生意。

每个投行在送给公司客户的宣传小册子或PPT上面,都有独立的权威机构所做的“本投行在某某方面的排名第几”。有不少公司的高管十分混淆。为什么10个投行都有如此互相抵触的声称?究竟谁第一、第二,谁第九、第十?事实上,每个投行讲的也许都是实话,但是“你讲的是最近两年第一,我讲的是过去五年我总分第一,你讲的是在美国IPO主承销总量第一,我讲的可能是在亚洲的股债发行量第一”。如此等等。

最高境界是避开竞争

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是很风光,但这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尽量避开直接竞争。

从花旗银行、瑞银到美林和贝尔斯登,几乎都把银行的老本全部亏空了。为什么?我想主要是正面交锋和直接竞争的结果。问题的起源从发放按揭的商业银行开始,商业银行钱太多,无处可贷,所以连根本无力还款的人也获得了大量住房贷款,而且投行还把这种垃圾贷款几千亿美元、几万亿美元买过来,打造成一个组合,再以此为抵押,发行多种花里胡哨的债券,还煞有其事地分级、评级、做保险。想想看,这些是不是激烈竞争的结果?

这跟买股票有什么两样?因为别人都看好这个项目,所以你也就看好;因为别人都追捧某只股票,所以你也就高看一线。

在生意场上,你可以因为赢得一个项目而全军覆没,也可以因为输掉一个项目而躲过一颗子弹。所以,还是避开竞争最好。

美国人喜欢竞争,所以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改变游戏规则。我觉得最高境界是改变游戏。

中国目前在很多领域的竞争之激烈,可能已经超过世界任何地方。两年前,福建省的体育鞋公司匹克(1968.HK)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到美国和俄罗斯寻求发展。虽然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反对公司这样做,但是我却很赞成。我觉得,避开国内的激烈竞争,匹克很可能开创一片全新的天地。这个利益会是长期的。别碰需要营销的公司

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次上飞机前,我都要买几本财经方面的杂志。我最喜欢的杂志是《新营销》、《商界》和《环球企业家》。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关于营销的,特别是关于消费品营销或者电子商务的故事。

但是,在投资股票时,我尽量不碰那些需要营销的公司的股票。我喜欢基本上不需要营销就能卖产品的公司,比如港交所(0388.HK)、燃气公司、领汇房产基金(0823.HK)、收费公路和中小银行(虽然它们需要竞争,但是高成长性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投资银行抢生意很累,原因是每个投行在太多方面都一样。发新股做IPO、并购咨询、发可转换债券等,每家银行都会做。这种同质的竞争就只有靠关系,靠运气,声嘶力竭的叫喊或者一些十分偶然的不重要的因素(比如某个投行的PPT做得比较好,某些投行的人来公司不太勤,或者说对了或说错了几句话,分析师可能在名气上稍微响一点,等等)。对于今天世界上的10大投行来讲,好在它们的家数只有10家(感谢几十年的整合),很难看到一个IPO有某家投行能做而另外的投行

做不了,或做得比较差一些。甲投行的研究团队今年排得靠前明年则靠后;甲投行在可转换债券方面做得比较多,而IPO做得比较少。在配新股方面,乙投行在全球做得比较多,而在亚洲做得比较少,或者这两年倒霉,做了几单不太成功的生意。

每个投行在送给公司客户的宣传小册子或PPT上面,都有独立的权威机构所做的“本投行在某某方面的排名第几”。有不少公司的高管十分混淆。为什么10个投行都有如此互相抵触的声称?究竟谁第一、第二,谁第九、第十?事实上,每个投行讲的也许都是实话,但是“你讲的是最近两年第一,我讲的是过去五年我总分第一,你讲的是在美国IPO主承销总量第一,我讲的可能是在亚洲的股债发行量第一”。如此等等。

最高境界是避开竞争

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是很风光,但这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尽量避开直接竞争。

从花旗银行、瑞银到美林和贝尔斯登,几乎都把银行的老本全部亏空了。为什么?我想主要是正面交锋和直接竞争的结果。问题的起源从发放按揭的商业银行开始,商业银行钱太多,无处可贷,所以连根本无力还款的人也获得了大量住房贷款,而且投行还把这种垃圾贷款几千亿美元、几万亿美元买过来,打造成一个组合,再以此为抵押,发行多种花里胡哨的债券,还煞有其事地分级、评级、做保险。想想看,这些是不是激烈竞争的结果?

这跟买股票有什么两样?因为别人都看好这个项目,所以你也就看好;因为别人都追捧某只股票,所以你也就高看一线。

在生意场上,你可以因为赢得一个项目而全军覆没,也可以因为输掉一个项目而躲过一颗子弹。所以,还是避开竞争最好。

美国人喜欢竞争,所以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改变游戏规则。我觉得最高境界是改变游戏。

中国目前在很多领域的竞争之激烈,可能已经超过世界任何地方。两年前,福建省的体育鞋公司匹克(1968.HK)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到美国和俄罗斯寻求发展。虽然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反对公司这样做,但是我却很赞成。我觉得,避开国内的激烈竞争,匹克很可能开创一片全新的天地。这个利益会是长期的。


摘自《避开股市的地雷》
当当网购买链接: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文王梦熊2013-06-06 13:28

长的丑不是错,到处吓人就是错了,哥!

大头782013-06-06 13:17

竞争中出来的好企业,才是真正有未来的好企业,因为能力被对手证明;不经过风雨的好企业,也许能得瑟一时,却难以长期生存。茅台就能够一定有未来?不过50-60年兴旺史罢了,并没有经历大周期验证。

B-S-2013-06-06 13:01

局限大了点吧。公共事业类或垄断型行业倒是不用营销,大消费类的哪个不用营销?营销本身没问题,问题是不能只靠营销。

胡廷2013-06-06 13:00

通过此帖,发现这账户并不是张化桥一个人使用。。至少有个马虎的小助理。。。

耐力投资2013-06-06 12:52

赌场生意是不需要营销的,好赌的人自然会去

老何投资2013-06-06 12:40

我对老张这段话的理解:

1,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2,主动创造出不平等的竞争,才能有胜算
3,营销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