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之九月-一场秋雨一场寒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1回复:58喜欢:9

牛意思:新能源车之九月 -  

 一场秋雨一场寒

新能源车厂家共同特点:“车内车外的样子差不多 + 尚在亏损” ,又多了个“月销1万”!    -   9月新发现

预计2022全年,比亚迪在188+万辆,特斯拉中国在45-48万辆。其它8家总计100万辆:蔚小理困在11-12万,问界8万,极氪6万;埃安28万,哪吒16万,零跑12万。

~ ~ ~ ~ ~ ~ ~ ~ ~ ~ ~ ~

10月第一天,新能源车9月销量出来,多家宣布月销破万的好消息。分成三类来对比,趋势更为明显:

- 品质之选 5家(蔚小理 + 问界/极氪):继续替代BBA潜力有限,内卷在月销5万辆的细分市场。蔚小理没有增长,问界2个月都是一万,极氪刚过8000。市场份额很平均,差不多每家都是一月1万辆 - 最差的竞争结构。在一年前的9月,蔚小理就突破过月销1万辆,已经1年没增长。

- 性价比强 3家 (埃安/哪吒/零跑) :环比月增约10%,每月5-6万辆。埃安多3000辆,过3万;哪吒多2000辆,到18005;零跑失速,停留在11000-12000/月。比亚迪产能提升以后,三家的艰难日子就会来临。

- 比亚迪:加速扩大领先优势,20万辆左右的月销量,约是后面国内8家总销量的2倍。

~ ~ ~ ~ ~ ~ ~ ~ ~ ~ ~ ~

有了2022年1-9月的销量,拍脑袋做个预测:

比亚迪在188+万辆,特斯拉中国在45-48万辆其它8家总计100万辆:蔚小理困在11-12万,问界8万,极氪6万;埃安28万,哪吒16万,零跑12万。

*比亚迪9月销量还未公布,预估20万辆。**2022年预计销量为本人基于YTD总销量和最近三月销量推算。

~ ~ ~ ~ ~ ~ ~ ~ ~

1). 比亚迪加速扩大优势:20万辆左右的销量,约是后面国内8家总销量的2倍。

2022年9月的销量,比亚迪还没披露,但大体会在20万辆上下。比亚迪之后的8家国内新能源厂家,总计108,355辆

- 品质之选 5 家:共 49,295 辆。(蔚来,小鹏,理想 + 问界 / 极氪)车价多在20万以上,注重设计、内饰 + 智能座仓。辅助驾驶有一定积累,现有产品架构+硬件的软件可升级程度较好。

- 性价比强 3 家:共 59,060 辆 (埃安,哪吒,零跑)。产品还行性价比好,主要以价格获取份额。

做为领先头部厂家,比亚迪对各个价位和细分市场的产品进行了全覆盖。高端的汉和唐与品质5家有所重合,新的E平台3.0的海豹将对这几家的轿车市场直接竞争。即将推出的腾势将直接与高端5家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中竞争。

比亚迪的规模优势明显,一个爆品的3-5万辆/月,比后面厂家全系列销量都多。

~ ~ ~ ~ ~ ~ ~ ~ ~ ~ ~

2).   相对高端的 5 家新能源车,继续替代BBA潜力有限,内卷在月销5万辆的细分市场

蔚来和小鹏在2021年的9月就突破了月销1万辆,理想只晚了两个月。一年时间过去,蔚小理的月销量还是在1万辆左右。

月销1万辆几乎成了新势力难以突破的魔咒。产品换代之后,很可能销量还不如以前。

无论在发布会上,多少次对标 BBA + 强调多少次是500万以内最好的车,在过去大半年,5家的总销量每月停留在5万辆上下,基本没有增长

蔚来,小鹏,理想和近3个月销量上升的问界和极氪,其实还是在同一个细分区间内互相竞争 - “新能源车可替代的传统高端汽车”。

5家同质化竞争,差不多每家的月销量都是1万辆。这个竞争结构下,最为残酷的内卷开始。蔚小理已增长乏力,问界两月都是一万辆,极氪刚过8000。

根本原因:市场规模有限,产品同质化,品牌竞争力有限。目前能替代BBA的主要还是特斯拉。中国30万元以上高端汽车的市场份额大约是12%,每月20万辆出头。新势力主攻的SUV占其中一半,一个月是12-14万辆,其中70%以上还是BBA+Tesla。

中短期来看,在中国高端市场留给其它新品牌的空间,每月只有5万辆左右。太多家进入,理想ONE在8个月能卖7.5万辆已经很高,蔚来ES的下一代产品估计很难重现月销持续过万的佳绩。

特斯拉上海工厂升级之后,每季度可供中国市场的销量会有15万辆左右或更多。电动车供货紧张的情况会缓解,高端竞争会更加激烈,很有可能会有价格战。

~ ~ ~ ~ ~ ~ ~ ~ ~ ~ ~

3). 埃安/哪吒/零跑加在一起每月5-6万辆,环比月增长约10%。基于规模和成本结构,将很难与比亚迪的进行竞争。

在9月,埃安多卖了3000辆,过3万;哪吒多2000辆,到18005;零跑失速,停留在11000-12000/月。

基于规模和成本结构,这三家接下来很难与比亚迪进行竞争。比亚迪产能提升以后,3家的艰难日子就会来临。比亚迪的爆款中低端产品很可能月销5+万辆,在性价比上,没有哪家能和有电池的比亚迪竞争。但为了上市和销量增长,这几家再亏也要坚持。

汽车行业规模效应明显,电动车的行业集中度会更高。表面上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车,向比亚迪特斯拉集中的趋势在加速,高端内卷在加剧,低端有量不赚钱。

到了2023年,没有20万以上的年销量,基本很难在市场上生存啦。

总而言之:一场秋雨一场寒。。。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还是引用马斯克的话做个警示:

“截至2016年,过去100多年,没有倒闭过的美国汽车企业只有两家:福特和特斯拉。”

- 埃隆·马斯克 2016年7月21日






#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SZ002594)$ $特斯拉(TSLA)$ $蔚来(NIO)$ 

精彩讨论

牛意思Lewis2022-10-02 10:56

蔚小理为啥停在月销1万?

1. 细分市场规模小。30万以上SUV,每月才12-14万辆,想换高端新能源车的,一月大约也就5万左右,现在5+家分。

2. 产品竞争力有限,同质化严重。
Model Y 就能卖出3万辆或更高,就是产品力强啊。特斯拉产能上来,蔚小理销量会更低。

- 理想One最多月销14087,差不多是极限,华为等的更多类似产品进入,销量就下来啦。
- 小鹏P7原有特斯拉做标杆,卖得不错。特斯拉不换外形,就没了发展方向。现在搞出个类似理想的新产品。
- 蔚来是抓住油到电的最佳时机,但只有服务还不够,最后还是要靠产品差异性。

获取最初客户之后,接下来,BBA客户的转换会很慢,比亚迪又顶上来啦,特斯拉产能提升,这几家自然内卷加剧。

$小鹏汽车(XPEV)$ $理想汽车(LI)$ $蔚来-SW(09866)$

全部讨论

牛意思Lewis2022-12-22 20:04

本人10月初预测2022全年,比亚迪在188万辆(于2022年10月2日),特斯拉中国45万辆。

看来相差在1万 辆以内
~~~~~~~~~~~~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2022年销量预计约188万辆! (2022年12月22日)

$比亚迪(SZ002594)$ $特斯拉(TSLA)$

牛意思Lewis2022-10-11 12:38

乘联会9月统计:
1). 新能源乘用车在过去12个月高速增长,渗透率提高10%+,达到31.8% (21年9月是21.1%)。
 - 批发销量 67.5 万辆,批发渗透率29.4%  (67.5/229.3 万辆)
 - 零售销量 61.1 万辆,零售渗透率31.8%  (61.1/192.2 万辆) 
首次零售月销量突破30%之后,NEV与传统燃油车ICE在新车零售大体已是 1:2 的关系。

2). 新能源车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5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3.2%;但前三家共33.6万辆,占49.8%,行业集中度更为加强;月产1万辆出头有6家,单个厂家只占中国的0.5%/新能源车的1.5%, 这6家 + 小鹏,产品定位类似的,已进入残酷淘汰赛。

其中:比亚迪汽车20,0973辆、特斯拉中国 83,135辆、上汽通用五菱52,377辆、吉利汽车39,227辆、广汽埃安30,016辆,长安汽车28,574辆、上汽乘用车23,433辆、奇瑞汽车20,508辆,哪吒汽车18,005辆、理想汽车11,531辆、零跑汽车11,039辆、蔚来汽车10,878辆、一汽大众10,770辆、长城汽车10,368辆、金康新能源10,101辆。 


#新能源车# $比亚迪(SZ002594)$ $长安汽车(SZ000625)$ $赛力斯(SH601127)$

AFMarket2022-10-09 19:43

明年热闹,集度就出来了,轮不着m9呢

qiuwei_sophia2022-10-08 08:15

结论不敢苟同,各自保留意见。核心观点:(1)数据不仅仅从卖出的车的数量上体现,卖出的车子多不代表获取自动驾驶的数据也多。(2)现阶段算法比数据更重要,中国真的不缺数据,缺少软件开发的高端人才,而这是华为、百度的优势。(3)现在下结论未免为时尚早,留给时间验证吧。补充一点,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在武汉和重庆商用了,你可知道比亚迪连车道保持代码都还没整明白呢,但你已经可以打到百度无人驾驶出租车,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了。试想一下,你叫了一辆车,来接你的车子里面没有司机,连安全员都没有,车里就你一个人,然后把你送到目的地,这叫完全没有机会?还有,百度和比亚迪也有自动驾驶的合作。

阿进2hd2022-10-07 23:29

明年中的m9给你最强自驾

牛意思Lewis2022-10-07 23:28

有车才有数据,更确切的说 ”有在马路上跑的车,才有真正的有用的数据。”
因为存量车的规模,还有每月1家新车销量超过10家合计的原因,中国第2名到第20名的数据加在一起,也没有比亚迪可收集的数据多。

比亚迪有全世界数量最大的新能源车用户,必然数据最多。$比亚迪(SZ002594)$

masmo2022-10-07 23:14

“数据,还是算法,到底哪一个是自动驾驶技术迭代的最重要的因素?”借用一句话“缺什么,什么最重要。”目前来看,比亚迪两者都缺。
当下,比亚迪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自动化驾驶(或智能化)水平更高,而是汽车电动化的整体能力比较强,自研电池、电控系统,其整车成本比同行更低,再加上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先发优势(目前的产能比较大),在一个关键的时候推出混合动力汽车。这些当然是一个很漫长的厚积薄发的过程,比亚迪汽车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众多同行。

牛意思Lewis2022-10-07 22:37

我们的分歧在于:数据,还是算法,到底哪一个是自动驾驶技术迭代的最重要的因素?
良性循环的AI人工智能生态: 更多数据->更好算法->更多用户->更多收入->更多机器和AI->更多数据->更好算法->更多用户...


这个不是我总结的,是李开复博士的观点。我当面请教过,目前中国的AI的竞争,数据比算法更重要。算法之间的差距没那大,数据是新的石油。

要成为 Smart Mobility 智能驾驶的最后几个玩家,有两个前提条件:
1. 车卖得多,才有条件在实际公路上不停的产生海量数据跑算法。
2. 有硬件平台,智能驾驶需要软硬件结合才能快速迭代。


蔚来和理想车卖得出去,与智能驾驶关系不大;小鹏的智能驾驶做得不错,但也不能成为卖车的杀手级应用。小鹏月销量回到1万以下,除了消费者更重视其它方面之外,关键原因是算法还不成熟,或与别人没太大差别。

百度不用评论啦。没有自己的车,车的硬件一换代,算法等于有没用。不可能有个百度通用算法在所有的车上都能用。汽车不是标准化的PC,百度没有任何机会。

华为在问界上据说用得是博世的解决方案。华为的自动驾驶,没有在任何一个量产车上在用,好像只是实验品。 正是产品和技术不成熟,华为极狐才几乎没有交付。不要被忽悠啦,余大嘴说得是智能,还只是智能大屏,也就是大PAD上投屏上网,看片,打游戏。

华为本来有机会做为赋能的技术提供方,与更多厂家合作,低调测试和提升算法。可是余承东在小康上用力过猛,吹得太厉害,几乎不会有主流汽车厂家会真心用华为方案啦。

比亚迪现在月销20万,一款车月销量就有3-4万,可以为宋,元或海豹定制自研不同的算法。或开放平台,让第三方来丰富生态。有量才有第三方软件适配。

像你说的,比亚迪在自动驾驶领域,现在肯定不是最优秀的厨子。人气最旺的饭馆,有机会调整菜的口味。多挖几个好厨子,多找合作方,一起做生态。

比亚迪不仅有源源不断的数据,还有不断迭代的硬件。太多自动驾驶公司有软件没硬件,没有稳定的硬件平台做测试,软硬件同时迭代,有算法等于没用。

比亚迪基于e平台3.0的电动车,将会成为车辆数量最多,产生数据最多的智能生态。基于其上的算法,也会超过特斯拉之外的所有厂商。

与特斯拉的长期竞争,有可能类似苹果与安卓,比亚迪会有更开放的合作伙伴。

$比亚迪(SZ002594)$ $赛力斯(SH601127)$ $小鹏汽车(XPEV)$ 


#新能源车#

qiuwei_sophia2022-10-07 08:26

你的核心逻辑是因为BYD目前销量高,数据量大,所以智能化未来就会成功,因为新势力销量低,汽车保有量数量小,所以将来沦为小众,这个结论不敢苟同。车子保有量高不代表自动驾驶的数据就多,蔚来、理想还是小鹏汽三家销量加一起只是比亚迪的七分之一,但这三家的自动驾驶技术都远远强于比亚迪;华为极狐销量更低,也已经在深圳城市道路实现了L3级别自动驾驶,你可以去网上找找路测视频;百度自动驾驶甚至连量产的车子都没有上市,也被公认处于第一梯队。比亚迪虽然车子销量高,但是真正用他自动驾驶技术功能的人少之又少,最多只是体验一下而已,因为实在是太难用了。事实上,比亚迪连旗舰车型汉和海豹,连最基础的直行道路的车道保持都做不好,更别提其他复杂的功能了。当然,买比亚迪的人也不会关注他的自动驾驶,所以比亚迪压根收集不到什么自动驾驶的有效数据,小鹏、蔚来都有多人因为使用自动驾驶而牺牲,有的是车主,有的是研发人员,从侧面也证明了用的人多,企业投入的研发大,这样收集的数据才有效。但在我眼里,数据也只是食材,能不能做出好菜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厨师,至少从目前来看,比亚迪在自动驾驶领域还远远不是最优秀的厨师。

牛意思Lewis2022-10-05 10:16

智能汽车就是移动的计算机。智能化最重要的基础是用户规模和数据获取,用以迭代算法。

没有一定的存量用户,就没有海量数据来跑算法。L3以上的辅助驾驶的提升,需要源源不断的实际数据来迭代。

智能移动Smart Mobility这类硅基进化,软硬件的升级都需要喂数据。

这个和燃油车有本质区别。燃油车时代,大众丰田本田没有太影响BBA利润。智能汽车时代,Tesla Model 3/Y和Model S/X用得是几乎一样的算法。类似一万块的手机和1000元的,都是一样的安卓。

数量小的造车新势力,最多只能做个niche小众产品,几乎很难存活🦖

软硬同时迭代,这也是$比亚迪(SZ002594)$$特斯拉(TSLA)$ ,还有这种具有IT背景的公司更适应电动车竞争的原因。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