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升研究|财报解读:浦东“租赁王”——金桥的悄然转型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3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金桥与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并列为四大开发区,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名义进行开发的区域。金桥集团作为金桥开发区唯一的开发运营商,以政府功能为主要职责,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等工作。浦东金桥是金桥集团旗下公司,同时也是金桥开发区唯一的上市平台,采取租赁结合、以租为主的经营模式,对于碧云别墅、碧云公寓等优质物业采取长期持有、长期租赁的经营策略。我们不经要问,浦东金桥是如何单靠租赁业务这一项收入,撑起公司半片天的呢?

营业收入大幅增加,房地产租赁占据半壁江山

2018年,浦东金桥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64.98%;从产品分类来看,各项业务均有稳步增长,但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销售却实现12.03亿元的大幅度增长,占营业收入总额的43.56%,其主要原因是碧云壹零项目(住宅物业)竣工交房所带来一定的收益。

从业务收入占比来看,房地产租赁收入达到13.9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50.46%,几乎占据了整个主营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比上年增长13.34%。而酒店公寓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增长5.09%,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73%。

之前方升年报就有对上海本土的几家国有园区,如张江高科市北高新等做过分析比较。它们都共同面临着存量土地资源接近饱和,可供招商的土地及物业资源极其有限的现状,而这一现状同样也成为制约浦东金桥发展的一大因素。

加大投资物业自持,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与其他几家不同的是,浦东金桥依靠稳定的租金使公司的业务实现可持续稳步增长,园区又处在浦东副中心的核心区域,伴随着上海等一线城市地价的大幅上涨,公司持有物业价值将持续提升。截止2018年,浦东金桥拥有厂房、办公楼、住宅、商铺以及教育、休闲配套等各类投资性物业约235.4万㎡以及约37.6万㎡的出租土地。公司在继续加大投资性物业的建设和经营力度,这些优质资源可以为公司创造稳定和持久的租金收入。而促成今天这样“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与两个人有巨大的关系。那就是浦东金桥第一任总经理朱晓明和后一任总经理杨小明。

1990年,那时的浦东处在刚起步的阶段,开发公司缺资金、缺项目、缺人才、缺经验,可以说是什么都缺。但刚上任的朱晓明认为浦东金桥最缺的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规划,所以从上任之初,他就把首要任务放在了规划上。得益于工业管理硕士和经济管理博士攻读的背景,朱晓明在规划过程中,釆用了几个数学模型。后又主导编撰印刷了中英文对照的《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规划图册》。他认为一份好的规划能给投资者一颗“定心丸”,比起一项优惠政策也许更能吸引投资者。鉴于这一点,当年许多全球跨国公司、国内集团公司的工业项目,都选择去金桥投资。

在金桥是不允许任何企业或机构建造燃煤锅炉房及其烟囱,“烟囱林立”在金桥开发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由于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没有烟囱,就排除了污染排放源。这就是金桥开发区“一根烟囱”的故事。对于集中供热,一开始金桥公司内部思想也不统一,阻力很大。因为集中供热要由金桥先期投资,且一开始肯定是不盈利的,但金桥这样做就向所有进区企业宣示,金桥把保护开发区的环境视为己任。

又比如建金桥立交桥。当时为了解决新金桥路(金张公路-杨高路)十字路口交通拥堵的问题,1993年,朱晓明团队下决心建设金桥立交。当时,公司内部思想也不统一,大家觉得这种项目应该由市政府建设。但为什么要去做?这是因为杨高路是快速通道,在金桥开发区沿线一共长达6公里,假如没有这座立交桥,从市区开来的车子只能右拐,而区内的车辆出行无法穿越到杨高路,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个地方堵车严重,不仅会影响到自己,还会严重影响外高桥的发展。外高桥的定位是自由贸易区,沿杨高路去到外高桥,一定会经过金桥,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因此,如果当年没有立交桥,这20年里金桥、外高桥地区都将会受到交通困扰。这座立交桥又为20年后中环线重置金桥立交,节约了大量的拆迁成本。

总之,通过朱晓明在职期间的一项项战略举措,为起步初期的金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战略思考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战略思考,只知道卖土地,等土地都卖光了,公司就会衰退落败。也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各家还为没有开发用地必须向外拓展发愁时,金桥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果说朱晓明是金桥发展的奠基人,那另外一位杨小明先生则要属金桥模式的变革者。当他到金桥之后,他发现很多外企老总抱怨,金桥生活不方便,没有住宅,没有学校,很多人让他托关系、开后门。一方面金桥没钱,另一方面企业又有需求,这不是守着金矿去要饭吗?”杨小明看准时机,提出了建设碧云国际社区的方案,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就是这样的大胆想象,造就了今天的金桥。杨小明依然记得,碧云别墅第一套房以60万美元价格卖给一位美国公司高管时,杨小明还高兴地请人家吃饭,但一周后就后悔了,“碧云项目很快得到市场青睐,老外排着队要买房。从此决定,别墅只租不卖,做长期投资。”

多项举措驱动创新转型

截至 2018 年底,公司开创的“碧云花园服务公寓”品牌(碧云阁、碧云苑、碧云庭),自营加受托管理门店达到 4 家,总运营套数达 1338 套,年均入住率达 70%。公司加大对服务式公寓业务板块的培育力度,加强轻资产运作和品牌输出,并承接了2个项目的委托运营管理,逐步实现向轻资产领域迈进。

在产业园区招商方面,公司着重引入龙头项目或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以骨干企业的平台优势,加快上下游企业在园区形成集聚。并着重做好精准招商,继续在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和信息通信领域,实现增量发展,全力跟进潜在优质重点项目,力促落户金桥。

而在产业园区投资方面,通过搭建产业基金、产业股权投资,对已储备的优质产业项目实施直投,实现招投联动的发展模式。2019年将参与筹建浦东科创母基金,同时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牵头组建总规模约20亿元的智能制造专项子基金,对已储备的优质产业项目实施直投。

“制”造业到“智”造业转型

过去金桥的产城融合是由产业造就的城区,未来则是要用城区来促进产业发展。随着浦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金桥经历了从出口加工区,到综合性的经济开发区,再到有产业特征的城区转换。因为这里原先主要以产品加工为主,形成了白色家电(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主要包括洗衣机、部分厨房电器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空调、电冰箱等)、纺织、食品等产业,曾有“世界名品金桥造”的美誉,当时80%的中国家电产品都出自这里。

在经历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后,金桥在悄然地发生改变。通用汽车亚太营运总部、全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的落户,使通用已由原来的“整车厂”变身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展示、结算等功能于一身的“全能工厂”,成为了金桥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案例。目前金桥共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55个世界500强企业在金桥投资了102个项目,累计引进外资250亿美元。和许多高密度、高楼层的办公楼宇不同,在金桥,有一个公园式、生态型的Office Park(办公花园),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域,2017年,Office Park以高达123亿元的税收在浦东新区亿元园区中位列第一。

目前金桥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比重已经缩小成为4:6,两轮驱动经济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金桥逐步由“制造”向“智造”转变。2018年,《浦东2035规划草案》新增金桥为浦东新区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同时在服务上海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和设立科创板等国家战略的责任下,金桥开发区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提升,成为上海智能制造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