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91喜欢:10
云蒙老师,报表数据您了然于心,但论银行大道,恐怕尚有未解之处。
1.招商以零售立业,民生以小微开路(以前),兴业以同业自树大约已成共识,但很多人大概不知道中信的绝活是什么?中信的杀手锏就是关系户开道,自上而下任用有社会关系的员工,靠关系揽存。在一个单位首长可以听凭己意决定配对银行的体系下,这一招确实管用!但是滔滔大势是利率竞标,在谁能出最高的存款利息谁中标的形势下,中信的溃不成军已成定局!
2.很多人张口闭口银行业高杠杆,其实银行业的最大的特性尚不在高杠杆而是风控标准的可变性、不可确定性!我们可以通过严密的科学实验证明满足何种参数的空调是质量过关的优质空调,但是什么样的标准才能保证贷款是安全的?二成抵押是安全的or五成抵押是安全的?形势在不断变化之中,制定标准时根据后视镜数据得出二成抵押安全,但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导致事实上五成抵押才是安全,这使得评估资产质量成了一个测不准问题。
3 、银行的另一大特性是收益前置、风险后置,人性的普遍特质是顾眼前、忘长远,这决定了银行人需要始终和自己根深蒂固的人性作搏斗,特别是在官办银行普遍没有员工强股权绑定的情形下,这种搏斗很难不以人性的胜利、银行的悲剧而告终。
4.从更高一层的自然规律而言,任何行业乃至环境的常态都是其中的个体有兴有衰、有生有死、有胜有败,中国银行业近20年来就几乎没有一家倒闭破产的银行,这是何等反常的现象!其中蕴含的风险和危机大概是远超外人的想象。
5.司马迁有言:法愈多,民愈伪!诚哉斯言!在银监会各种各样的监管条例下,银行不断设法用各种巧术绕过条例,大玩躲猫猫的游戏,诚信本分的文化氛围渐渐沦丧。在这种情形下,你所十分看重的报表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呢?
6.从奥派经济学和经济史学角度来看,银行具有内在的自我毁灭性,这个需要研读专著才能理解,我就不展开而论了。
引用:
2020-07-25 15:43
祖师爷格雷厄姆说,股票低估一般不超过三年。市场会纠错,如果超过三年没纠错,那可能是投资人错了。
银行股真的低估很多很多年了,整体估值全行业倒数第一,且远远低于其他行业。
美国,中国五大指数从三月低点平均上涨了约50%,但是银行股居然在创新低。
一点办法都没有,真的怀疑人...

精彩讨论

曹文景2020-07-26 18:43

我认为云蒙和其他银行投资者如董宝珍之类最根源的问题是研究企业的方式有偏差,整天在报表里打转,类似男人整天盯着女人三围来品头论足,却不去探求她的精神世界。以我看来,研究银行先把报表、研报搁一边,仔细研读山西票号史以及民国银行业伟人陈光甫、周作民的经营理念和营商事迹。
要是知道陈光甫在外国洋行耀武扬威之际,坚持服务工商的理念,以小客户为切入点,聚沙成塔,便能推测出招商是何等的厚积薄发。用一个稍显夸张的比喻来讲,16年的招商面对其他股份行如同国共东北决战时的共军,虽然从兵力数据而言,优势尚不明显,但是从战场形势而言,已控制住成片的区域,和广大民众(零售客户)紧密联系,其他股份行如同国军,困守为数有限的重要据点(对公客户),实已成瓮中之鳖。因为中信之类的股份行估值较低,转移阵营,实同在49年投国军,殊为不智。
要是研究过这些杰出企业的事迹,他便会知道同行企业之间的差别可能远远大于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别。要判断乔丹日后的身家会是多少,不是去参考巴克利之类的篮球巨星,而应去看高尔夫球王老虎伍兹的身家。
通过深究企业的举措作为,练就了判断企业的嗅觉,一秒钟就会知道华融这种权力之手人为造就的巨兽,只是吞噬投资者本金的怪物,而非良种奶牛。
也不仅仅是云蒙,几乎整个投资圈都未去源头处取水,而是对着那数据,研究一时一地的得失,勤奋而无用,聪明而无智。$招商银行(SH600036)$ $中信银行(SH601998)$

大白羊2020-07-26 11:26

银行的股东不好当啊,一次金融危机换一批。

明镜台2020-07-26 10:54

曹老师大错了。他俩不是对银行的理解深度问题,而是投资体系的严重缺陷,就算这次不是投资银行股,也会在其他行业翻车。

w奔波儿霸2020-07-27 13:23

没有欲言又止啊,我就是跟踪的大V比较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套独到的逻辑,长期来看都是可以赚钱的,但大都有阶段性,某一阶段明显跑赢市场,某一阶段跑不赢。你这套逻辑很独特,也很有价值,就是在时间尺度上太长了,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展现出价值,用来解释一些短期现象可能有时候会为了解释而解释。另外每个人都是会变化的,如果一个企业家发生了变化,按照你的观察方式可能要三五年才能发现他的变化,但是企业早就不一样了,这种滞后性对投资是很大的损害

井底看天的青蛙2020-07-26 12:35

内在的自我毁灭性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