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建材方法论系列报告之一:水泥研究框架暨复盘海螺二十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5

短期看库存,中期看地产,长期看人口
我们在这篇报告里试图购建一个不同时间跨度的水泥分析框架,围绕竞争优势、定价、周期性三个角度展开讨论,得出水泥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自于低成本的领先战略,定价从无序竞争向有序的寡头垄断过渡,周期性从2015 年以来明显减弱,季节性增强。短期看库存,供给收紧造成库存阶段性紧张是历史上多轮价格快速拉涨的基础;中期看地产,地产在建筑业下游需求中波动最大,决定水泥整体消费量;长期看人口,水泥最终是跟随人口活动,跨区域人口流动、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决定了水泥长期空间。重点推荐海螺水泥。
行业的来源是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水泥是同质化程度高的基本建筑结构材料,用量庞大,几乎没有同等体量的替代品。水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低成本,依赖于工厂选址、生产规模、设备技术、物流运输、管理水平等。竞争优势的具体体现是在行业景气,上行期获得更多的扩张机会,行业景气下行期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抢占市场份额。经过精心选址、有物流运输优势的大型的熟料基地建成投产后,在区域市场具有较强的排他性。
水泥周期性削弱,季节性强化
水泥周期来源于下游地产周期以及产能扩张周期的共振,与钢铁煤炭类似,水泥也是较典型的价格型周期品,当产能利用率接近设计满产时,价格具有较大的拉涨空间。从2015 年以来的一轮周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由于下游地产需求稳定性提升,波动减小,另外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所以我们认为水泥周期性在削弱。但是由于水泥库存设计容量较小,无法平滑季节性的供求矛盾,所以季节因素带来的波动在增加。
复盘海螺20 年,领跑行业,兼具成长与价值的典范
海螺快速发展的20 年,对大机遇敢于主动出击,但对超过能力范围的新领域,每迈出一步都很谨慎。从华东起家,转战中南、西南、西北,在新型干法线高速发展期快速投放产能,形成较强的规模、成本优势,善于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在新增熟料线禁入后,转而开始兼并收购,稳定提升市占率,另外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非常谨慎,在看到骨料明确出现机会后大力扩建产能,而对混凝土的态度则相对谨慎。
海螺股价未来驱动力:集中度提升,过剩产能退出
股价驱动力源于:(1)业绩类,销量驱动,如2002年-2004年,价格驱动,如2010年-2011年以及2016年-2017年;(2)估值类,如2005 年股改流动性提升,2007 年大牛市氛围,2008 年“四万亿”。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公司的股价的驱动力来源于:(1)行业自律稳定价格,市占率提升,并购带来销量稳定增长;(2)过剩产能实质退出,行业估值中枢抬升。
风险提示:跨省产能置换超预期,地产调控趋严,地产投资下滑超预期。


研报原文件请看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