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后的起跳 安徽合力的戴维斯双击(上)-- 市场的误解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6回复:124喜欢:68

 $安徽合力(SH600761)$    $杭叉集团(SH603298)$   

本文逻辑:从安徽合力的市值大幅低于杭叉集团着手,剖析市场对于合力的两个误解 - 人员臃肿和增长缓慢。进而指出合力前几年的“落后”是异地开设工厂的代价,目前异地工厂已经越过均衡点,开始发挥效益。深蹲后的起跳,合力将很快甩开竞争对手。叠加叉车行业的两大利好 - 仓储物流体系的升级改造和“国四”标准的推行,安徽合力有望迎来利润增长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篇幅限制,我将分成上下两篇文章论述。

本文的主要观点受 @加班的会计  、 @敏友  以及多位网友的启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市场的误解

安徽合力杭叉集团是中国叉车行业的双雄,两家公司占据了国内叉车市场将近一半的份额。2020年上半年,两家公司也都交出了不错的中报,如下图所示,安徽合力销售收入54.2亿, 上涨8%,净利润4.0亿,上涨15%;而杭叉集团销售收入51.2亿,上涨11%,净利润4.1亿,上涨18%。两家公司的销售规模、利润水平都差不多,市值却大相径庭,安徽合力市值87亿,而杭叉集团的市值为128.6亿,比安徽合力高48%。

两家公司估值的巨大差异是因为市场对安徽合力有两大误解。

误解一 合力人员臃肿,效率低下

2019年的年报显示,安徽合力的员工数为7486人,杭叉4181人。安徽合力不仅比杭叉多了3305人,而且平均工资水平也比杭叉高11%,2019年合力的人工成本比杭叉高5.8亿。因为合力是国有企业,杭叉是民营企业,市场自然就把这个差异归结为合力的国有体制导致人员臃肿,效率低下。

然而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合力的生产人员平均工资比杭叉还要高48%,合力的生产基地主要在合肥、宝鸡、盘锦和衡阳,而杭叉的生产基地主要在杭州,按道理杭州的工人工资应该高于合肥等城市,而不是相反。

2.合力销售人员的工资比杭叉要高一倍,而杭叉的管理人员平均工资超过58万,是合力的3.6倍,两家行业地位相差不大,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工资却天差地别,令人费解。

3.合力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人员)总计1292人,而杭叉只有227人,规模差不多,合力的管理人员是杭叉的5.7倍,多了1065人。

诸多不合理的后面是两家公司的员工人数统计口径不一样,所以导致了差异。我们来看报表数据的验证。

上表是安徽合力2013年至2019年员工人数和工资的变化,期间公司有几个重要的变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员工统计口径的问题。

1.2014年开始盘锦生产基地开始投产,但2014年和2015年公司生产人员的数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同期生产人员的平均工资从2013年的6.9万大幅增加到2015年的9.4万。这里可以看出盘锦子公司的生产员工数并未计入年报统计,而相应的生产员工工资已经通过报表合并计入公司财报。

2.2017年公司将控股营销子公司人员纳入合并统计,增加了1604人,主要是销售、财务和行政人员。剔除这个因素的影响,合力的管理人员和杭叉的数量差异将大幅减少。同时,因为统计口径的变化,2017年合力销售、管理人员的数量增加了87%,同期工资总额只增加了18%,另外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大幅下降。显然跟盘锦子公司一样,2017年之前控股营销子公司的员工工资已经计入合并报表,而员工数没有纳入合并统计。

3.2018年公司收购宁波力达(生产子公司)并纳入财报合并范围,但是生产人员也是不增反降,而平均工资则是大幅上涨。这个也印证了生产子公司的员工没有纳入公司统计的假说。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合力和杭叉的员工人数统计口径不同,合力把营销子公司的员工纳入统计,但没有把生产子公司的员工数纳入统计。而杭叉正好相反,没把营销子公司的员工纳入统计,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是把营销子公司的员工都计入销售人员。导致的结果是合力的生产员工平均工资比杭叉高48%,而杭叉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奇高,销售人员的平均工资只有合力的一半。

根据上述的假说,合力的生产员工应该比目前披露的3553人还要多,让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合理。叉车行业还有另一家上市公司 - 诺力股份。诺力股份是很存粹的民营企业,因此不存在人员臃肿问题。它跟合力一样,也是零部件自产比例较高,又是同一行业的公司,可比性高。2019年诺力的销售收入为30亿,约为安徽合力的30%,生产人员为1790人。以此类推,安徽合力的生产人员应该在6000左右,比报表披露数多68%,符合我们的预期。此外,杭叉的生产人员较少,主要是因为它的零部件多为委外加工,公司只要是进行整机组装。

所以有关合力人员臃肿,尤其是管理人员多,效率低,只是市场一个误解,是因为两家公司统计口径和生产深度差异造成的。

解决了人数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两家公司的工资成本差异。如表二所示,2019年合力的工资总额比杭叉高5.8亿,其中生产人员成本高3.4亿,销售管理人员成本高1.6亿,技术人员高成本0.8亿。我们逐一分析:

1.技术人员成本高可以理解,因为安徽合力更重视研发投入,每年的研发费用和相应的研发成果都远高于杭叉。2016年的数据显示,安徽合力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20项, 其中发明专利96项;同期杭叉获得授权专利176项, 其中发明专利23项。

2.生产人员成本高,主要是因为安徽合力零部件自产率较高,而杭叉委外加工比较高。杭叉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外协加工费占销售成本的比例在6%左右。2019年杭叉销售成本70亿,对应的外协加工费为4.2亿,比两家公司的生产人员成本差异3.4亿还要高,考虑到安徽合力也有一小部分比例的委外加工,这个差异可以理解。

3.销售管理人员的成本高1.6亿,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两家公司另一个统计口径的差异。杭叉国内销售直营比例只有50%,而安徽合力直营的比例远高于杭叉。合力有20家并表的国内销售子公司,包括9家100%控股,11家参股35%但有控制权(通过委托投票安排控制超过50%的投票权) , 其中比较大的7家参股子公司的销售就占国内销售的59%。因此,合力的销售管理人员成本中包含了很大一块销售公司的成本,而杭叉的这部分成本则更多的体现在表外,属于经销商的经营成本。

4.此外,两家公司的工资成本差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员工的社保福利。合力在职工的社保福利方面比较大方,一方面养老金缴纳比例高(工资总额的12%,比杭叉多3%),另外还缴纳了6%的企业年金(即补充养老金)。2019年这两项的差异加起来将近1.1亿。

综上,合力的员工人数较多,员工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两家公司统计口径、生产深度和研发投入方面的差异,跟企业的体制和效率没有任何关系。相反,合力的研发技术储备比杭叉要高一个数量级,下文的分析也会指出合力的生产效率也要比杭叉高。

误解二 合力的成长性不足,将被同行赶超

安徽合力一直是叉车行业的老大,但近些年杭叉发展迅猛,有些年度的利润甚至比合力还要高,因此大家觉得合力增长乏力,有被赶超的趋势。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2016年杭叉上市以来,两家公司的数据比较。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过去三年安徽合力叉车销量、销售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18%和18%。

从绝对数来讲,18%~22%的增长率应该比目前市场热炒的大多数高科技、消费和医药公司都要高。目前行业增长态势看好,合力前几年的战略布局又开始产生效益,预计未来五年公司大概率还能保持年化20%的增长。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公司的正常的估值应该在25~30倍市盈率,相对目前的估值有150%~200%的增长空间。

从相对数来讲,过去三年,安徽合力在叉车销量和归母净利润的增长率都要高于杭叉集团,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则和杭叉集团相等。其实2013年合力的叉车销售量还小于杭叉,合力销售7.35万台,杭叉销售7.44万台,2014年合力销量超过杭叉,此后就一直领先杭叉。

此外,仔细看一下杭叉的报表可以发现,杭州的利润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相对激进的投资。下表是杭叉历年理财产品余额和收益情况,杭叉的理财收益率不断增长,2019年甚至达到了9%。有过理财产品投资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降,杭叉为什么能逆势而上?从年报披露的委托理财情况可以看出,2016年杭叉的理财产品余额100%是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到2019年变成超过80%是高风险的信托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变相的高息揽储,违约风险很小,而信托理财和私募理财产品大多数是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的项目融资,收益虽高,但违约风险很大。另外2019年下半年,杭叉投资9.75亿和实控人仇建平一起入股中策橡胶,这笔投资在2020年上半年确认了5700万的投资收益,剔除这笔投资收益的影响,杭叉2020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仅增长1.4%。

由此,不管是绝对数还是同行业的相对比较,安徽合力的业务和利润增长都很优秀,而且合力正在主营业务上一步步甩开杭叉,提升竞争优势。

(未完待续)

安徽合力之二:深蹲后的起跳 安徽合力的戴维斯双击 (下)- 行业的东风和公司的蓄势待发

安徽合力之三:深蹲后的起跳 安徽合力的戴维斯双击 -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补充

安徽合力之四:深蹲后的起跳 安徽合力的戴维斯双击 - 行业集中之路

安徽合力之五:从“基地市场”看安徽合力的核心竞争力

精彩讨论

敏友2020-09-19 12:12

答案有且仅有一个,就是成本领先。不过要为具体的成本装上合适的经济内容,需要较大的本领,逻辑和实践知识兼备才可能做到。这又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这样本领的人是否值得把其机时分配太多给这个领域,也就是研究资源的调配如何决定的问题。研究是生意,所以就能理解这个行业几乎没有研究长期来覆盖。但是你也许踩住了机遇,既图勇名,又求取一般化的知识入口。可以试试。

活在当下_1232020-09-14 17:34

原来里面这么多猫腻,楼主细心了。费心了。
我的个人感想,研发才是一个企业的命门,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走向伟大的关键。  就手机行业而言, 第一梯队苹果,三星,华为。都完成了核心高科技芯片的研发才挤身一流企业。小米从当年国内老大的位置一再滑落,沦到第四,也是研发不成,芯片失败的必然。
再举个例子,精锻科技,汽车行业及产业链业绩这几年一直下滑,但它一直研发投入不少,在电动车浪潮里面也可以迅速研发出新品。股价今年也走的最好。
关于市场偏见,机构有时候并不能敏锐捕捉到企业经营的变化,直到年报呈现才出出现认错。我看了一遍研报,跟踪最久的华泰证券,也是没有提及其成本端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不过从技术上来看,合力已经是突破上涨趋势,回调时缩量严重。看来股价行将走远。

敏友2020-09-14 17:06

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每个区域要积累相当的订单数量才能敌得过运费,再虑及订单的波动可能剧烈就更是不容易了。否则仇建平早干了,一场豪赌要开盅了。

狮王Lion2020-09-16 16:32

2011年到2019年,合力的毛利率还是很明显的在走上升通道,从2011年的17.6%上升到2019年的21.3%。
同期杭叉上升得更多,主要的还是产能利用率的原因。合力全国建生产基地,2011年~2015年固定资产周转次数从4.75次下降到3.42次,然后再上升到2019年的6.4次。同期杭叉的固定资产周转次数虽然也有波动,但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2017年达到10.2次,然后就开始逐年下降到2019年的8次。
两家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的差异反应的是管理层经营战略的差异,杭叉是能省则省,产能一直不足,但舍不得投资,上市之前有好几条线产能利用率超过100%。上市后上了一条新线,固定资产周转次数和毛利率立刻就下来了。即使是这样,前期欠的帐太多,产能还是不够,最近准备发转债融资12亿再上一条生产线,预计固定资产周转次数和毛利率还要下降。合力则不一样,稳扎稳打,一直提前规划产能,现在正好是收获期,预计未来几年固定资产周转次数和毛利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敏友2020-09-15 00:37

利弊取舍本来就是如此,如果一望可知,那还有啥差异呢。不过你觉得毛利率百降低了吗

全部讨论

狮王Lion2020-10-28 14:37

合力和杭叉本质上其实都是经销,只是主机厂参股或者控股,经营主要由第三方负责。至于这里的局限,我再想想。

北区3072020-10-28 14:26

敏神的炒股文和直销文里,分析了经销和直销两种渠道合约形式的经济含义。经销合约有利于知价,然后用市价来指挥供应链的资源配置;直销合约则有利于主机厂用行政命令控制渠道。不同的局限条件下,主机厂会选择不同的渠道合约。一般来说,需要在零售环节通过严格控制来维护品牌形象,才放弃知价之利,采取直销合约。请问@狮王Lion ,叉车行业为什么直销合约的比例这么高?而且合力比杭叉更高?有什么特别的局限,需要用行政指令控制渠道吗?

杰克迅2020-10-28 13:50

营收增长确实看不出市占率提高了。

通士达2020-10-28 13:48

这次跌主要是降价市占率提升 但是没有把杭叉打趴去

通士达2020-10-28 13:30

降价促销 影响毛利率 这个还用看吗

Hi_Joe2020-10-28 13:23

毛利率可以暂用这个解释一部分,但单台价格也没明显差异啊。

火凤凰2020-10-28 13:21

运费以外,配件委外还是自产,是另一个关键局限,从过去发展似乎杭叉的方向是对的,所以会计选了杭叉。狮王看到了什么可验证的变化么?

简易视点16882020-10-28 13:19

你好!可否解答一下三季报安徽合力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下降,是否今天跌停和这个有关系呢?

杰克迅2020-10-28 13:06

董秘说,市场占有率提升10%以上,是降价抢市场导致的毛利下降。

1666海阔天空2020-10-28 12:55

竟然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