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沃森的值得期待和守候的几点:
1、看多、看空不应该是根据股价的涨跌,涨了就多、跌了就空不就是传说的追涨杀跌么?从黑天鹅30多涨到90多,全部看多空前膨胀,都是天天喊不到200不到300不卖的吧?从90多跌回48一路开始都在喊底在60在50在40最后有人喊25才是底吧?又从48到72,又是天下舍我其谁了吧?又是12月批HPV又是MRNA马上就EUA不绝于耳吧?从72回调到62,又开始告别了吧?又开始骂了吧?这一年多,就问你公司质态发生重大变化了么?变得是心态。
2、基本面没有变坏,随着海外三期几个国家的审批和开针,国内三期B贯序实验,出海摩洛哥总总迹象也快落地,基本面确定性更强了。
3、不要看到河南、浙江加强针就开始对加强针市场幻灭,一个是国内加强针空间还大,就算赶不上加强了,就之前几轮变异的情况去看,重新再打机会还有吧?况且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所以,还是看未来几个月国内应用审批,WHO审批,只要投入使用,压根不愁市场。你现在都没上市,难道让加强针等着你不给打?(从目前的加强针宣传看,还真的有点等的意思在,起码政府层面很久没有发文督促打加强针了,各地基层掌握的尺度不一,但基本没有向1-2针那样的力度,各种原因大家应该都懂的吧)。
4、那些骂沃森艾博技术的,诋毁合作的,说不能跟国内比要跟国外比的,说凭什么XXX国际大公司搞不出来来的你艾博和沃森能搞出来?你们搞出来谁 信?说这话的,大清已经亡了一百多年了!国内第一这是毋庸置疑了,就算放眼全球也很可能是第三款。要知道,这是新技术的应用,是塔尖上的明珠,从20年5月到现在也不过一年半时间,就做到国内第一全球第三!想想光刻机,想想芯片。。。。如果哪家上市公司做到全球第三,那得是何种追捧?怎么放到MRNA疫苗上,就觉得他是白菜萝卜,不做第一就没意义?
5、还有几个爆款疫苗以及另外两个路线新冠疫苗也还在路上。。。
6、布局MRNA技术平台与多家企业合作,布局够早,下手够快,眼光够好。
从沃森这些年在传统疫苗上的几大单品的布局和对MRNA技术的布局看,他的研发他的管线他的前瞻性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投资的。从他的股价个估值看,中规中矩,基本体现了现有产品和一定的溢价,不能说低估,也不能算高估。如果股价没体现MRNA疫苗预期,那么HPV2已经反映了一部分股价内了;如果现有估值是13价等上市产品和HPV2预期,那么MRNA疫苗就没体现进来(这个是大概率的,从98跌回来跌的就是MRNA疫苗的那部分预期,参考丽珠、三叶草、复兴,基本都能得出这个结论)。所以后面无论是HPV还是MRNA的落地,都会无论是基本面、业绩还是估值的全面提升。但从短期炒股角度说,沃森并不是很好的标的,因为他并没有明显低估,市场上PE10几20几的还很多,想短期抓翻倍抓短牛的肯定要找低估值、偶遇黑天鹅但没改企业基本面的小市值成长性企业更好。
二那些一直以来的槽点,确实值得注意
1、信批确实差点,比去年的一切皆请关注巨潮网进步不少了。现在大家对MRNA疫苗的信批谨慎基本理解和包容了,不过问题是另外的两条路线,1期2期数据也没有,原因不得而知。
2、柳叶刀,一期数据的公布,确实脚步太慢了,可想而知中间不少障碍是沃森艾博军科院当初也没想到的,国际化的视野和野心是好的,但是建议沃森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要设置最大时限,不能无限期拖下去,比如超过哪一时间点还不能发表就要换一种方式公布。不过,现在看,这数据是什么(也都基本知道了)在哪里发表还重要么。。。
3、公司管理层,对于一些重大事件,重大问题的预期一贯过于乐观,过于草率的向投资者投资机构信誓旦旦的说出一些关键节点、关键预估数据。而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得不到落实,而反复被诟病。比如之前调研说的港股本年内肯定上市,比如HPV年内肯定获批,比如摩洛哥出口肯定实现,比如12亿利润,比如HPV9三期,比如MRNA年内肯定上市等等等等,白纸黑字的调研报告和股东会大家发布出来的记录都在呢。
4、公司管理层对技术的支撑明显说不上匹配,比如黄总说的HPV临床数据上报时把2个不该计入的记进去了导致有效率大幅下降,他自己都拍大腿差点骂人,我想说一个上市公司报送的数据资料,仅仅是填报人的问题?没有复核?没有审核?没有高层把关?这是涉及你临床最重要的实验结论啊,你们管理层看到那么低的数据报出去不提出疑问?管理在哪?HPV2比万泰早了两年,结果被万泰抢了先机,直到万泰上市了沃森管理层才惊呼被弯道超车,这不是管理的问题和支撑不足么?13价沃森出来,公司号称国内对手再有两年三年也不会上市,音犹在耳那边厢今年就上市了。HPV9的进度,河北血战,卖润泽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还有什么高企过期忘记申报啊,去墨西哥去到才发现要隔离耽误了时间也不提前去啊之类的。。。。
这些说明一个比较核心问题,就是偏安一隅的沃森生物,有着超群的研发能力和布局能力以及极强的嗅觉和前瞻性战略,但管理水平以及管理对技术的支撑严重不匹配。说白点,就是技术人才储备好,而管理人才匮乏。“小米+导弹”,小米+步枪可以养活支撑一只落后的部队,靠意志跟敌人拼,但导弹需要的是与之匹配的新型能量源,靠小米是飞不起来的,飞起来了恐怕也会掉下来。沃森既然要走也要做国际森,管理人才的吸纳和管理的大幅提升势在必行。(今天大家也都看到艾博又引入一位业内大咖及人物,为何?艾博才成立多久,还没收入呢,把艾博的科学家、管理团队跟沃森排排对比看一下?)要知道,业绩也好,市值也罢,做大做强都是靠的人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这说这些了,第一部分算按摩,大家还要有信心,前提是你抱着投资的心态而不是打一枪就跑的心态。第二部分算是建议,也通过电话和巨潮投资者渠道反馈给了公司,相信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不在意,需要时间,但真心希望公司有动作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