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巴菲特投资案例集》二十二: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案例22 大都会通信公司(Capital Cities)和美国广播公司(ABC) 

一、投资收益

二、公司介绍

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Capital Cities/ABC Inc.)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6年,当时奥尔巴尼当地商人Hyman Rosenblum(1911-1996年)和几位投资者竞购了奥尔巴尼的新无线电台执照。当他们获得WROW无线电许可证时,在1946年4月5日成立了哈德逊河谷广播公司。

1953年10月,公司开设了奥尔巴尼-斯克内克塔迪-特洛伊地区的第二家电视台41频道的WROW-TV。

1957年,哈德逊河谷广播公司与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WTVD电视台的所有者达勒姆广播公司合并。新公司于1957年11月更名为大都会电视公司(Capital Cities Television Corporation)。

1959年12月,公司更名为大都会广播公司。

1968年,大都会广播公司通过收购多家杂志的出版商Fairchild Publications进入出版行业,其中包括Women's Wear Daily。

经过多年的发展及一系列的收购,公司于1973年5月4日正式更名为大都会通信公司(Capital Cities Communications)。

其后多年也一直在收购各个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杂志、报纸等出版公司,其中最大的就是收购美国广播公司(ABC)。

1985年3月19日,大都会宣布以35亿美元收购ABC,震惊了媒体行业,因为当时ABC的规模是大都会的四倍左右。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帮助为这笔交易提供资金,以换取合并后公司25%的股份。

合并后正式更名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旗下拥有了约100家发行商、若干24小时播放的电台、24个主流电视频道和超过50个有线电视网络,在美国具有垄断地位。

1995年华特迪士尼公司宣布与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合并。这种对等合并导致了1996年9月 19日新子公司ABC Inc.的成立,直到2004年。截至2008 年,它依然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网络。

在2004年,与迪士尼的迪士尼影业集团合同,更名为迪士尼美国广播电视集团(DISNEYABC.TV),直到2019年。

2019年迪士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后更名为:迪士尼综合娱乐公司(Disney General Entertainment Content),旗下拥有的电视网包括:美国广播公司,迪士尼频道,Freeform、FX电视网、国家地理频道等。

三、投资经历

在1977年,巴菲特买入了1090万美元的大都会公司股票,当年按股权应分得的利润为130万美元,市盈率约为8.4倍,于1978年卖出,收益率约30%~50%。

1978年,巴菲特卖出大都会通信后,买入了美国广播公司,买入成本为608万美元。到1979年底,该笔投资的市场价值为967万美元,收益率约60%,并在1980年初卖出了美国广播公司的全部股份。

1986年,大都会通过贷款21亿美元,出售9亿美元的资产,另外向巴菲特股票融资5亿美元,共花费3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大都会和美国广播公司合并后,更名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

借此5亿美元巴菲特拥有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共299万股,基于对管理层的完全信任,巴菲特并将投票权交给了当时的CEO汤姆·墨菲。

在1987年,巴菲特增持了1万股,总持股数300万股,买入总成本为5.16亿美元,占大都会公司18.5%的股权。

1993年,巴菲特以630美元每股卖出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1/3的股份,在支付35%的资本利得税后,实现了2.97亿美元的税后盈余。

1995年,迪士尼收购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巴菲特将持有200万股大都会的股票全部转成了迪士尼的2000万股票,并透过公开市场额外购买了一些迪士尼的股票。

巴菲特第一次对迪士尼发生兴趣是在1966年,当时它的股票市值还不到9000万美元,虽然该公司在前一年度(1965年)的税前净利润是2100万美元,而且所拥有的现金多于负债。当时,迪士尼乐园斥资1700万美元的加勒比海海盗船才刚要开幕,而这家公司的卖价只不过是这艘海盗船的五倍!

投资迪士尼的经历,在之前的文章【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七:迪士尼中有过详细介绍。

从1997年开始,巴菲特相继减持迪士尼的股份,到1999年全部卖完,卖出期间迪士尼股价市盈率约20~30倍,总投资收益约20亿美元。虽然投资收益不少,但这被巴菲特认为是卖出后最后悔的投资之一。

四、投资分析

1986年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每股净利润为11.3美元,巴菲特每股172.5美元的买入价对应约16倍的市盈率。

巴菲特买入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股票的主要原因是他非常信任大都会的CEO汤姆·墨菲。他认为,在汤姆·墨菲的管理下,合并后公司的利润从长远看将会大幅增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对媒体业情有独钟,非常看好这种轻资产近乎垄断的商业模式。

巴菲特在股东信中表达了对管理层的充分信任:

“为了证明我们的信心,我们特别与管理阶层签订了一项协议:在一定的期间内,我们的投票权将交给担任CEO的汤姆·墨菲(或是接任的丹柏克)来处理。事实上,这项提案是由我与查理主动提出,同时我们还自我限制了一些卖出股份的条件,主要是为了确保我们出售的股份不会落到未经现有管理层同意的人士手上。

身为公司的股东,我们认定这些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将因为这些限制而更加巩固,因为如此一来,专业经理人便能全心全意地为公司打拼,进而为全体股东创造最大的利益。很显然,这比让经理人整天为了换不同的老板而分心要好得多(当然有些经理人会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公司的利益之前,所以我们在投资时会尽量避开这类的管理层)。

我认为在美国所有上市公司中,大都会公司的管理层是最优秀的。汤姆·墨菲和丹·伯克这对搭档,不但是杰出的经理人,他们也是那种你愿意将女儿嫁给他的对象。与他们合作是一种幸运的特权,而且妙趣横生。”

巴菲特的判断没错,汤姆·墨菲通过大举控制成本和运营改进,到1990年底,巴菲特在1986年花费5.17亿购买的股票市值达到13.77亿美元,增值了1.7倍,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2%。

在1993年卖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100万股时,公司的每股净利润为40.3美元,卖出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也约为16倍,投资的收益全靠公司发展的赢利,可见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赢利能力是多么优秀。

巴菲特在股东信中毫不避讳对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喜爱:

“我们希望永久持有三只股票: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盖可保险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即便这些公司的股价上升到不可思议的高点,我们也不打算卖掉,就像我们全资拥有的禧诗糖果和《水牛城新闻报》一样,无论什么人出什么价,哪怕远远高于我们认为的商业价值,我们都不会出售这些公司。”

伯克希尔持有的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在1996年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与迪士尼公司合并,从此脱离伯克希尔的“主要和永久”的持股部类名单。

巴菲特还自黑的调侃了自己卖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行为:

“非常有趣的是:1993年底,我将1000万股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股份以每股63美元卖出(以迪士尼收购后的股份及价格计算),不幸的是到了1994年底,该公司股价变成85.25美元(我可以直接告诉各位,我们损失了2.225亿美元的差价,如果你心痛到不愿去算的话)。而当我们在1986年以每股172.5美元买进该公司股份时,就曾经向各位报告,在更早之前,也就是在1978年到1980年间,我就曾经以每股43美元卖掉该公司股份,并强调对于个人这样的行为感到心痛。没想到现在我却又明知故犯,看起来我似乎应该要找个监护人来好好监管一下。”

这就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特质之一:敢于向公众调侃自己的错误。

在被迪士尼收购之前,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就逐年稳定快速地增长,从1983年到1995年,收入增长了9倍,净利润增长了6倍。

五、学习要点

1、公司未来盈利增长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巴菲特买入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市盈率为16倍,相比以前的案例,算是比较高的。且在卖出时的市盈率依然是16倍,丝毫没有获得市场的追捧,投资收益全靠公司的盈利增长。

2、公司盈利增长的关键,是管理层的优秀和公司的护城河。

巴菲特对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管理层的信任,可以放弃投票权,且公司轻资产近乎垄断的商业模式具有很深很宽的护城河。

欢迎【点赞】【在看】【转发】,一键三连是个好习惯。

相关内容推荐

【读书笔记】《巴菲特投资案例集》二十一:斯科特-费策尔

【读书笔记】《巴菲特投资案例集》二十:内布拉斯加家具店

【读书笔记】《巴菲特投资案例集》十九:盖可保险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十八:韦斯科金融公司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十七:《华盛顿邮报》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十六:喜诗糖果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十五:蓝筹印花公司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十四:保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十三:奥马哈太阳报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十二:伊利诺伊国民银行信托公司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投资案例十一:联合棉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