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雪山飞狐2019: 不能动摇根基的变量,大概率是结构性变量。
医药行业的根基,按我们的理解,是人们对疾病的焦虑和对健康的渴望,这个不会变。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经济还在发展,科技还在突破,人口还在老化,医药的根基和动力就都还还在。
逻辑上说,反腐会有供给侧改革的效果,那些产品低劣但靠着带金销售就能轻易做起来的产品会越来越难,这会提高医疗终端的供给门槛,对产品临床价值的要求会相应提高,长期来说对行业是好事。当然,未来有说不清楚的地方,比如有人担心反腐的过度扩大化,会长期压制医生的积极性,这个可能性需要继续跟踪观察。
未来很难预测清楚,但过去还是比较清楚的。2006-2007年的那波反腐猛烈程度远超当前,当时整个医药行业也是非常悲观。但事实是反腐后,医药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都上了个大台阶。在这之后,2018年有个4+7集采,大家都说医药要废了,因为医药行业被剥夺了定价权,以后只能按化工股给估值。但2018年仿制药集采后,国内创新药就迎来了更加景气的加速增长。2017年公立医院改革普及,药品加成全面取消,体外诊断和高值耗材反而迎来了爆发性成长期。
2021年CDE在上游要求临床设计上强调临床价值,2023年在下游推进反腐整顿医疗体系的规范性,对那些临床价值不算突出的特色药械(包括同质化的创新药)是很大压力,但对临床价值非常突出的原创药是不是机会?我们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也同样是值得重视的。
对医药反腐的影响可以保持开放,长期看不一定是坏事。不动摇根基的变量,大概率是结构性变量。//@雪山飞狐2019:回复@青侨阳光:请教卢总,这次严格的医药医疗反腐,还看好这个行业吗?感觉会打残阿
雪球转发:4回复:18喜欢:17
引用:
个股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认真的态度和投入的时间之外,支撑研究的底层体系对研究结果也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如何持续优化研究体系就成了贯穿日常研究工作的关键课题。 其中一大思路,是在夯实当前方向的同时用加法思维去拓展研究体系的新内涵。
这种拓展的思路对于研究体系优化有什么...

精彩讨论

青侨阳光08-20 17:25

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方式来生活,大家价值观不同非常正常。我了解并理解林伟。他的本意是,不管处于一种有利还是不利的状态,我们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去做准备。或者说,与其一味的抱怨(不是说不能抱怨不能批评,这里并无指导别人生活或想法的倾向),不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内在,去提升自己,每个人都有个主动性在里面。这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关于打比方,我们聊天的时候经常这样打比方,包括跟孩子的饭桌聊天。当然,每个人都有认知的盲点,也有看不到的片面,但文字表达的都是当时当刻的内心真实想法。一下子引出这么热烈的讨论一是出乎意料,而是也确实引发我们思考~
大家可以留言交流,我们非常欢迎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投资必须分散08-20 17:00

请记住,国家是人民的,人民不是国家的儿子。人民也不是政府的儿子。你老公认知错误。人民和国家不是母子关系。

总会一鸣惊人08-20 16:53

你们家有个叫林伟的,出来秀了一波认知水平

全部讨论

蜜语甜甜圈08-26 20:31

林伟的话没毛病,有人曲解,有人故意曲解而已

牧羊人00308-21 07:14

国家最终目的还是想让我国的医药医疗具有国际竞争力,就算一时过头,也会纠偏

不明投资者08-20 21:17

认识错误也要允许他说话。如果只允许说正确的话,那就是不允许人说话。

浑水行者08-20 21:04

医药行业的根基,还包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疾病的焦虑和对健康的渴望,这些是需求侧;供给侧就比较复杂了,医保局、医院、医药企业各方利益博弈,研发、营销、规模构筑的药企竞争力壁垒,可能是最根本最长期的。

雪山飞狐201908-20 20:33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