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个别医药股因为反腐的消息出现大跌。直接的原因是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北京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市场出现负面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查处一批”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上市公司被牵扯进行贿案件的风险是增加的,而且医生也可能为了避嫌变得保守、使得一些合理需求也被抑制。这时候若再碰上不利的市场风格,导致医药板块在股价上出现负面表达也属正常。
但我们也没必要为此而对医药行业过度担心。因为逻辑上说,医疗反腐对整个医药行业是“短空长多”:长期看,若反腐能深入推进且成果也能守得住,是可以起到规范流通行为、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的。这会增加那些上市的药械厂商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分配权重——流通环节越规范,价值分配越向临床价值倾斜,那些拥有真正优质产品且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就越受益。
另外,现代医疗体系因为承载了社会福利等诉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双重代理人”的伴生特性,这就使得不规范的医疗营销行为只可能被阶段性压制而不可能被真正根除。这个不仅是中国,而是欧美日等所有发达国家也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就国内来看,在新医改推进以前,医疗体系的不规范行为更为普遍且严重。但从2017年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之后,医疗反腐力度也同步加码。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与医疗反腐的升级,中国医疗体系的规范性有了长足进步,从这点来说,反腐也算是医改的一部分。
从某个意义上说,那些最受损于医改的企业,也可能是最受损于反腐的企业;那些最受益于医改的企业,可能也是最受益于反腐的企业。所以,就跟其他的医改政策类似,也是个结构性变量。如果我们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医改的方向与趋势,那就没必要再担心反腐的冲击,甚至应该是欢迎反腐的推进。
对$青侨阳光(P000385)$ 基金组合来说,我们觉得医疗反腐的加码推进是好事,基金主投的高价值创新药械企业,虽然短期可能会受些负面影响,但长期反而可能会让这些企业的产业优势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