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主观私募的最终优势就是这么简单粗暴——集中持仓+坚定持股?从而大波动的同时实现超高收益。其他均衡持股的,最终都“公募化”。。。。
高度集中的过程,就是不断去芜存菁的过程,最后剩下的才是最有希望走出低谷的,也是不断拷问内心价值取向和坚定持有的过程
跌40%,需要反弹70%才能持平,控制回撤是又一项核心竞争力。
但巴菲特不是基金经理
非常值得关注的医药投资基金
真实地展现了价值投资者在逆境中的煎熬苦闷,却也诠释出坚持价投保持战略定力之不易!青侨、葛兰、张坤基金净值在年末的大幅反弹并非偶然!
集中持仓+坚定持股肯定是主观私募有优势的地方,但对投资人来讲不一定能赚到钱。集中持仓+坚定持股,选股案例样本量较少,只能从逻辑推断是否有效,无法结合概率,那么评估未来业绩是否可复制的难度很高。产品类型的优势不一定能转化成投资人的盈利。如果投资多家这样的私募,最终整个的组合还是“公募化”。另外这两件事做得极好的人,可能也不会想着发基金产品吧。
看了最大回撤达到60%,这个真的是太煎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