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投资体系及潜在改进的一点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76回复:88喜欢:253

本文摘选自  $青侨阳光(P000385)$   和   $青侨致远(P000822)$    5月报投资思考部分~ 

青侨过去和当下的投资体系核心是投价值增长和估值修复,在我们的研究和认知形成明确优势之前,选择风险已经充分暴露的逆向标的,可以在估值补偿的保护下,去赚常识、耐心和基础研究能力对应的超额收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它是我们特定能力阶段的合理选择。对于短期动量型机会而非价值型机会的把握,并非我们的擅长所在,因此这类机会也并未参与。

未来可能会增加对内生价值高速累积型标的的投资:不是去给已经万众瞩目的“当下的时代徽章”添油加火,而是去给市场仍有迟疑的“未来的时代徽章”添砖加瓦,去参与和见证未来的时代徽章逐渐铸造的过程……

--------------------------

基金的涨幅表现在4月落后全指医药指数之后,5月再度落后,这对我们是一次不小的挑战,青侨阳光基金在2019年初也遇过类似情形,在多个月份跑输之后才开始进入持续跑赢的阶段。按我们的理解,相关标的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主要是阶段性的市场风格演绎所致,因此对相关标的仍维持之前的判断。

虽然股价涨跌并未改变我们对相关标的的价值判断,但市场的演绎也暴露了当下投资体系的一些不足和挑战。

我们的思路,是靠专业研究来驱动、凭价值判断做决策:首先会根据研究来判断投资的方向,然后根据相关标的的估值决定方向内的标的权重,逻辑不动摇时会越跌越买、越涨越卖,对于有3年翻倍预期的标的会考虑重仓的可能。这一策略在2020年表现出很好的有效性,但过去2个月,这一策略似乎有所失效,成为明显的拖累。表面上看这是个“风格顺逆”的问题,现在市场处于我们的逆风期;但跳出顺逆去看,也暴露了原来价值策略的一些体系性问题。

如果对自我进化没有太大的诉求,坚持原来判断就可以,时间拉长顺逆相抵后,相信还是会有明确的超额收益;但要想持续进化,那现在就是宝贵的窗口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人是有精神惰性的,困顿和挑战更有利于激发思考和改变。为此,我们重新梳理了对投资体系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投资体系或者说投资策略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动量投资”和“价值投资”,一个是投人气旺涨势猛的,一个是投定价不足估值低的。这是两类被大量实践反复验证的优势策略,ALPHACHITECT有一个美股50年回测,动量策略和价值策略都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这是可以理解的,两个策略的背后都有价格规律做支撑:短期看,价格直接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涨势猛能吸引更多人气进而推动进一步上涨;但长期看,价格还是会围绕价值波动,估值低的标的迟早会有价值修复。

但这两个策略都有自己的问题:对价值策略而言,价值虽然是个稳固的可被有效研究的变量,但毕竟只能通过影响供求才能影响价格,是个间接的变量,传导不畅时很容易引发背离,短期内完全可能发生“低估的变得更低估、高估的变得更高估”的问题。对动量策略而言,买卖双方的供求变化虽然是价格的直接决定因素,但它是个不稳定变量,一个政策、一笔交易、一次意外,甚至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大涨大跌,有着“无法准确研究、也无法可靠预期”的问题。

是不是可以把两者融合一下,既利用了价值策略的高确定、又利用了动量策略的高效率?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有类似“价值投机”的遐想。但按我们的理解,这条路从原则上说很难走通,因为两套体系的逻辑大量不兼容:比如动量策略,会要求投资人去倾听市场的声音,尊重市场的观点,在市场表现与自己预判冲突时要勇于否认自己;而价值策略恰恰相反,它会要求投资人坚持自己的判断,抵挡市场的干扰,在市场与自己冲突的时候要勇于否定市场。那问题就来了,有志于“价值投机”的投资人,在自己的观点与市场的表现剧烈冲突时,是勇于否定自己、还是勇于否定市场?同样的道理,价值策略偏好的深度研究,要求的是钝、是深、是心静;而动量策略偏好的敏感把握,要求的是广、是泛、是机敏,两则也不兼容。让慢钝的郭靖去做到黄蓉的机灵,就像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一样,不是常人可以做到,显然我们也只是常人。

我们对自己做好深度研究和坚持价值导向有充足的信心,但不认为可以做得到敏锐和高效的决断。如何进一步提升当下的体系?

价值策略和动量策略,虽然有着巨大的逻辑差异,但本质都是投“价格”的运行规律:一个投短期供求失衡下价格趋势的延续;一个投长期平衡后价格向价值中枢的回归。而如果我们跳出“价格”的框框,逻辑上讲,还有第三种优势策略:投内生价值的高速累积,或者说投锻造过程中的未来时代徽章。

下图是以估值钟摆的方式,示意三种不同投资体系:

I. 第一种是动量策略,投人气积聚、动量释放的过程。这类投资不是太关心当下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它更关心的现在是有没有足够的人气、未来能不能积聚更大的人气。投射在下图中,就是关心小球的摆动方向。人气决定供求,而供求是价格的直觉决定因素,只要买的多卖的少即使高估也还得涨,而卖的多买的少即使低估也还得跌,因此动量投资在短尺度上有很好的确定性;但人气和供求是个不稳定变量,因此从中长尺度上看,动量策略一直会有不确定性的问题。

II. 第二种是价值策略,投估值修复、价值增长的过程。这类投资没那么关心股价走势和人气冷热,它更关心的是价值能否继续增长、而价格是否足够匹配甚至大幅折让。投射到下图中,就是关心小球所处位置与中轴的关系。价值只能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间接影响股价,因此短期价值和价格并不具备必然因果关联;但毕竟内生价值是远比人气和供求更为稳固的变量,价值投资在中长尺度上是可以有良好可预期性的。

III. 第三种是投内生价值高速累积的过程。这类投资对人气冷点热点、对估值高点低点都不太关心,它更关心的是公司内生价值能否高速累积。投射到下图中,就是关心栓着小球的底部基点以多快地速度向右运动,只要基点向右的速度够快,那么小球暂时是向左还是向右、偏左还是偏右,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走向第三类投资,很可能是解决我们当下价值策略里“左熬+右等”困境的理想方案:更快的内生价值累积速度,意味着左侧买入后的折价状态会随时间发展而迅速彰显,因此等待修复的时间可以大大缩减;同时因为有着强劲的内生成长,股价进入右侧后的溢价也可以更快地被消化,因此不会轻易卖出,也就不用被迫寻找和等待新的买入。

举个例子:一家内生价值每年15%累积的公司,要想达到中性预期下的“3年翻倍”的标准,就需要买入时估值上至少额外给了24%的折让,这需要很大的内外因冲击才行,在这种级别大冲击下重新凝聚人气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而一旦估值修复进入右侧,额外涨个50%-60%可能就是透支了3年的成长,很难被合理拿住;但如果公司价值每年25%累加,那买入时只要是合理估值就可以保证3年翻倍,就不需要经历人气退散后重新凝聚的“煎熬”,而且进入右侧多涨个50%-60%的也仍然有继续持股的合理性,也就不用频繁地面对“过度透支被迫卖出”后找不到合适标的而被迫等待的问题。

但这里也有个问题,我们用逻辑推演得出的结论,市场其实早已在演绎,而且已经是长期演绎的市场逻辑。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现实挑战:比如去港股投中国创新崛起是基金的第一大目标投资方向,但我们跟踪的几个高共识头部创新药械企业,已经比我们理解的合理公允估值高了整整一倍多,即使考虑高速价值累积,3年的预期回报率也不到10%,个别公司甚至跌入负值,对于基金而言,显然不是一句“做时间的朋友”就可以接受的。在过去2年的行情中,得到市场共识的优质成长标的积聚了相当强的人气,期待估值迅速消化和回归也不太现实,那是否我们只能选择降低买入标准或者接受漫长的等待?或者说,前文费劲说那那一堆,其实也没啥现实意义?

这还真未必。理论建设当然有它的意义,人都有被解释和被指引的需求,构建一套深度认可的体系,可以让我们在工作时方向更明确,在决策中思路更清晰,在面临挑战时应对更从容。

我们之前讨论过要投“时代徽章”类的企业,时代徽章分两种,一种是已经锻造成型的“时代徽章”。已经锻造成型的“时代徽章”,必然万众瞩目,极旺的人气作用之下拥有强劲的市场表现也很正常,当下市场过度透支的主要还是这列头部的共识标的。但是,还有一些还在锻造过程中的“未来的时代徽章”,还没吸引那么多的人气,估值相对合理,更容易出现新的投资机会。当然,世界是公平的,更有优质的公司,却有着更好的3年回报预期,说明市场对这些还没发生的价值增长并没有太强的信心,市场分歧隐含的预期差是有可能转化成潜在超额收益的,而这,也正好可以发挥我们在专业研究上所形成的优势和积淀

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概况为“三层思维”作为总结:

1.第一层思维,是我们当下投双击为主的价值策略因为过于强调估值约束,经常会伴生“左熬+右等”的问题,这一问题随着认知的积淀和体系的进化开始变得凸显;而拓展投资内生价值高速累积,原则上说可以在不牺牲回报预期、不牺牲确定性的前提下,大大改善这一问题;

2. 第二层思维,是我们希望转向的投资体系,正好也是过去2年市场最为集中演绎的风格,一些高共识的内生高成长标的已经出现集体透支,如何转化是一大挑战;

3.第三层思维,是把目光由当下的共识标的转向未来的潜在标的,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前景光明、预期不高,市场对这些公司的未来仍有不小的分歧,而分歧里的预期差蕴含着潜在的超额收益。不是去给已经万众瞩目的“当下的时代徽章”添油加火,而是去给市场仍有迟疑的“未来的时代徽章”添砖加瓦,去参与和见证未来的时代徽章逐渐铸造的过程。

全部讨论

寜阙2021-10-27 09:40

我理解您的意思是:低估值,确定性,成长性三大要素中,
你期望将低估值>确定性>成长性的评估体系;
变为成长性>确定性>低估值  的投资体系(因为你的专业水准很高,所以对医药的确定性把握较高); 
我觉得这个思路挺好的,现在前一种投资体系的资金太多,正好您又具备第二种方案的能力,且第二种方案因为很多外在原因的确有不少的机会。
祝成功!

老毛2021-08-08 19:52

道理都对的,应该像老师一样先讲理论,再举几个实例,否则理论就成为正确的空话。

上海嘉兴路2021-06-23 08:06

小金鼠20082021-06-22 21:53

总体这个点评算是最认可的。

预知者902021-06-20 22:36

所以尽量找到长期有效的策略,在加30%左右的新策略寻找,这样就进可攻退可守

体松神凝2021-06-20 20:32

既不能随意改变风格,飘来飘去;又不能故步自封,站原地不动。所以,持续进化是必要的,遇到些逆风和痛苦给自己带来些进化反思点也挺好的。

明公20302021-06-18 09:38

您讲的是作为从业和做事更专业、更敬业、更负责任和高级的状态,作为投资人或者相对来说达到私募门槛以上的投资人大家还都是为了获取市场收益,单个个体的投资情绪很难把握,阶段性的交给基金经理是更明智选择,而那些真正热爱投资和探索的人,才会把投资当做事业,个人感觉目前的投资者能达到把投资当事业的比例不足3%

万劫八荒镜2021-06-18 00:16

策略复杂了,增长超预期即可

纳兰千问2021-06-12 15:17

张东伟,影响李杰很大的人

一道万方2021-06-12 11:45

福探是谁?@纳兰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