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医药简史 -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压着相同韵脚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73回复:119喜欢:407

本文为之前线上路演《开眼看世界,美股医药启示录》:网页链接的部分节选,探讨中美医药行业发展节奏,在这个对比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两者细节不同,但节奏相似。应了那句话“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压着相同的韵脚”,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细看也是这样……

-----------------

美国的现代制药产业其实是60年代开始的,60年代之后基本上有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60-80年代。60年代有什么背景呢?美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到了一定阶段,民众对药品规范的需求,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在这个背景下,政府出了两个标志性的法案:其中一个是1962年的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这个法案奠定了现在药监的模式基础,要求药品必须完成安全性试验和有效性试验,并且得到FDA批准后才能上市。它是现代整个药监模式的起源。1965年,美国设立了Medicare和Medicaid两套医保体系,这个是美国社会医保体系的开端。

第二阶段是80-00年代。到了80年代,美国的药监和医保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当时的背景就是美国本身的GDP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然后大家对“量”的医疗需求下来了,开始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对推动创新对提高医疗体系的效率的需求就很强。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1984年Hatch-Waxman法案和1983年DRG的立法推行。这两个法案非常重要,展开说比较复杂,简单说就是它“推动创新+提高效率”。 

第三阶段是2000年前后,美国医药行业又发生了一个变革。这次的变革不是某一个法案推动的,而是一系列底层要素的变化。医药的创新有三个核心要素: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人才,一个是资本。从技术上说,2000年生物科技到了一个产业的爆发期,生物科技开始剧烈冲击和改写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从人才要素来说,1980年拜杜法案以来,2000年后科研院校的出来创业转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的基础科研成果得到转化;从资本要素来说,2000年前后纳斯达克开始壮大,因为对医药创新来说,技术人才非常重要,但资本同样不可或缺。三个因素的叠加,其实非常明显的带来了医药创新的研究范式的转换。 然后我们就看到之前集中的龙头份额开始被新兴公司侵蚀、逆集中趋势出现,很多新技术、新势力在这个阶段强势崛起。

回到国内,中国在90年代末,进入到了跟美国60年代类似的背景。

中国90年代后半期中国城镇化也到了一定阶段了,大家对药监的规范和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开始出来了。然后就是我们看到1998年,中国药监局成立;1998年,城镇职工医保成立。这个跟美国当时的情况类似,就是药监提高规范,然后医保释放了需求。实际上是一个普惠红利的百家争鸣的阶段,医药行业里面牛股遍地,到处是成长股。  到了15-18年,整个医药行业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15年的药监改革,18年的医保支付改革,原来是4+7的集采,后面重头会是DRG的一个推行。这两个感受其实很大程度上在模仿美国hatch Waxman法案和DRG的一个规则。中国开始进入到一个推动创新跟提高效率的阶段。实际上这个行业会有一次剧烈的重组。大家应该都能感受的到,过去几年的医药股跟上一阶段的医药股,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用原来的投资思路去投医药股,这几年开始变得比较困惑。  中国现在进入到另一个“双期叠加”的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中国正在重演美国80年代到2000年阶段的发展,但同时因为中国是后发经济体,会有一个追赶的优势。所以我们看其实中国正在重演美国80年代以后的情况,但也不只是简单的重演。 我们前面提到了医药创新的三大要素都在集齐。首先是技术要素,其实国内基础科研是突飞猛进的。我们自己是学生物的,这个感受非常深,国内生物科学这边的基础科研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最近的十几年。第二个,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包括港股18章A,包括新三板的改革,其实也在打通这个要素。第三个,人才要素。这个也非常明显,原来15-16年之前教授出来创业是很稀罕的事情,因为他要冒巨大的风险。但是现在我们接触很多大学教授,大学甚至鼓励教授出来创业。这种科研转化的变化也是一个巨大的变量。其实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觉得3-5年后,我们应该能在中国也看到一种类似于美国2000年之后的一个新势力的兴起。

简单说,就是中美医药行业简单划分都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规范和保障。美国是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是98年之后,这个阶段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普惠红利期。

第二个阶段是创新和提效的过程,美国是80年代到2000年,中国是15-18年的药监改革之后,这个会有一个战国争雄,强者集中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龙头会崛起。

但在这之后,美国2000年之后有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就是科学家+资本的这种创新模式,开始成为一种主流。开始改写创新的版图。中国其实已经在积累一些相关的要素的变革,预计几年后也会看到这种产业的转变。简单说就是新兴势力的崛起。 几年之后,大家应该会看到中国医药创新大量新势力的崛起。所以,实际上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特别关心美股医药的一个原因,因为,第一个我们对行业的基础判断主线是一个行业重演。假设我们对行业重演的假说是可信的话,那其实去研究美股,对我们理解国内未来十年二十年医药行业的变迁是非常有意义的。 

全部讨论

summerstiger2020-06-26 18:04

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和投资中国医药行业的角度,中美比较,虽然细节不同,但节奏相似。

达摩克利斯2020-06-26 17:59

美国的医药支出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是医药利益集团对医药产业的强势地位。这个成了美国社会的一大顽疾,目前看来是无解的。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美国社会的值得称许的状况。$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JJJJJMMMMM2020-06-26 17:57

是不是可以认为,bigPharma到了一定阶段,其自我创新,自我革命的动力的限制,其创新能力就会弱于新的优质biotech?

翡翠财经2020-06-26 17:54

无欲则刚_62020-06-26 17:54

非常好的回答了,让我联想到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变革之路,也许不用再等十年,在医疗行业也会出现一批类似微信,拼多多,抖音这样的企业

万物皆周期TH2020-06-26 17:53

中美医药对比

franklin72020-06-26 17:53

眼科是门好生意

星罗棋布9992020-06-26 17:50

青侨阳光去年的帖子就阐述这个观点,启发很大,可惜错过了微创医疗。

格系才是真爱2020-06-26 17:48

长线来看,这就是恒瑞的忧患。而且大势之下,恒瑞还能抗吗?

zhk7172020-06-26 17:46

学院派就是学院派
比某些药师强多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