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惯性,论商学院培养“价值投资硕士、博士人才”的重要性

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11喜欢:8

众所周知,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我们有成体系的管理学教材,实践和教材可以很好的结合。这种完备的体系培养出不少管理人才。

相似的,价值投资也应该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我们的高校并没有完备的价值投资教材,起码没有形成教学体系。比如我们现有的金融学教材把金融衍生品当做教学重心,我们现有的经济学教材把经济模型当做教学重点,这都偏离了价值投资的本质。

人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本性,学习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学生,再去做价值投资就容易进入先入为主的惯性误区:重模型轻风险。投资的本质是概率赢,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获取相应的收益。

价值投资在我看来,不论是让你知道买股票就是买企业,还是克服人性的恐慌与贪婪反其道而行之,还是看生意的本质不去跟市场博弈;这都是让我们首先从风险出发,重视风险,再去考虑收益。

我们的经济学模型变量太少,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变量远大于模型假设,衍生出的风险更是指数级增加,价值投资从一开始就摒弃了模型思维,直接从现实风险切入,让投资人一开始就具有了更保守的风险意识。在风险优先的基础上再去衡量收益。

我们的金融学模型复杂深奥,让我们的金融学学生误以为只要足够聪明,就可以通过参透复杂的数学模型而盈利。殊不知这是以一己之力跟整个市场博弈。在博弈市场中往往赢家通吃,只要有一个脑袋比你聪明往往满盘皆输。在我看来,这也是对风险意识的一种盲目自信。我们不能通过复杂的模型规避风险,只是通过复杂模型实现风险的转嫁,我们很容易成为被转嫁的对象。风险的本质是生意本身,价值投资一开始就从生意本身出发,更容易理解风险所在。

若要在资本市场长期获利,价值投资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甚至在兼顾资本规模和长期复利方面,价值投资是唯一的手段。

培养价值投资人才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我们的高校急需重新审视并完善一套科学的价值投资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这个体系当做商学院的补充选修课,还要把它提升到专业必修课的高度,甚至需要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博士专业人才。现代全球化的竞争:科技、人才、资本,缺一不可!从学生抓起。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05-27 10:30

学金融的更适合去银行,因为对各类工具和产品熟悉。但对投资毫无帮助。反倒是会计专业很有用

05-26 18:00

有见地,直达本质!

06-03 16:37

尽管我很希望有这个专业,甚至我会让儿子去报读(当然报不报是他的事)。也许永远不会有这个专业,因为这个专业注定了在年轻的时候不容易挣到钱,有钱的人也不容易相信年轻人。

06-05 21:40

中国好像只有北大的光华学院才有这个价值投资课程,

05-27 10:06

有必要,但是没戏,价值投资这个是需要100%天赋的,人的本性是追涨杀跌,急功近利,今朝有酒今朝醉,和学历高低没关系

05-26 22:23

投资的本质是概率赢,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获取相应的收益。
首先从风险出发,重视风险,再去考虑收益。

05-26 21:46

会价值投资的,谁会去当老师瞎扯蛋?不会的才去教价值投资。还体系?呵呵。也就是各类饿母在大学里瞎耽误工夫。

05-26 20:35

有能力教授价值投资的人都不在学校

05-26 18:30

价值投资不是学校可以培养起来的,性格更重要。

05-26 17:47

高校脱离社会脱节的可怕,还指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