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完整的是 EV=公司市值+负债+少数股东权益+优先股-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
对应我们平时使用的PE的话 就是用EV/EBITDA来估值。
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价值是只针对母公司股东的。EV的话就是把债权人和少数股东一起算上。然后用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来计算公司的经营业绩。这样算出来的业绩就可以消除掉很多影响,比如杠杆率、折旧摊销政策这些。
还有,他借债都是买了那时还没有被市场认识价值的水泥厂,虽然盈利不行,但是好多都附带有矿山,按照原始成本定价,到现在也没有重估,这个应该如何算?
因为有了这些矿山,还因为整合了大部分的小型水泥厂,造成了行业的集中度大幅提升,并且似乎也不可能再大幅增加竞争者,这个垄断的价值如何算?
因为竞争程度降低,上游的矿山几乎被垄断,下游的市场很分散,且并不会突然下降,这样子的业务就变成了成本固定,下游按需制造的垄断行业,成本转嫁的能力清晰明白,这是简单债务可以解释的吗?他的债务,因为现金流良好,相对来说就不容易产生流动性危机,信誉度在,就可以续贷转贷,慢慢偿还,随着业务的现金能力增加,负债率还会下降,这样子分红能力不受到影响。这个又怎么估算?
其实完整的是 EV=公司市值+负债+少数股东权益+优先股-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
对应我们平时使用的PE的话 就是用EV/EBITDA来估值。
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价值是只针对母公司股东的。EV的话就是把债权人和少数股东一起算上。然后用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来计算公司的经营业绩。这样算出来的业绩就可以消除掉很多影响,比如杠杆率、折旧摊销政策这些。
水泥产能目前还是严重过剩的,地方国企较多,垄断是很难的。而且技术含量实在是低,竞争力主要就是位置,上游的煤炭价格,下游主要看到客户的运距,毕竟水泥单价低,远了运费占比就太高了。砂石料也没想的那么简单,以前肥肉由地方私人势力盘踞,以后要走房地产拍地模式,两个模式都占不到便宜。最重要的是水泥产能和产量占了全球一多半,这玩意又不像制造业可以搞出口,随着基建狂魔逐步放缓脚步,这产能得消化多少年?当年最牛逼的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他留下的企业后来股价走势如何。中国的钢筋和水泥将殊途同归。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想垄断赚钱,那这样的话水更可以,电也可以,国家靠垄断天天发大财了。
说白了,中国建材有且只有一个隐藏风险,那就是水泥需求快速下滑,比如到15。如果2-3年内真的出现这个情况建材能撑得住么,这个情况如果建材能够撑得住或者投资者认为没问题就可以安心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