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ktop Metal 是中国制造业学习的典范

人类的文明展现的就是制造方法不断进步的文明过程。而金属制造加工又是制造的中流砥柱。除了极少数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要特殊的制造方法,人类到目前为止对于金属的主流制造方式就是两大类:金属铸造和金属减材加工。MIM算是粘合剂喷射之铸造的一个变体,锻造属于低温下加压捶打之铸造的一种变体。

金属铸造生产方法诞生于6000年前,开启了金属大批量进入人类文明进程的起源。金属减材生产方法在近6000年里进展不大,基本就是在铸造的基础上延伸,例如铸造后低温金属胚体锻造延展、简单的切割打孔等。直到18世纪后期,真正的机床出现,现代意义的减材加工进入制造文明的新阶段。当前阶段以高精度CNC加工作为典型代表。

即使从这两类金属加工方式看,都代表着当时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相对于落后国家或体系的巨大科技代差。同时最先进的金属加工方式必定优先释放在军事用途。从而彼时落后国家和体系不可避免地陷于被消灭或殖民的轮回。回观当年首先大批量铸造青铜器、后来锻造减材加工精铁的国家,都是先后统治了整个地区。后面掌握了近现代机床(减材)研制的西方国家甚至称霸全球,至今。

因此,增材制造不但事关经济成本,还关乎国运,尤其是大规模低成本金属增材制造方式。这是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的第三种常规金属制造生产方式。当然这不是说要与前两种方式对立割裂,而是互补融汇。金属粘合剂喷射AM2.0里的烧结阶段工艺,与铸造的一些技术原理是相通的;SolidCAM也完美地把减材加工与DM的AM2.0统一在一个工业软件解决方案里;桌面金属的砂型BJT打印解决了金属铸造模具的成本问题。铸造、减材加工、增材制造AM2.0+今后一定是三分天下,互补融汇。

其实,我对中国的制造业非常担心,什么高端芯片、超高端机床、系统工业软件等问题就暂时不谈了,更重要的是由于系统性缺陷,中国制造业缺乏原创性基础科研和原创性创新思路与实践环境,容易错过新工业革命的路径和时机。做过研发和工程的人应该知道,项目里成本、时间、质量三角关系中,唯有时间不可弥补,错过了就是确定性的失败。要知道甲午海战前,日本的战舰性能只比大清领先十年不到。

我国制造业目前由于体系和软环境,很难诞生Ric Fulop、Elon Musk这样的工程灵魂人物,更多的是模仿,可能甚至在跟随的领域有局部超越。电动大神王传福也不能免俗。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成年人的思维和观念很难改变。恐怕制造业杰出人才辈出要再等下一代年轻人和软环境了。还是把以前文章的描述再贴一下, 希望不要让我等那么久:

老鹅经不起挑逗,贸然一战,战争打的是钱粮和科技。连精确制导炸蛋都没钱多用的瘦狗(熊),国运堪忧。诸葛孔明五次北伐,然而之后蜀汉终被灭。无他尔,蜀汉是经济小国弱国。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美国是制造业强国。虽在和平竞争年代双方可以互补,但一旦彻底脱裤子翻脸,后者是可以对前者釜底抽薪的。虽然我有055、东风快递,但对方难道是研发不出来吗?在局部的优势并不能化解太多在全局上的被动。

中国应该赶紧对科研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做刮骨疗毒的变革。不希望再看到大量的学阀和高校老板。从Desktop Metal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出,不但是创新的观念无处不在,更关键的是融合了美国大量基础科研的顶尖成果,并通过高效的资本市场加以工程化、市场化。


$Desktop Metal(DM)$ $特斯拉(TSLA)$ $立讯精密(SZ002475)$

Android转发:0回复:9喜欢:4

全部评论

80小黑哥01-09 00:21

受教了!

BeTimeFriend01-08 12:18

德亿伟

80小黑哥01-08 09:31

说的哪家啊?

洞藏01-06 18:38

了解,我只瞟了几眼视频。

洞藏01-06 18:37

喔,了解。那就更悲催了,国内连一个BJ种子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