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飞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23喜欢:7

行走江湖,靠一个“勇”字。

$趣店(QD)$

会计信息质量

投资最怕走夜路被人当瞎子耍,所以我首重公司质量的水平。其中,会计信息质量是最关键的变量。趣店由安永明华事务所审计,这提升了趣店会计信息的可置信性(请杠精勿扰,不是四大就是保证,而是说四大的内部控制水平和职业伦理水平,能将审计风险降至较低的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再说,审计意见作为第三方鉴证意见,只能是对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提供合理的确保,而非确定无疑的担保)。

不懂会计和审计的人,建议去买指数基金。

趣店的信息一览

趣店经营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现在完全是一个非饱和的市场,所以竞争烈度很低,趣店按20%的APR放贷(IRR大概36%),丝毫没有降价的意思,这是旺盛需求支撑的结果。

如此高的放贷利率使得风险定价很舒服,轻松 cover获客成本、信贷损失(现在反欺诈技术渐趋成熟,行业现在的坏账损失一般在贷款规模的2-10%,即便以10%的角度,QD现在的贷款利率也可以充分覆盖)和运营成本。QD也很自然赚到了超额利润(去年全年的ROE已经非常惊艳,前三季的ROE更加惊人)。

用在贷规模(所谓开放平台的助贷规模与自己的合规自贷的总和)比权益资本来衡量杠杆率水平的话,QD的杠杆率远低于现在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如ppd等。趣店的这个指标是384/117亿,才3.28倍。相比之下,乐信的杠杆率要激进得多。

所以,为了趣店受货币政策的干扰会比较有限。退一步考虑,即便按最低资本监管的角度预估,就是说监管要求助贷和自贷规模不超过净资本的8-10倍,QD将有很强的信贷扩张能力,这点是乐信和拍拍贷赶不上的。

趣店作为头部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好处还有:(1)期限错配的风险较小,助贷模式下,贷款期限与资金来源期限基本严格匹配,趣店没有太多的期限错配风险。即便BS事件的冲击再来,QD受的影响有限。(2)资产久期很短,回收期短,这意味着其可以随时根据市场调整。做个坏的打算,如果国家决定关闭这个市场,趣店也可以迅速回收资本,清算了事。(3)综合获客成本在下降,用户(借款人)的生活习惯短期内难以调整,往往会复借,这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无论是以Sales and marketing/当期收入,还是以Sales and marketing/当期信贷发生规模,都有明显下降。

至于助贷是否兜底,我觉得关乎信息披露的质量(间接反映公司治理水平),与趣店的实际风险暴露关系不大。即便有兜底,10%以上的取费率必然可以覆盖坏账损失、运营成本和获客成本,然后有剩余。否则,趣店就没必要做这个业务了。和那些续命的平台不一样,趣店没有期限错配的资产亟待负债去融资。

兜底情形下,相当于趣店以受贷机构获取的收益率为借款利率,借入负债后转借出去。对于受贷机构,相当于是一笔发放给趣店的有质押物的贷款。

再次提醒风险:对自己商业洞察力不够自信的人,最好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意见去做决策。趣店从事的生意在某些人眼中是简单的,但对于某些人却难以理解,这是因为经验、知识结构、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造成的。

接飞刀的风险所在

不利的地方在于:从监管政策的角度讲,借贷利率高,说明市场供给不足,理应扩大供给,尤其是在P2P中部分正常的供给退出之后更是如此(不是所有的P2P都是自融式的欺诈)。因为随着市场供给的扩大,竞争加剧,信贷供应商(QD和传统金融)会试图更精确的对风险进行定价,这时候平均借贷利率会下降,QD现在的超额利润会消失。借款人则会享受到低利率的利益。

但这时候政策选择继续打压这个市场,那么很多明面的生意转入地下,更难监管,而借款人也无法分享到市场扩张与进化的利益。

问题在于:国内的政策永远难以预测,总是那么出其不意。

其实,如果现在政策决定关闭这个市场,我觉得趣店的清算价值也高于市值。真正的风险在于:政策不让玩了,趣店的管理层却不肯清算这个公司,不甘心冒险其他事业,结果败光了

全部讨论